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工哥哥 发表于 2010-1-15 16:30

个案报告:工读学生

王某,20岁女生,为一重点大学学生,成绩中等。性格温和与同学相处情况好。可是有个非常大的困扰,即凡事喜欢拖欠,不到最后一刻不会去做。通常的表现是论文拖到上交前一晚才开始动笔,复习要拖到将近考试才开始。平时会的一些年头和计划,也会因为心里冒出来的各种客观因素所阻碍,如想要出去旅游,又担心天气,车程辛苦,潜在的意外带来危险等。王某也深深觉得自己深受这些行为习惯和想法的困扰可是不知从何开始改变。







李女士,四十中旬,在一家国企上班。子女在外地读书。平时与丈夫交流很少。虽然生活相对富足但是觉得当下的生活苦闷无聊,并没有特别的文学或艺术爱好。虽然有心充实生活学习新东西,但常常感觉到不再年轻力不从心,常常感觉到无助,抑郁。身边的可信赖的同性朋友几个但不多,虽然愿意与朋友交往,但是常常觉得朋友心计很深难以绝对信赖,在交往上存在一定的戒心,有时宁愿一个人呆着,但又会陷入深感孤独的矛盾之中。





个案分析报告

一、基本资料



案主,张杰(化名),工读学校学生,13岁,在进入工读学校之前是初中三年级学生。家中有父母和一个在外打工的姐姐,家人的管教并不严格。由于在结交了外面的朋友,涉及斗殴等事件被送入工读学校。



二、背景资料

小组活动中的观察:在和同学们共同进行的小组活动,包括各种游戏和利于个人成长的活动的时候,发现张杰会表现的比较主动,相对活跃,比较吸引社会工作专业前来实习的学生的注意力。能很好的配合到工读学校实习的社会工作学生。



前期聊天带来的信息:通过和他的一些不非常正式的,比较随意的谈话,了解到其实他,包括很多的同学其实在工读学校的生活状况不好,除了衣食上的限制,生活的不自由以外,也常常受到同学的欺负,主要欺负同学的人是班上的班长,班长常常是比较早进入工读学校的学生,(一般状况下这里的学生会在学校呆3到6个月)而案主被定为副班长,有很大的可能性是之后的班长。



主要问题:主要问题是个体的成长和发展的问题。即便工读学校之外这个年纪的同学都会遇到成长的烦恼,更不用说有特殊经历和处在特殊环境下的青少年。



问题分析:

前期问题:

1,生活受到约束和限制的问题。虽然在工读学校的学生在法制上存在问题,但是不可以否定这个年龄阶段发展的青少年特点,希望发展和自由,能够了解更加广阔的世界,在工读学校里与外界隔离,学习和劳动可能很枯燥,心情很不好。在前期的聊天当中他也表现出了一些消沉和不高兴。

2,受到同学,主要是班长欺负的问题。(这时的这个班长堪称监狱中的“狱霸”,部分的原因是班长“协助”老师管理同学,直接对严厉的老师负责,而班长也不一定知道如何正常的与人交往。)在学校里班长要负责管理其他的同学,要安排打扫卫生,管理同学们整理内务,监督同学们做体能,并且负责向老师汇报情况,直接面对老师。可见班长有一定的压力,但老师只问效果,不管被委以重任的班长用什么方式管理同学,无形之中会强化班长的暴力倾向,尤其是在这里的学生的处世方式本身都有不确定性的前提之下。

3,在今后当上班长之后的可能存在人际的问题。比如说学习了现在班长的一些不良习气,由于之前受到很大压抑,被没有理由的欺负之后内心会有很大的不满,很有可能在当上班长之后有“反弹”,学习内化不良的为人处世方式。

4,对家庭的思念,虽然已经进入工读学校有一段时间,对这里的生活比开始时有了一些了解,但是明显的体现出对家庭的思念,并且没有与家人联系过。处理思念的情绪也会是一个工作的重要内容。



后期新问题

在原先的班长结束之后,案主成为真正有“权力”,可是处理不当,只是用强迫等方式强迫同学服从他的管理。遭到同学的反感,使案主自己的生活也受到了很多不好的影响。使得案主深感压力巨大,生活更缺少动力。甚至有时案主与同学之间产生的强烈的矛盾带来了肢体冲突,严重伤害了身心健康



服务目标:



远期目标:帮助案主更好的面对在工作学校的生活,适应好在工读学校这一段时间会遇到的变化,处理好特殊时期的成长问题。处理好自我认识,处理好消极情绪,树立正确的远景,促进离开工读学校以后尽快的进入正常的生活。



近期目标:

1, 帮助案主宣泄情绪,给予情绪上的支持。

2, 协助其树立自我价值,增强自信心。

3,给予信息和建议,处理好同学关系,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的技巧,为以后的生活打下基础





服务计划:针对案主的情况,有一些心理治疗的方法和处理事务的维度会体现出非常大的价值。

人本治疗模式:人本治疗模式的特点是对人抱有积极的看法,认为人的本性是善良,现实,仁慈,进取,可信赖的。认为人的良好的状态,或者说心里探索之后的当事人的进步是:积极的态度和情绪,坦诚的交流自己的态度和情感的体验。接纳自己,用自己的价值进行判断。接受对自己的行为的态度。本案例中的案主明显的表现出了生活状态的不满意,在聊天中表现出失望,担心的状态。



行为治疗模式:在工读学校和同学相处的矛盾很多,很多都是由于不合适的行为,如过度的罚同学做体能,克扣其他同学的早饭等。正确的方式应当是识别有消极意义的行为,增加能促进和同学间良性关系的行为。



认知疗法:案主对他人有一些错误的假设,比如“他们是不可能理解我的”“跟他们讲不通道理”“不得不那样体罚他们”“他们的行为就是针对我,不服我”严重影响了他建立与其他同学的良性的互动关系。可以通过影响他的信仰系统影响他的行为方式。





由于字数限制,工作过程省略











成效评估

虽然没有用量表测量是一个不够完善的地方,但是我从访谈的对话和观察中看出案主的良好变化。

1,在最后一次的对话中案主态度很积极,常常微笑,时不时开个小玩笑。重要的是在最够一次的谈话中我有意识的帮他分析总结了变化的原因。确定了他能够和同学良好的互动,对生活的认识也更为乐观了。

2,在最后一次的小组活动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他不仅仅很积极的参与我们的游戏和活动,也很好的和同学们交流,大方,自然的和同学们说话。

3,在最后的一次活动末尾,我们发给每个同学一张纸,让他们写下对我们的话。案主很认真的写了很多,感谢我们对他们的照顾和关心,并且明确说以后一定会好好生活,好好做人。



反思

1在这一段时间内和案主建立了很好的关系,这是源于真诚的关注和倾听,在帮助他宣泄情绪的时候非常注意同理心的运用,和人本治疗模式的视角和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因为案主本来也就处在一个成长和发展的阶段,所以自身的观察学习能力是很强的,这一个阶段的得到关心,支持和鼓励是非常重要的。



2另一点得到很好的运动的是行为治疗模式,虽然在这个个案中由于条件的限制不能很好的精确使用这一方法,但是建议和支持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3认知行为疗法也起到了一定的效果,因为案主对他人的错误假设,认为“管理同学的方式只能靠武力”“对同学好他们也不会明白”导致了他做法上的不恰当。但是通过工作者的建议,和他最终的自己反省思考,终于得到了比较好的结果。



4这个案例让我很受启发,虽然我作为工作者给予了案主很支持和建议,但是最终的变化是案主自己完成的,很多的体会和感悟大大超过了我原先对一个13岁的孩子的设想。我确确实实感觉到了他的成长和变化,也更加坚信了人的成长变化的可能性。


来源:温馨家园心理社工网博客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个案报告:工读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