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流社工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1286|回复: 0

[华北] 社工服务平台哪儿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3-31 21: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菜菜小蛋玄 于 2012-3-29 17:23 编辑 ; C' V- z6 S$ }

1 \+ u. T2 R1 g, {% N1 T; g: g* h2 ~: d) b
2 ~! p. Z! s+ n7 t1 q) w( ?7 l8 M

. O3 r) v9 E# `3 ~* z: _; T

解放牛网  □武宁远

( x7 {% a7 W& I
' T# d: f1 l! E( L: U- O& M3 Y

    忙碌的身影,热情的微笑,专业的服务,为有心理障碍的人纾解困惑,让单亲家庭的孩子感受到家的温暖,给孤寡老人排忧解难,为病人提供情绪安抚、沟通医患关系等服务……这些都是社工人员的标签,平凡不平静,专业且热忱的工作,让社工人员的形象生动了几许。

. [& Z# R4 j/ V) A  w  ]' s

    可能,很多人和我一样,较少接触到社工人员,多半时候是从新闻或影视作品里了解到。记得在一部电影中,一位有十多年服务经验的资深社工人员,在一次偶然的触动下召集流浪汉组成了一支足球队,决心帮助流浪者寻找心灵归属。在这位社工人员的努力下,虽然球队经历多次起跌和危机,但士气依然高昂,流浪汉们的梦想被点燃,生命在燃烧,让观者都充满希望。


- c* d  X: y+ K  E; }1 \: O

    其实,社工,可以说是在一定的社会福利制度框架下,根据专业价值观念、运用专业方法帮助有困难的人或群体走出困境的职业性的活动。社工人员就像一座桥、一叶独舟,帮助有困难的人渡过难关。


; s, i+ x6 A& I% e0 b) v

    虽然社工可服务的范围很广,然而在生活中,我的真实感受却是,社工人员的存在感不强,或者说,似乎社工人员的影响不大。据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的调查显示,16.7%的人表示自己享受过社工服务。 34.4%的人表示自己对社工的工作性质有所了解,但表示“非常了解”的人只占8.4%。甚至在一部分人中缺少对社工的概念。其实,在社工发展成熟的国家和地区,社工的数量一般要占到总人口数的千分之二左右,按照这一比例来看,我国社工人才的缺口无疑还非常大。

0 L9 G" U& ?; {' a7 T

    缺口大的原因有很多,但其中的信息渠道不畅值得我们关注。在国外,很多社区里会张贴社工需求的告示,表明哪些岗位哪些工作需要怎样专业技术的社工人员,如此想当社工人员或兼职做社工的人便可以轻松地自由选择。然而,尽管我国的社工人才缺口大,但我们却并不了解到底哪些岗位的社工人才缺乏,哪些专业和技术最需要,哪些人群需要帮助……我们缺少一个关于社工的信息平台。


( ^& @% F5 r4 M% [; Y

    近日,北京市出台规定称,北京地区普通高等学校专科以上学历的非京籍应届、往届毕业生,如报考社会工作者岗位,并连续两年考核合格,即可获得北京户口。此规定一公布,立刻引发公众热烈讨论。根据报考网站显示的数字,共有4.6万多人报名竞聘1000个岗位,相当于46个人争抢一个名额,其热度大大超过不久前北京市公务员招考13:1的考录比。

- o$ g; d# P) M# u

    很高兴看到社工开始受到关注,引起人们的重视。但真正与专业、合格的社工条件相符合的人有多少?真正本着一颗服务公众的心的人又有多少?其实,不必把眼光局限在落户上,我们应把社工服务的精神放在每一个寻常日子中。周末能够有机会、有时间兼职当当社工也是不错的选择。可是,这个当社工的平台哪里寻?


3 w) `! q* s7 W  c( _& \+ F1 M; G

    不妨先解决信息渠道的问题。虽然现在也有部分社工网站建立起来了,可他们所受的关注度并不高,是否可以设立一个社工热线,抑或是小区社工信息栏,把当下社工缺口展示出来,所需人才展示出来,让人们对号入座,可以在周末做做兼职,服务社会,何乐不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QQ|清流社工网 ( 苏ICP备19044186号-1 )

GMT+8, 2024-6-16 06:10 , Processed in 0.054678 second(s), 9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