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工哥哥 发表于 2010-12-30 12:25

NGO =做好事不问报酬?

本帖最后由 社工哥哥 于 2010-12-30 12:26 编辑

来源:http://blog.qq.com/qzone/366639610/1293567913.htm

这年头跑去考公务员,别人会送句“祝你好运!”,若听说你要去NGO(民间公益组织)打工,估计别人背后会说“这人又傻又天真”。最近公布的《中国公益人才发展现状及需求调研报告》数据显示,中国NGO的薪酬福利毫无竞争力,九成从业者月收入在5000元以下,其中1/4为2000-3000元,近两成人低于千元,超过六成机构的员工没有上社保。NGO界正因此面临严重的“人才荒”。资深业内人士徐永光已经意识到,人才缺乏已“倒果为因”成为制约中国NGO发展的重要因素。


作为社工系学生,我对NGO的“人才荒”感受更深。社工系培养的学生,原本就主要为NGO培养和输送人才的。更何况中国目前NGO主要从事社会服务提供,急需大量熟手社工,长期扎根社区,提供一线专业服务,而非依赖业余闲暇的志愿者。但我从最近一个沪港两地社工研讨会上了解到,上海社工的月收入仅为2400元。尽管每年高校培养的社工人才约1万人,却仅有10%-30%的毕业生最后从事社会工作,而且顶多坚持两年就得跳槽。相反,香港社工专业的毕业生在NGO的入职薪酬最低为12000港币,一般比其他专业毕业生的薪酬高出20%。缺乏体面的工资待遇,中国NGO界流失大量优秀新鲜血液、难以提高服务质量。


一般认为,NGO薪酬福利低主要是因为中国政策环境不够友好,约束NGO行业获取资源。但是《报告》显示,中国公益界事实上正迎来迅速发展期,所获资源也将越来越多,机构提供给雇员的薪酬福利水平其实受制于资助方的要求。大多数个人或商业机构的资助方通常要求将资助款百分之百用于项目,只有35.7%的资助方允许划拨出一定资金用于机构发展。


NGO的非营利特点常让捐赠者误会,以为从业者就跟雷锋一样,做好事不问报酬。因此,资助款应全部用于服务项目开展的成本,并且项目成本核算中不应含有NGO从业者劳动力成本(即薪酬福利)的支出项。但“非营利”其实是指,NGO开展服务项目不是为了让出资者(例如个人、集体或企业资助者、会员等)赚取更多的利润,而是为了向特定群体和社会提供更好的服务。非营利是说出资者不会发生今年捐10万,明年赚5万这样来钱的事,而非要求NGO从业者低薪、甚至不要报酬去工作。


尽管我国目前法律规定,NGO从业者工资福利和行政办公支出不得超过当年总支出的10%,但是在实际项目运作中,劳动力成本通常被忽略。从国际经验来看,从业人员的薪酬福利是NGO运行时一项必须得到承认、单独考虑的重要支出。据美国2002年公布的数据,1998年民间慈善组织运行开支中,雇员薪酬占去46%,在全美机构向雇员支付的薪酬总额中,非营利组织约占12%。以专门为香港140多家NGO提供资金支持的香港公益金为例,公益金委员会对NGO拨款时,机构服务人员的工资是拨款的一个重要项目。


对NGO从业者薪酬福利水平,国际惯例恰好是没有固定比例。薪酬福利水平取决于NGO的规模、类型和项目运行的实际收支状况。拿提供社会服务的NGO来说,由于它极大依赖于机构人员提供服务,人力成本是这类NGO最大支出,有可能90%的开支都用于雇员工资。尽管大部分中国NGO也属于服务型NGO,劳动力成本却通常被压缩到最低。薪酬福利水平,也随着本国经济状况和社会平均薪酬水平作调整。2007年,香港NGO界两千多名社工就曾经走上街头争取同工同酬,抗议政府机构中的社工远高于自己的工资福利。随着社会经济和NGO界自身的发展,10%也许并不能满足这两项开支的要求。



sophia 发表于 2011-3-23 22:42

仅仅依靠满腔热情来做,迟早是要倒闭的。
什么样的机构即使不以营利为目的,也需要合理的报酬。
人先生存才能有更多追求嘛。。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NGO =做好事不问报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