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ilingche 发表于 2009-8-24 12:07

小宇宙和大视野——社工和心理学的差别

记得2002年准备修读社会工作硕士的时候,面试我的梁祖彬教授问,你目前在大学里从事心理咨询工作,你觉得社会工作和你现在的工作有什么关系?记得我当时回答,它们都是专业的助人工作……
最近几年的督导工作中,我发现有这样一个现象:很多上进的社会工作者对于学习临床心理学和考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趋之若鹜。在我参加的每年两次的上海市心理咨询职业资格鉴定中,就发现就有相当部分的考生是一线社工。我私下也问过很多人,为什么对心理辅导这么感兴趣。了解下来原因基本上有三个,一方面是工作中感觉到确实需要应用到很多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技术,才能更好的帮到服务对象;另一方面是机构的鼓励,很多机构会对持有心理咨询师的员工增加一些薪酬的鼓励;此外,社会公众也对持证的心理咨询师有更多的尊重和专业期待。;
我们知道,心理咨询师和社会工作者,确实具有很多共性。比如同是职业的助人者,很多的价值观、理念、理论、模式、技巧都是相通的。那么,社工究竟有哪些心理咨询行业不具备的特质?
在社工培训课堂上,讲到辅导和治疗技巧时,我经常开个玩笑,模拟这两个专业之间的相互调侃:心理咨询说,你不够专业;社会工作说,你眼光太窄……。我的朋友王瑞鸿副教授非常形象地指出,心理咨询磨炼的是案主内在的“小宇宙”,而社会工作更多关注外部环境和社会系统的修缮和整合。“5.12”灾后的社工介入实践也证明了社会工作在重建社会关系方面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出现我们身边的心理咨询考证热,更多体现的是社工们对专业的热情和自我提升的良好愿望。我们有理由相信临床心理学的方法与技术,能够为我们的工作提供很好的工具。心理学在10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凝炼出了很丰富的技能可以为我们所用。在工作过程中,我们可以有选择的运用,比如用来帮助案主体察一些事实的真相,修正认知和行为模式,整合过往经验获得新的成长意义,寻找与激发内心改变的力量,培育其面对问题和勇气和能力等
但是,我隐隐约约也似乎感觉到可能有这样一种气氛,同工间的交流中言必称“心理”,说几句就谈到“治疗”。有同工告诉我,似乎不学、不考心理咨询证,就感觉自己技不如人、不专业、不社工。
其实,临床心理技术虽然能给我们的专业带来很多工具,但是它无法输送关于社会工作职业的本质和专业认同感。此外,社会工作者所使用的技巧也不仅仅包括心理辅导或者心理治疗,还包括处理复杂的人群关系、权利关系,动员群体社区参与,整合社会福利资源等。
我们常说,要以服务对象为本,以案主的内在需求为出发点。社工不能单靠一颗热情的心,也不能仅仅依靠运用心理辅导技术,还需要运用宏观的视角,着力于社会环境及系统的改变,以及处理结构性的社会问题。对于社工个体而言,工作技巧的进步当然是可取的,但是也应该提醒自己牢记运用技巧的目的,社会工作的目标乃是社会公义,介入方法只是手段,工作对象不仅是个人还包括系统和整体。
社会工作事业本身既是社会控制手段,又是社会福利的体现。面对复杂纠缠的社会问题,社会工作者见证人间诸多疾苦、诸多不幸,很多人需要有效的帮助,这种工作对于我们的要求很高。不仅仅要求慈悲的心肠;不仅仅怀着一个助人的心;不仅仅关心个人的问题和需要;还需要去关注社会上不公平、不公正的现象,还要参与倡导工作,推动社会进步,去追求,捍卫人的权利和社会公义。

现实中,很多初级社工员在繁重的工作压力下,很少有时间和空间去思考自己的服务使命和专业本质。聚焦于微观的实务技巧和案主微观“小宇宙”,容易让我们变得短视,所以在关注案主问题的同时,我们也要学习用宏观的视野将问题连接起环境和外部系统去分析、去处理,在诸多限制与困难之中寻求社会福利的进步。——本文来自青翼社会工作网原帖地址:http://www.sowosky.com/viewthread.php?tid=72839&fromuid=10777

安然 发表于 2009-8-25 09:08

“心理咨询磨炼的是案主内在的“小宇宙”,而社会工作更多关注外部环境和社会系统的修缮和整合”
呵呵,这个说得很好,很形象。
貌似我两者都关心~
我的平台啊..你在哪里???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小宇宙和大视野——社工和心理学的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