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边缘青少年激增
2009-10-14 08:58:10 华夏经纬网 只要稍稍浏览近来报纸的社会新闻版面,就可发现台湾的青少年屡屡成为新闻事件主角。无论是在马路上飚车、打群架、未婚怀孕、沉迷网络、加入帮派…等等,似乎都和这狂飙的一群脱离不了关系。“究竟孩子们出了什么问题?”是许多家长、政府官员、学者及社工人员不断反思的问题。长期从事第一线青少年工作的学者蔡教授就表示,青少年犯罪问题就好比一棵树,社会环境是泥土,树根是学校和家庭教育,树干则是青少年的人格特质。
蔡教授认为,若是青少年产生飚车、打群架……等脱序行为,就好像这棵树已经长出了树枝,若是再不重视、处理,就会结出犯罪少年的果实。仔细探究可以得知,父母亲的失职是造成问题青少年的主因,不论是过度宠爱或是离婚,都很容易将孩子推向社会边缘。 除了父母亲的责任外,升学主义至上的氛围、同侪间的竞争和比较、大众媒体的渲染及因特网的影响力,都是激化青少年问题的因素。而到底要如何才能帮助此世代的青少年寻找到出口?哈佛人出版社的新书《风偶的约定》有着深刻的描绘。
该出版社编辑Nadia指出,主角布伦特正处于需要强烈同侪认同的高中阶段,但因父亲工作的转换,他必须不断搬家和转学,无法和友伴建立稳固的友谊,更加深了布伦特的惶恐,也使他的自我形象相对低落。
Nadia进一步表示,布伦特的父母亲似乎没有好好处理他心中的焦虑和失落,也导致布伦特在一场朋友的派对中,因着受到同侪羞辱,企图想要自杀,意外开车撞死一位年轻女孩。
但这场车祸并未毁掉布伦特的人生,反而因着女孩母亲的要求,让布伦特走上一条救赎和重生之路。Nadia就建议父母亲,要与家中的孩子建立良好沟通管道,仔细聆听他们的心声,妥善运用影响力,拉近亲子的距离。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