yilingche 发表于 2010-8-9 15:06

水泥地上播种——深圳社工行政化之困

      深圳。社工行业。
      某社工主管单位批评社工机构及社工做的不好,某用人单位副局长痛斥社工机构不合作,社工不懂事。而机构也在日渐弥漫的行政化之困境中,埋怨用人单位不懂社工,埋怨社会不了解社工,埋怨社工主管单位不能给社工创造合适的条件,社工则埋怨机构不专业,埋怨机构不人性化,埋怨用人单位不能支持社工工作。
      深圳社工正像是播撒在水泥地上的种子,能发芽吗?能开花吗?能结果吗?土壤在哪里,雨露在哪里,阳光又在哪里?

一、行政化困局的缘由

      所谓行政化,是指社工过多或者完全承担了用人单位的业务功能,和用人单位的一般办事员没有差别。社工在各个单位,有的成为业务员、有的成为勤杂工、有的成为一般文员、有的成为秘书。千奇百怪,只有你想不到的。他们唯一没做的,就是他们的名义:社工。
原因何在?
1、用人单位不了解、也不理解社工的价值、理念及用途
      做个比喻,医院招聘了一名医生,但每天只是让医生打扫卫生、端茶倒水、填写文案表格,接打电话等工作。最后,大家都埋怨这个医生做的不好。
       问题在于医生吗?医生本来是要给病人看病,现在却只能做保姆的工作,如何能做的好?
2、用人单位“缺乏”人手
      中国的政府机关可谓是全世界最神奇的政府机关:人员臃肿却效率低下,待遇优渥却工作轻松,重权在握却态度恶劣。对于派驻来的社工,他们还是耐不住想要把社工用作办事员的冲动。
      他们可能了解一点社工,可能你已经告诉他们你的工作职责是什么了,但多个人手来做行政,做业务,他们的任务量会更轻松。反正是个免费劳动力,不用给钱,不用给吃的,让干啥就干啥,干嘛不用?傻子才不用来替自己打杂呢!
3、项目没有行政化吗?
      岗位社工和项目社工,最大的区别就是风险责任转移。原本需要承担一定责任的用人单位不存在了。这种风险责任完全转移到了机构头上。岗位模式,如果社工服务无效,则用人单位、机构和社工都需承担责任。用人单位还有一点做好社工服务,至少是在文字宣传上做好社工服务的职责。
       但项目化,则把风险责任完全转嫁给了机构和社工。项目做不好,是机构的错,是社工的错,并没有用人单位的错。用人单位没有必要配合你的项目开展。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你会期待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会在本职工作之外,免费配合你开展社工工作?

二、专业团队与服务使用单位的关系
      专业团队包括:督导、机构、社工。服务使用单位包括社工主管单位、用人单位。而弱势人群、有需求的群体则是服务的受益群体。
以前只需要服务使用单位直接提供服务给受益群体,沟通是单向度的。现在则由变成了三角关系。
      机构向用人单位提专业倡导,督导向主管单位提专业倡导,内涵和本质都是一样的。用人单位会烦机构整天提,主管单位也会烦督导整天提。那些领导们果真不知道社工的行政化之困?
1.领导希望下属不要过多的烦扰到自己
      用人单位更希望社工来分担自己的业务工作。而主管部门则希望督导能够和谐一些,多提点深圳社工的好处。同时,无论是主管部门,还是用人单位,都会希望:你们不要整天提什么专业社工,专业社工好不好?
2.官大一级压死人
       民政部门在整个政府体系中并不是强势部门,也不是非常重要的部门。可能从级别来说,还没有其他部门的高。从重要性来说,也没有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对于这帮用人单位,民政部门也束手无策。
3.不对称权利
      用人单位、机构和社工,明显处在一个非常不对称权利。相对于机构和社工,用人单位,主管单位绝对是强势地位。你可以提,但小心你机构的评估成绩,也小心下次的投标结果。
       而从香港聘过来的督导团队,虽然有香港背景,但面对强大的政府,只能——涛声依旧。

三、行政化困局的后果
1. 长期的行政化岗位,会导致社工无力,转行
       能够来从事社工工作的同工,他们来自五湖四海,怀抱着一个社工梦来到深圳的。如果在岗位上无法从事专业工作,对他们的职业信念无疑是一个很大的打击。
       无力的社工逐渐忘记了来从事社工的信念。他们可能有的偏安于一隅,过一日算一日。也可能选择跳巢,社工人才队伍逐渐流失和换血。
2. 转行社工对社工行业的无形影响
       即使他们到了其他的行业,对社工的行业的影响也是不言而喻的。他们心里有伤疤。那就是,社工不专业,社工无前途。他们会用行动或者语言告诉身边的人,亲友、同学等。
3. 社工人才队伍
       由于目前大部分社工来自高校社工专业毕业,尚具备较好的知识储备。而一旦换血,在这些人的带动之下,高校社工毕业生将会重新考量社工的职业梦。
       同时,从目前的趋势来看,越来越多的非专业社工将通过考取资格证书进入到社工队伍中来。他们没有受过专业化训练,对专业价值和职业理念,并没有社工毕业生那么强烈,有的本身就是政府基层的业务员,不满意于自己的薪水,走进社工队伍。他们对政府办事风格更认同,更接受,也更容易行政化。
      若干年后,社工的队伍,变成了更多的来自于社会考取资格证书的人士。而受过专业训练的大学生则逐渐萎缩。
4.   服务受益群体和公众会对社工形成刻板印象
       行政社工带给服务受益群体和公众的只是刻板的印象:社工?他们和政府工作人员没什么区别啊!

四、行政化困局之下,专业团队如何应对?
      深圳社工的模式决定了行政化无法在短期内彻底避免。将改善机关作风、重建公民社会的的重任委以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不现实,也没有更好的成效。社工不被机关同化,就已经谢天谢地了。
有社工说,用人单位傻,我这些工作都是为你好,能让你的部门更好,你干嘛不用啊?
      其实,对用人单位来说,自我改善改进的动力并不强列,他们所要做的就是维持,做到要求的最低限度即可:不出事,没有麻烦。用一个时髦词,叫稳定。你要创新,你要改善,你要走进基层,面对人群,出了事怎么办?民众要要求更高了怎么办?在稳定和社工(可能带来荣誉也可能带来危机)两者之间,用人单位喜欢做保守的选择。
那么,作为专业团队,我们又该如何应对?

督导:
1.继续向有关部门提出该问题。烦恼,但还是必须得提出。督导做为第三方力量,也更客观更有效的建议。
2. 给予社工知识储备上的准备,在可以开展专业工作的前提下,可以打有准备之仗。
3.给予社工情绪上的支持。

机构:
1.树立专业信念
       由于机构目前正处在抢占岗位的阶段,对他们来说,岗位的多少,实际上决定的机构的规模、效益和影响力。
       但毋庸置疑,机构必须树立一个信念,那就是从事专业工作。有些机构已经开始调整自己的服务领域,尽量将重点力放在可以开展专业服务的领域,而对于向信访、社保这类行政岗位,则放弃。这样,既可以保证机构的专业地位,也可以保证社工服务素质,同时,也是机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2. 和用人单位沟通
      如果机构放弃与用人单位的协商,等于将社工服务无效的责任承担了起来。因为,如果上级主管部门怪罪下来,用人单位完全可以说,机构并没有告诉他们,社工应该做什么,社工不可以做什么。如果机构及时有效的与用人单位沟通,则一方面可以促进推动用人单位正确运用社工,另一方面,可以减弱社工服务无效的责任:那就是,用人单位没有给我们发挥的空间。

社工:
1.审视社工梦
       社工,无疑是一种职业化专业化的理想。重新审视自己的价值观、社工的价值观、社会的主流价值观、亲友团的价值观。为了不出现价值冲突,这些价值都是需要纳入个人审视的范围。
2.   慎重选择机构
       怀揣职业梦的社工将不得不重新考量社工行业,慎重选择社工机构。对自己中意的社工机构做更全面的分析与评估。那些背景强大的,在专业领域开展服务的机构将更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与吸纳社工人才的能力。相反,没有机构信念,一味以得到岗位多寡衡量的机构则在未来发展中必遭淘汰。
3.    时刻准备着
      暂时不得志的社工,最好的方法就是以时间换专业。在现状下,充实自己,丰富自己,以便等待着那一天,便是暂露头角的时刻。

五、社工主管部门还能做些什么?
       社工被行政化与政府增加协理人员有何区别?不过是多了一个抽点血肉,靠提成人头费生存的机构。
       社工主管部门需要重新检讨、重新评估目前深圳社工模式。
       岗位模式和项目模式都存在行政化之困的风险。相比较而言,项目模式可能小一些,但不可避免,依旧需要政府职能部门的配合。
       我以为可以采取委托模式。即政府委托社工机构来管理一个基层的服务于弱势群体的准福利服务单位,如社区服务活动中心。
       该活动中心可以是单独领域的,如,针对青少年的,针对老人的,针对劳务工的等等。亦可以是综合性社工服务中心,面向多种群体。政府亦可新建多种服务中心,来满足日益增长的公众需求。
      政府可以将整个中心的所有事务,包括财务、场地、服务、后勤等。全部打包发布给机构竞标,也可以只是把服务部分打包发布。
       该包既包括社工人员经费、也包括活动经费、机构管理费用等,当然费用应该遵从管理费与社工人头费分开的原则。
       而评估机构运作是否良好,则通过第三方评估中心来评估其成效,约定3年期,在3年内,出现重大失误、事故,或者最终考评不合格者,将失去该包。
      这种模式的好处在于:
1.    整体服务的打包,保证了机构可以在集中地点,集中领域内开展专业工作。而不需看今年竞标,在信访几个人,在禁毒几个人那样分散。集中精力做专业的事来实践机构的信念。
2.    解决了新兴机构没有财力建机构的活动室、从社工身上抽取的人头费过高等问题。
3.    准服务单位的性质,保证了社工可更多的从事专业工作。而不是向岗位社工一样,安排在政府办公室,业务窗口,领导室等地。
4.    保障社工个人权利。如薪资、待岗等诸多问题。

       在社工实践开展最早的上海,这种模式也在逐渐形成。以上海青年会下属华爱社区服务中心承接政府项目,管理罗山市民会馆、打浦桥社区活动中心为例。这种模式突破了岗位和项目行政化之困。正逐渐显示出其独特的魅力。

      深圳社工的芽在07年种下去,只是可惜,有些种到了沃土里,有些种到了水泥地,让我们多点关注给水泥地里的种子,给他们能够再重新创造合适的土壤,雨露、阳光!让他们能够,生根、发芽、开出社工之花!

仰望幸福 发表于 2010-8-10 11:09

x思考 现在的社工职业化专业发展情况确实很令人担忧啊!社会工作虽然在全国很多地方试点开花,但不知还有没有像深圳一样的情况?

wyc 发表于 2010-8-10 16:30

分析的有一定道理,要不转发到市长信箱去,呵呵。。。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水泥地上播种——深圳社工行政化之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