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天音 发表于 2012-11-17 22:42

常州兰陵街道社工人手一本“民情日记”

本帖最后由 暮天音 于 2012-11-17 22:43 编辑

2011年11月15日11:49   常州日报

  11月9日上午,忙完手头的工作,浦北社区社工杨国良带上《社情民意记录》,来到自己包片的浦北新村小区,走进居民家中,嘘寒问暖,聊聊家常,听听他们对社区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记录他们的心声。
  不仅仅是杨国良,从今年年初开始,常州市天宁区兰陵街道10个社区的57名社工人手一本《社情民意记录》,他们进万家门、知万家情、暖万家心、帮万家忙。
       孤老笑了
  杨国良负责的浦北新村36幢有位孤老,子女都在香港。由于老人有一次离家一段时间,错过了数字电视的网络更新和缴费时间,收不到电视节目。小杨上门知道后,记在了本子上,此后到处联系、询问、代缴,终于在短时间内为老人办好了数字电视。由此,孤老和小杨成了忘年交,有事总喜欢找他交流。
  一次,老人家中一份很重要的证件不知放在了哪里,心里很是着急,于是,他想起小杨。杨国良把这件事记在了本子上,也记在了心里。开始,小杨认为这涉及老人的隐私而感觉不妥,但老人笑着说,我家对你一切开放,我对你一切放心,一切拜托你。于是,老人一边提示,小杨一边仔细寻找,但找了几次无果后,小杨赶到发证机关打听补办事宜,最终备好所有手续为老人补办了一张新证件。
  “放心水”来了
  浦南社区戚家村一号大院是社工韩敏的包片区,不久前韩敏到大院居民祝思云、李燕燕家走访时,居民们向她反映因管道老化导致的“用水之苦”,韩敏记录下来后,立即向街道有关部门反映,联系自来水公司进行工程改造。
  工程开始后,韩敏也没有忘记这件事,她的《社情民意记录》上关于戚家村管道改造的事不断增加着新内容:一趟趟跑自来水公司、戚家村、街道走程序;向居民通报进展情况;协助居民申办“一户一表”手续。经过共同努力,今年8月5日,22户戚家村居民终于喝上了清亮的“放心水”。
  救命钱有了
 《社情民意记录》不仅记录问题、解决问题,更能为突然陷入困境的家庭解燃眉之急。工二社区水岸人家小区一户居民家5岁大的儿子祥祥,今年7月被诊断为血液病,前期治疗费就要30多万元。祥祥父母绝望下准备卖掉房子给儿子治病,却因房贷未还清而不能如愿,但首批治疗费仍有较大缺口,这件事被社工吴红琴知道后,她特意在《社情民意记录》上专门开了一页,用于记载社区、居民对祥祥的救助历程。
  社区向广大党员、居民群众发出倡议后,居民纷纷捐款。9月15日,首批救命钱29472.3元已送到祥祥父母手中。后续爱心还在延续,吴红琴的“民情日记”也在不断地翻页……
  兰陵街道推行《社情民意记录》制度,要求能够当场解决的必须当场解决,并记入日志;不能当场解决的,记入日志后向上级政府或部门汇报。一段时间以来,《社情民意记录》已经成为兰陵街道社工听民声、解民忧的新型载体。
(刘勤学周明华童华岗)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常州兰陵街道社工人手一本“民情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