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我省高校毕业生预计有45.8万人,总数比今年增加了3.1万人,增加人数和增幅为近10年来最小。预计将有大量外省高校毕业生来江苏就业,09年毕业生就业形势依然严峻。而且在金融危机这个新问题大背景下,我省怎样帮助毕业生顺利就业呢?昨日,江苏省教育厅召开的新闻发布会公布了政府一系列利好政策。从11月20日起,我省将举办几十场各层次各类型的招聘会。 4重压力09年毕业生
" k1 A c, ^. L8 l: O) n% b 就业形势依然严峻
9 k6 _ m9 r8 @, Y: O0 c 省教育厅胡金波副厅长介绍说,09年毕业生就业形势依然比较严峻,主要存在四方面的压力:# W6 j6 ?8 g% t/ {$ J
A、毕业生总量压力较大
" G7 I6 s8 y! h& f5 G9 j8 F( `' { 据初步统计,2009年我省高校毕业生预计有45.8万人,其中毕业研究生3.16万人,同比增长4.83%,本科生19.3万人,同比增长12.55%,专科生23.3万人,同比增长2.4%。其中本科生增幅较大。预计还有大量外省高校毕业生来江苏就业。/ U: N* i' ?7 Z: F! Q* P
B、部分专业供求矛盾较突出6 ?, A/ W3 X: k0 j
首先是地域结构矛盾。从近年来就业情况看,我省高校90%以上的毕业生是在江苏就业。
3 E5 [6 m4 m' ?( C( |8 _/ {' u- d% i7 o 其次是专业结构矛盾。部分专业毕业生供求矛盾依然较为突出。部分长线专业就业比较困难。预计2009年就业比较困难的专业主要有五大类。例如工商管理类,尽管社会对这个专业的人才需求量很大,但大部分企业想招揽有三年以上工作经验的熟练工,直接对应届毕业生就业带来压力。高校中也有一些专业,虽然毕业生人数增长较快,但社会的需求量增长更快,因此这些专业毕业生就业前景比较明朗。(详见右表)
: v6 H; s/ X% ?! c9 y' l% K C、专科受金融危机影响最大$ S: f, n4 }" o3 B. N' J) W2 y
今年以来,受雨雪、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影响,全国经济增长速度趋缓,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全球金融危机正逐步向我国实体经济扩散,部分企业特别是加工出口型企业面临经营困难,部分行业出现就业需求缩减,劳动力供求矛盾更为突出,必将对毕业生就业产生影响。总体来看,专科生就业受影响最大,服装加工等出口行业出现萎缩,给这些企业输送大量人才的高职院校势必受到牵连。本科生受影响次之,研究生最小。从专业上看,前两年金融专业的就业形势很好,今年以来,金融衍生品需求下降,毕业生的就业将受到影响。2 k! v0 M& E: ?( m7 H* Y( n# Y
D、毕业生就业心态不够成熟
6 o o7 B+ F5 o% z 由于部分毕业生对2009年就业形势估计不准,出现不稳定心态,一部分毕业生出现主动待业倾向。仍有一部分毕业生就业期望值居高不下,对经济发达地区、薪资水平高、工作环境好、社会声誉好的工作趋之若鹜,对到偏远地区、艰苦行业、基层单位就业准备不足。有的毕业生对严峻的形势估计不足,就业意识不强,未能尽早地直面求职,丧失求职的良机。
; ?9 ~& u, B+ ?& L 大利好机遇和政策
O- S: m6 {; E' s, w7 w$ `: `. t 力助大学生就业
# H! P; X. y9 K: M6 O3 Z: b A、扩大内需政策拉动就业# B/ ^% W; g& G# ]' u* W3 L3 Z
省教育厅胡金波副厅长认为,金融风暴给就业造成危机同时也带来了机遇。对于大部分本科生和研究生等高层次人才来说是利好消息。企业在产业结构优化过程中,对高层次人才需求量增加。航空、农业等专业毕业生供不应求。而扩大内需的主要目的是改善民生,其中对教育投入体现在师资完善等方面,大班变成小班,教师需求量增加,这对于师范生是一次机遇。
& d0 l3 h( D/ [9 F B、毕业生就业需求稳中有升
& A; a9 q0 w0 {% e& h4 `7 b 从11月20日江苏省暨南京市2009届本科毕业生供需洽谈会和11月21日江苏省2009届毕业研究生暨高校师资专场洽谈会的参会情况来看,用人单位招聘毕业生的热情不减,需求数字稳中有升。11月20日的活动截止到11月10日,1001个展位已预订完毕,受到条件限制,一部分单位到现场招聘毕业生愿望未能实现。提供职位需求40152个,同比增加13442个。11月21日活动根据单位的需求,及时增加场所,增设展位,比原定的356个展位增加81个(合计437个),提供职位需求16392个,同比增加3488个。. `9 b6 ^/ n$ z/ b
C、基层就业优惠政策多+ q1 a* l( A( \) J
今年继续实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大学生志愿服务苏北计划、高校毕业生到苏北农村中小学任教计划、大学生赴苏北经济薄弱村任职计划、苏北苏中地区乡村卫生院1名大学生计划、城市社区1名大学生计划。为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就业,有关部门推出了扶持大学生创业各种优惠政策。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就业倍增效应,对于促进就业意义重大。
4 S- n& i% q+ O/ c7 V) U3 h D、家庭困难可享就业帮扶+ ^8 q. E1 U2 a7 C. n6 g( q( A
我省帮扶家庭困难毕业生推出了“五项制度”(待业求职登记制度、临时救助制度、优先安排就业制度、免费服务制度、就业见习制度)。胡金波解释说,各地、各高校切实开展特困家庭毕业生就业援助,对在校的特困家庭毕业生进行重点培训、重点帮扶、重点推荐,确保顺利就业。毕业当年9月1日未就业者,可向劳动保障部门申请免费培训,并优先见习。毕业当年底还没找到工作的大学生可申请最低社会保障。
+ o0 l/ |7 d# e- X 赶招聘会不用带
h4 d5 B% y' w( C7 p/ ^9 }2 D 厚厚的材料了
/ O j4 U! l8 t; z0 O4 s 从11月20日起,2009届毕业生开始踏上求职的征程,我省将举办一系列的或综合或专业的招聘会,在大学毕业生和用人单位间架起沟通的桥梁。除大型招聘会外,每周六省招就中心举办毕业生公益招聘会。网上招聘也为毕业生提供了一些机会。$ A& r9 a! I# J& |; G
A、“数字化招聘”首次现身1 w, R& D( n9 c! q: W/ n5 k
今年我省将首推“数字化招聘”。省招生就业指导中心任雷鸣主任介绍说,在往年的招聘会上,用人单位常为检验求职人简历真实性而头疼。随着我省高校毕业生就业网络联盟网络平台全面建成,这种现象将会根除。今年的招聘会上,现场将设立数字化招聘体验区,金鹰国际商贸集团(中国有限公司)、南京肯德基等9家用人单位首次尝试这一全新模式。
6 |( a9 T; D6 | 毕业生进场应聘这几家单位时不用带厚厚的推荐材料,只需一张入场券。活动用人单位使用笔记本电脑、扫描枪,现场扫描带求职毕业生条形码的入场券或推荐表,可直接读取毕业生“诚信电子简历”,即时记录面谈情况,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数字化面试。同时,这一方式可以有效加强毕业生求职行为的实际跟踪,及时掌握毕业生求职的情况,动态反映毕业生就业状态,从而有针对性地做好就业信息发布、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
3 s0 O) f: i0 k1 X+ @, C: R B、25%本科生能进场应聘
$ H* ]: V9 }3 R; `# w& k 11月20日,我省将举办09届本科毕业生大型洽谈会,记者注意到,并非所有毕业生能进场。截止到11月10日,洽谈会网上注册工作基本结束,用人单位网上注册942家毕业生网上投递简历514905人次,从中遴选出5.2万名毕业生入场应聘,约占本科生的25%。11月21日举办的研究生及高校师资专场洽谈会也出现了这种情况,截止到11月10日网上注册工作结束,用人单位网上注册392家,遴选出2.3万名毕业生入场应聘。 Y; e4 P& M3 h& P Q9 C
什么样的毕业生才有机会进场应聘呢?任主任解释说,以往举办毕业生就业供需洽谈会,存在很大的盲目性。我省网络就业联盟运行后,毕业生统一在网络平台上发简历,同时用人单位发布职位信息,系统会自动完成毕业生的求职与用人单位的招聘信息比对、模糊筛选过程,极大地提高了人职匹配度,实现了用人单位与毕业生供求信息的提前对接。任主任也表示,由于岗位与求职数有一定比例,一个岗位对应两个求职人数,肯定有一部分毕业生被筛选出去。不过这部分毕业生也不要着急,可以继续在网上投简历给用人单位。同时毕业生的需求信息也会被跟踪,在今后的招聘会上,如果有符合专业的对口岗位,将会通过网上留言或邮件等其他形式通知毕业生。 D. x2 g: V3 D5 I* Y
■链接
! c9 ~: d7 [5 O9 I% S& o 2008年87.17%0 L6 }( T8 C2 z' _7 ]& Y, Z" r' p( ]
毕业生已就业
- B/ y2 Y9 n% Q3 K 2008年我省高校毕业生人数为42.9万人,截至11月12日,已就业毕业生37.4万人,就业率为87.17%。其中,毕业研究生3.02万人,就业人数为2.57万人,就业率为85.12%;本科毕业生17.17万人,就业人数为14.43万人,就业率为84.02%;专科毕业生22.75万人,就业人数为20.44万人,就业率为89.82%。2008年高校毕业生就业主要特点:一是就业情况总体较好。目前我省就业率已达87.17%,协议就业率为60.30%。从学历层次看,研究生优势再现,本科生相对稳定,灵活就业率有所下降,专科生供需两旺。从学科专业看,90%以上的专业就业率在80%以上。二是基层就业人数增加。2008年我省共选聘1600余名大学生到村任职,选聘了1869名优秀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学校任教,录用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师资26人。三是创业教育初见成效。近2000人进行了自主创业。四是就业帮扶持续推进。经各级政府和各高校的努力,今年已基本完成了1万名江苏籍高校困难家庭毕业生就业帮扶工作。五是就业流向趋于多元。苏南地区虽然依然是吸纳毕业生就业的主阵地,但是选择到苏中、苏北地区和省外就业的高校毕业生不断呈上升趋势,有201283人到苏南就业,同比增加26132人,有144321人到苏中、苏北地区就业,同比增加5896人,有更多的毕业生选择到西部、农村就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