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腾讯是“一直在模仿,从未被超越”,MSN中国则可以说“一直被希望,从来是失望”。
6 J& W c. G- Q; S6 w* y 如今3Q大战正酣,MSN不但没有抓住对手破绽快速抢位,而且一纸协议,将上千万用户拱手送给了新浪。9 C' o. u, k* _$ F
( z5 K2 r+ ^3 s1 w0 |
5年前,MSN中国成立之时,被很多人视为腾讯将遇到的最可怕对手,5年过去,双方的竞争态势仍是一边倒。一直被视为QQ的最大威胁,其实却是从未威胁过QQ。
0 l: q( M# {: e; W/ ^% v1 C
- O# f% A3 C2 D 文_古乐
# y& u2 w- q; w# S( K
4 [: g8 t) _& a# h3 H; `) J 腾讯与360激战正酣。本应紧抓时机坐收渔利的MSN中国,却在这时做出了一个断腕之举。
( P0 g7 p4 ~$ F+ S0 d2 M* _+ l4 N, X4 N6 E5 F: }
11月11日,很多网友戏称的“光棍节”,这天MSN中国总经理刘振宇与新浪签下了战略合作协议,将MSN空间的上千万用户送给了新浪,待2011年3月用户搬迁完毕之后,MSN空间就将关闭。! }; v/ {9 S- q! q1 a( t+ E
& ^1 i2 P V( [: i
“我们算是在中国市场经营、营利的为数不多的外资互联网公司之一。”签约会上,刘振宇说了这么一句。 o/ J/ H- A t5 Q$ p& `0 @, h1 S8 U
9 c" z' U0 L; q E9 X 中国这片沼泽地曾经让AOL、eBay、雅虎、谷歌等互联网巨头铩羽而归,无人知晓刘振宇说这番话时是否心存侥幸之感。
" k2 A' u; z! N- p$ C4 _( o* ~8 ~ u& y2 @- V Q8 W
“Space关了,没有地方写日志了。想说的话没地儿说,想写的东西没地儿写。虽然搬家了,但是依然不习惯163,也不习惯Sina,原来啊,最可怕的就是习惯两个字。”这是一位用户的留言。( {& A4 r" J: ^5 L
8 B/ v- N5 Q6 l8 q# B8 u
为新浪做嫁衣
& T0 _& d% b8 o, G6 G( S% ?: l- w( i+ Y6 j$ p
进入中国5年,MSN一直在不温不火的状态中徘徊。傍着微软的强大品牌,拥有以“白领人群”为核心的高端用户,却始终未在中国找到理想的生存方式,并且处处受腾讯掣肘。 k/ g) j+ E, g7 E7 Z
: A: e+ t- J, h; M9 i- ?" s
MSN中国此次关闭空间业务,只是全球指令的贯彻执行。2010年9月28日,微软作了一项全球性的决定:放弃其博客服务Windows Live Spaces,在未来六个月中大部分用户将被迁移至Word Press博客平台。此次MSN与新浪牵手,也意味着,明年MSN中国博客服务关闭后,Live Spaces上的用户的日志、图片、评论、朋友关系等都将全面转至新浪博客。
9 J5 h, d7 e9 Q* Z4 q
' f- |2 f) M# j$ K* E% m- [ 对于MSN来说,与新浪合作的意义也仅止于此——只是微软全球计划中的一小部分。因为3Q大战的背景,新浪与MSN的合作曾被误读为抄腾讯后路。也正因此,刘振宇在接受采访时,始终强调“在这个时间点与新浪合作,与腾讯没有丝毫关系”,言下之意,MSN中国不会落井下石。
3 q1 B/ l7 p2 L/ A" F; ^6 r7 b0 t6 B; Q
然而,抓住对手破绽快速抢位,正是对一家公司商业运作能力的考验,眼看着腾讯露出破绽却无动于衷,MSN中国的表现不能不让人大跌眼镜。$ B# U3 D- I( u
0 ~3 n% n, |! v Z7 [
在腾讯和360激战之际,腾讯错误地作出威胁用户如果不删除360杀毒软件,就禁止用户登录QQ的决定,引发众怒。新浪、飞信都不失时机地加大宣传力度。" x: O( ^9 q: t$ e! F4 {
6 }: f4 K: @; d% l; [
在新浪主页以及子频道的首页上,都会弹出新浪UC的广告,饱含深意地写着“经多家杀毒软件验证,纯绿色无公害;支持MSN、GTALK多账户登录,真正IM整合互通”字样。
$ P' r4 ~/ r4 v7 w% K' a3 {' d5 J+ M6 U- J8 p
中国移动的工作人员也借助微博平台对用户进行大肆宣传,甚至建议“现在QQ和360死掐,挟用户泄私愤失人心,飞信应立即发布一款QQ好友导出工具,并发布一个公告声明:所有QQ用户可以用该工具导出QQ好友,将好友关系导入飞信,然后用QQ号登录飞信。一举把QQ用户搬家,消灭腾讯”。" D2 }: h* {0 V& @( v4 u4 B8 A
. X) v" q+ x0 ]( s( G2 R9 D* f% W% @ 随后,飞信立即打通了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的手机账号以及互联网邮箱账号,趁机推出了飞信2010安全版,并针对在校大学生发起了“校花校草”评选,要知道,这些可是腾讯最中坚的用户群。. J( J0 b! A* n# \" g7 ~
. H& ^6 q8 ]; H- t8 [3 F
跟飞信和UC相比,MSN的反应可谓被动。不少用户出于愤怒自发停用QQ逃往MSN,“腾讯QQ和360事件发生之后,MSN用户确实取得较大幅度增长。”刘振宇说。MSN也仅是被动收益而已,在这期间,MSN在产品功能上并没有进行任何改进和升级,更出乎意料的是,它在这个当口还做出了“自毁长城”之举。6 Y* w, _; w+ J/ {9 |8 a5 a
2 B3 \. q+ E; Q3 O6 T! X
此次合作于己获益有限,于新浪却是获益匪浅。新浪与MSN中国签订的合约条款,处处指向正全力打造的微博这艘航母,如直接通过Windows Live ID登录新浪微博,直接与新浪微博在线用户即时沟通;在新浪微博中展现已绑定Windows Live ID用户的登录状态;访客直接发起和新浪微博在线用户的MSN IM聊天;MSN将推出与新浪合作的微博产品,新浪提供微博内容以及内容管理审核后台;将MSN中文网的资讯通过“一键分享”按钮分享到新浪微博,等等。?
+ [- G2 z9 x- Q$ h2 `& v& B+ E* I* j1 @) E& f
在减法中失守8 l0 |2 _. {7 w' `4 S5 R2 u
; P8 p6 v- H$ A0 Z MSN在中国可谓含着“金钥匙”出生,借着Windows平台对电脑桌面的垄断,在微软正式进入内地之前,其在中国就已有成千上万的用户。多年来,业内一直都认为在现有IM工具中,最可能对腾讯的垄断局面造成威胁,甚至可能最终颠覆QQ的,唯有MSN。直到现在,提及即时通讯排行,除了QQ之外,大多人仍会想当然地认为MSN是老二,但现实很残酷:MSN连前三都未进去。& b- M( P) {/ ^7 [" P# W$ U
5 L& ~" W1 g- g$ G6 B 艾瑞iUserTracker最新数据显示,2010年9月,QQ在中国IM市场依然独领风骚,网民达到率高达73.6%,MSN落在阿里旺旺和飞信之后,只有6.3%,QQ与MSN的对比竟然是12:1。
8 @* R3 d5 A( c5 D9 k+ {* O6 u; r
, d8 E6 j4 I) F, P 5年前,MSN中国成立之时,曾被很多人视为腾讯将遇到的最可怕对手。曾有评论人士把QQ有可能被MSN颠覆的一大原因归结于MSN是一款做减法的软件,认为QQ功能被过度开发,不经用户许可的被动式服务越来越多,破坏用户体验、收费打扰等会让QQ伤害用户。如今5年过去,双方的竞争态势却形成完全一边倒的态势。一直被视为QQ的最大威胁,实际上,MSN从未真正威胁过QQ。
6 b5 |5 ~& z, l% H% Z8 F3 S# Q B. p. i0 `
微软内部流传,MSN是比尔·盖茨亲自干预的几个产品之一,每次新版本内测时,天才工程师的无数创意都会被盖茨干掉。正是在这种思路下,2005年5月MSN中国成立之时,一半产品是自己开发,一半委托合作伙伴完成。其中自己开发的业务包括即时通讯产品Messenger、博客、邮箱以及搜索,而社区、拍卖、图铃下载、汽车资讯、交友中心和游戏平台都分别寻找了合作伙伴。+ y, W: Z w, F1 l G, a
" ^+ K [6 R* K' y 这种模式,如果合作顺利,可以借势,一旦对方出现变动,也会将自己置于险境。以游戏平台的合作伙伴联众为例,自2004年4月被韩国企业以1亿美元购入股份后,中韩双方经过6年磨合,始终难现昔日辉煌。这个曾经的全球最大在线棋牌类游戏平台,在腾讯、盛大和网易的狙击下迅速没落。对于MSN而言,联众不再是一个值得骄傲的合作伙伴。
% v3 S) H6 [# E# i5 I7 u- c- s! P* Z" v4 t; _
根据腾讯发布的第三季度财报,仅网络游戏一项就为其贡献了高达25亿元人民币的收入,QQ会员、QQ空间等增值服务取得的收入接近16亿元,而QQ空间正是模仿MSN空间而来。空守一个巨大的平台无所作为,在门户、电子商务、游戏、社交、微博等一波又一波的热潮中,MSN中国的反应始终比市场的正常节奏慢数拍。
$ M2 Q% V: f3 `5 [; w+ w6 f! i3 F0 P4 ^
造成这种局面的根本原因,或许还要归结到MSN中国不得不采取的迂回策略。按照《外商投资电信企业管理规定》,组建合资公司是外资在中国获发ICP(互联网信息服务)牌照的唯一合法路径,而且在经营增值电信业务的企业中,规定外资不得超过50%。" B4 `8 E0 b. _8 I: [5 Q6 e
, S8 L+ t& G; B3 ?- y 因此,当时进军中国的微软与上海联合投资各出资50%成立了“美斯恩网络”,把MSN门户、搜索、即时通讯和无线增值等业务全面带入中国。然而合资公司的尴尬之处也显而易见:双方在战略考量上很难保持一致。曾有知情人士透露,微软曾一度想增资,加大投入,但联合投资不同意,考虑到股份比例原因,微软无法单方面增资。
. z' M8 I/ n# O a7 `$ a% l1 e b
6 F' j9 [' a. V; N 根据此前媒体披露的上海美斯恩年度财务审计报告,从2005年到2008年,公司年收入多保持在1亿元-2亿元,净利润却不尽如人意。成立第一年即2005年销售收入约3919万元,净利润亏损1175万元;2006-2007年基本实现了收支平衡,收入分别为1亿元和1.77亿元左右,净利润分别为7万元和353万余元,但2008年收入上升到1.85亿元,利润却亏损近3000万元。; c8 R% W r6 [. r5 t1 n
2 E' P9 q4 D! z: F, y
上海联合投资对这样的结果非常不满,外界盛传只要找到合适的接盘者,上海联合投资就会退出。于是九城、百度、腾讯、网易等绯闻对象都相继出台。9 c! u; r! | z
9 h( K: s1 a- `7 F7 q$ s+ J) n 权小势微, j$ {$ D ^$ Y$ e0 M5 g, D
& p6 k8 H; B o
头顶难缠的婆婆,还要同本地的狼群搏斗,进入中国的互联网巨头无一例外都陷入这样的沼泽。! h6 }2 y) Q; X0 a9 F/ K- o
% A' k# m% \6 x' L' D+ C$ O5 W
艾瑞咨询总裁杨伟庆认为,跨国互联网公司在经营中国业务时,通常采用职业经理人的方式,曾经的雅虎中国、eBay易趣、AOL中国等都采用这种管理模式,但最终都是以失败告终。一方面是因为中国的互联网市场存在很大风险,在中国并购之路走不通,例如雅虎收购3721、eBay收购易趣等等,都以失败告终;另一方面是对于职业经理人过度依赖,导致人走茶凉,发展非常不稳定。7 M* S! T7 g' n5 F2 ]" q3 E4 \0 u# |
+ }( n9 F' ?! @: J4 z 美斯恩第一任总经理罗川就面临过这样的问题。他花了将近一年时间才说服MSN在美国的高管接受MSN外包频道的运营模式,深为授权不足而苦恼。2005年的西湖论剑上,他提出的其中一个问题就是跨国公司如何授权给中国的职业经理人。
_2 J% n1 Y/ @' |9 E$ L: k6 z) b9 e; y/ r2 L: p5 M% _
“跨国互联网企业在中国的CEO这个位置很难做。因为他们有太多的事情要和美国总部解释,做任何事情都要去推动,然后又有太多的婆婆,谁都可以来管,谁都希望他来解释,他解释还解释不清楚,本地也没有什么朋友。”曾担任过雅虎中国CEO的周鸿祎这样描述过互联网跨国巨头中国CEO们的困境。1 q- f- n# w3 d) G
9 ^ [+ ^; ?$ p! X7 r
坚持了一年之后,罗川黯然离开,事后回顾那段经历,他在2007年5月15日举办的第二届互联网社区大会上说:“如果MSN愿意像QQ这样大投入的话,还可能做得更好一些,而美国总部给MSN的投入仅为800万美元。”
: D9 R: E- T5 |
4 w: @% b# t; \: [6 r- K “过去很多国外企业面临的问题是不管它能够做多少本地化工作,但是决定产品的最终力量,要不然是在欧洲总部要不然是美国总部,在中国团队里非常难有机会决定到底为中国用户、中国市场开发什么样的产品。”
" H$ k& ^) T# b% ~
! ^6 p K( K! W& s 在放羊式的生长状态下,MSN中国多年来止步不前,甚至出现过因为服务器远在美国而多次大面积断网,遭遇用户严厉指责的窘境。
8 w& _% o; y( L! t! w, ^! [
7 W) W$ `, f5 W- s& S MSN中国不过是微软的一个重孙子公司,在其“微软——MSN事业部——MSN海外总部-MSN亚太总部——MSN中国”体系中,MSN中国的话语权小得可怜。根据此前披露的上海美斯恩公司内部报告,即便是中国区总经理,其大多数职能都必须在微软的全球体系里层层上报审批,可自行批准的项目仅限于“总付款金额等于或少于50万美元”的合同。
5 Q* d9 `6 _/ y" p) R$ o/ S6 v% ^- ^1 r% A
合作, 仅限业务4 A( M+ k) O- N# m# H/ y/ n- b: |% v
( g/ [0 M2 Z/ I" J. G 近几年来,市场也一直流传着关于MSN转让的消息,包括九城、百度、腾讯、网易都是绯闻对象,这其中九城实力不够,百度主页是搜索,腾讯是直接对手,最靠谱的就是网易了:网易搜索上有“有道”,但没多大影响力,IM上有“网易泡泡”,但基本成了内部“QQ”,况且网易向来是互联网商业运营方面的高手,如果接手MSN,至少“钱途”是光明的。也正因此,上半年当MSN转手消息再度传出后,业界一度认为网易接盘“十拿九稳”,而此次和MSN牵手的是此前没有任何绯闻的新浪,着实出乎业界的预料。8 | C. W2 R I# y
! C/ U" [" t8 f$ t4 X$ ? x
回到此次合作协议,业界公认是新浪赚了大头。就如FT中文网特约撰稿人信海光评述的那样,作为中国第一大门户,在微博推出之前,新浪一直有个大缺陷:它缺乏一个具备足够黏性的平台。新浪微博的推出及其成功有可能较彻底地改变这一局面,它使无数用户整天通过微博登录挂在新浪上。从这一角度看,新浪与MSN深度合作,收益最大的还是微博,它能加速微博用户群的壮大,而微博的迅速壮大最大的现实意义则是可以增加抵御政策不确定风险的能力,所谓too big to fail。
( v% r& E+ F: `5 y/ W0 S+ Z; i% W0 b" `# c0 j: e
不过,这次与新浪合作,并不涉及资本层面,新浪首席运营官杜红对记者说:“今后,我不能说百分之百没有,也不能说百分之百有,资本运作最终应该服务于双方的业务。”而仅停留在业务层面的合作,MSN不足以撼动腾讯的霸主地位,也因此与改变大竞争格局无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