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risty 发表于 2009-4-19 22:37

企业社工——帮助企业实现减压

东圣酒厂没有人员伤亡,核心的生产能力也未受到损失。但是,企业仍然面临地震带来的重重问题。例如,如何抚慰受灾员工的心理;怎样寻求重建当中的支援,尤其是对机械的检测、检修等……目前,国家对灾区民营企业的重建规划还没有出台。很多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有些忧心忡忡:怕自己被忽视;面对庞大的员工就业压力等问题,有些不知所措。         ——《地震灾区民营企业呼吁政策援助》! P' y# m" y2 m: @; y4 cG               在一次与朋友的聊天中,我提到“你们单位需要企业社工么?”,对方不加思索地回敬了一句“我们单位不养吃闲饭人员!”。我知道企业都是以经济利益追求为最大原则,但朋友的“回敬”给我感觉的是他们是以金钱为最大利益,员工必须要给企业带来金钱收入,员工的需求也就是金钱,其它都是无用、多余的。
      企业社工是把社会工作的方法运用到企业当中,帮助企业与员工共同发展的工作,达到共羸状况。回顾管理理论的发展,我们可以或许从中得到些许启示。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提出把员工放在合适的工作岗位上,经过培训,并进行绩效激励可以担架员工的工作业绩,增加企业利润。梅奥经过试验后发现“影响工作效率的根本因素不是工作条件,而是工人本身”“工人为团体所接受的融洽性和安全感较之奖励性工资有更为重要的作用”从而提出了社会人的假设,认为人是企业发展的动力之源,企业文化可以在效率与感情之间有效平衡,从而促进企业发展。无论是马斯洛的层次需求理论或是阿尔德弗尔ERG理论,都在说明员工的需求是多样化的,要想有效激励员工的积极性就要有针对性的去把握员工的需求,塑造企业文化去吸引员工,有效发挥企业员工的最大潜能。在对日本企业的研究中,我们会发现员工对企业的忠诚是企业发展的最大动力和源泉。所以,企业的发展与员工对企业的认同,与企业的合作,与企业的融合是紧密相关的。6 m9 e! e' f, C3 K9 _
    企业社工不能直接给企业带来最大的金钱收入,但是企业社工可以调整员工关系,塑造企业文化、关爱企业员工、提高工员土气、提高组织公众形象、节省招聘管理费用、改善企业气氛,通过员工心理辅导、职业压力管理、职业环境适应、职业困扰辅导、职业生涯发展、企业文化、亲子咨询、增加员工身心健康、促进家庭和睦、平衡家庭与工作学习的关系为组织增加动力,增进企业发展。0 ]9 t" n5 H, ]3 r
    随着企业工作效率的不断提高,工作压力的不断增加,员工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严重,更多引起人们的注意,“帮助员工计划”开始悄然登录中国。一些在华跨国公司较早地开始关注职业压力与心理方面的问题。通用电气、IBM、思科、朗讯、可口可乐、三星等公司纷纷邀请培训师在企业广泛开展了此类培训并计划EAP服务的实施。西安杨森处理空难员工时引入心理危机干预,联想集团引入心理学专家把脉职工心理,更多的企业开始对员工进行心理健康培训,这是一个很好的现象。但是,我们还应该看到这种措施与手段的实施只是在一个层面或是方面上进行解决问题,更多是一种事后补救性的工作,而员工的心理健康程度与工作环境、企业压力、家庭关系、个人的生活经历等都有重要的关系。其次,更多的企业进行的是一种培训,而不是辅导,培训是一个知识的灌输与学习的过程,是一种关注员工普遍需求的过程,很难做到个性化的需求,达到分享、成长、发展的过程。
       企业社工通过关注企业发展与员工发展,通过多元化的视角去帮助员工解决个人困扰,从多个方面入手去增加员工的社会功能,“治疗与预防,补救与发展”相结合的方式,对员工进行个化性的,一对一的需求辅导,达到分享、成长、发展的功能。同时,企业社工是企业文化发展的重要渠道,也是一种特殊的员工福利。四川地震后,更多的企业自我发展,不仅需要大量的资金,还需要帮助员工有效的满足需求,但是苦于没有资源。我认为这应该是企业社工发展的一个契机,让企业更好的认识企业社工,发展企业社工。国家把社工纳入发展的日程当中,给予企业援助的同时,也可以考虑以企业进行社工援助,帮助企业走过这段艰难时期,这不仅是灾后企业重建的重要的方面,也是灾后社会重建的重要方面。

yilingche 发表于 2009-4-20 19:48

回复 主题 沈锦云 的帖子

袁伟老师讲过一个案例说,他接过一个案件。
苏州一家公司和一个员工打官司,公司找到他说,钱我不在乎,你就给我把案子往后拖,拖个6个月,看看谁硬的过谁?
结果原本一个月就可以搞定的案件,给袁伟老师一拖,拖了8个月。

你跟这种企业公司讲员工共赢,讲企业社工不是搞笑哦!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企业社工——帮助企业实现减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