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流社工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1119|回复: 0

[时评] 广东中山:创新社会管理从“细胞”抓起——民间力量参与让社会建设事半功倍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8-23 14: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源于:中山日报 2011年8月23日 第 6063 期 A5版4 {  }) _3 C$ k0 {/ {% }
4 c+ e3 ?' f7 I6 M4 D

- Y. \6 Q, T* v; u/ W* ?0 W8 D) p
健康花城老年舞蹈队为居民献演。; F# a# u% H; L; }
1 O: |- V( f* {* R  i" Y  q  V
, N* }5 b/ m3 Q4 w; j$ O
/ z. f9 s6 K# B; |) l7 \% G5 C
    昨日市委全会审议的《关于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的实施意见》中提出,要搭建起“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大格局”。其中,“社会协同、公众参与”尤其重要。近年来,我市逐渐放手培育中介服务组织,转移部分政府职能,取得了一定成效;商会、行业协会在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维护市场秩序、规范行业行为、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功不可没;而作为“社会细胞”的社区、小区也积极融入社会管理创新,不断地为社会建设这棵参天大树积攒养分。$ d' Z' W, R) B

" G+ ?; [# v" A, X  x, Y    ■“社工+义工”模式渗透千家万户
8 K3 c- @8 A1 M  P' i' _3 q+ j& Z' }1 h2 }
    中山社会工作逐渐起步,取得了一定成效。目前以“社工+义工(志愿者)”、“政府购买服务+开发自身岗位”为主要模式。根据本地义工(志愿者)资源比较丰富特点,探索出“社工+义工”服务模式,由社工带动义工共同开展服务项目。同时,根据服务对象、服务内容、服务要求、服务目标等实行项目打包,向社工机构购买社会工作服务。
* k3 B' ~8 X! u
- A% f; a6 r# q. ?- m. n    从2009年10月开始,迄今共选择13个镇区和7个部门共20个单位开展试点工作。试点推行政府购买服务机制,加快政府职能转移,探索政府、社会组织合作互动新机制。试点内容按社会需求多元发展。如东区老年人发展、南区青年就业等针对性、人性化服务受到居民大力支持。社工成功解决老年人生活照料、空巢、家庭代际关系处理等问题个案80多例,解决青少年学业困难、行为问题纠正等问题介入30多例,运用专业理念手法促成紧张邻里关系和解、成功将投诉上访专业户转变成社区卫生环境监察员,推动青年、残疾人及困难家庭就业等,共服务居民近2万人次,“有困难找社工”观念日益形成。. Y, |( {7 R4 _8 ]- k" w" w" N" h7 v

! A! a: T, P4 q2 i; O    据东区花苑社区介绍,该社区2010年2月以购买社会服务形式成立花苑社工站,服务对象主要为花苑社区居民,服务领域涵盖老年人社会工作、残疾人社会工作、低保家庭、问题青少年社会工作等方面。一年多来,直接受益群众达到过万人次。在去年底开展的社工服务对象满意度调查中,满意和基本满意率达到94.4%。社工的服务影响面逐渐扩大,对象对社会工作的认知程度不断提升,且陆续有周边社区的居民上门寻求帮助。
2 B" Y' @2 A  {; M  G0 V
, P' D+ w9 x5 h9 i% ~. J1 ^( d    注重培育发展社会组织,着力推动社会多元共治,是我市今后在社会建设管理方面的主攻方向。据悉,我市将进一步健全社会组织工作协调机制,积极实施社会组织扶持发展专项计划,创新扶持机制,建立孵化基地,落实优惠政策,让更多的社会组织在中山生根发展,融入有需要的千家万户。# S: C  ^) C  D8 M) b

1 R) v! g( i% `/ h    此外,还将持续健全政府购买社会服务制度,重点在公益服务、工商经济、学术联谊、咨询经纪、鉴证评估、公证仲裁等社会组织率先开展政府购买服务。, j. j2 f3 p# r

) _) ~! Y+ T5 L1 j+ z    ■社区小区自觉营造“家”氛围  H1 Q0 q0 P2 L% n; Z- q  Z
3 ]; I9 l# A- j/ _  G  k/ z, ]
    在我市,有一批先进的社区和小区,在积极的自身建设过程中,实现了潜移默化的社会管理促进功能。比如火炬区的健康花城,通过创办社区刊物、成立起社区党支部、设立小区兴趣小组等,走出一条“文化美生活”的建设道路,深深感染和熏陶了居住其间的每一个人。/ S3 w; e' D$ m4 @- _' f

$ s( g0 L: |4 X! |4 [' u% j+ S    还有小榄镇的永宁社区,耗资2亿元建立社区群众文化健身场馆设施,并组建成23类近100支业务文体团队,致力于普及和提高群众的文化艺术素质。
* ~. `* ]! E) l& a: j) C: h) G& P* J& ?" k
    个人、家庭是社会的组成细胞,而加强社会建设主体在人民。只有建立市民参与和共享机制,以“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中山”这一全市共同的事业来感召人、凝聚人、造福人、培养人、提升人,充分调动社会公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依法有序参与社会事务,才有助于加快形成社会服务管理人人参与、社会建设成果人人共享的良好局面。由此,《关于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的实施意见》中提出,要动员组织群众依法理性有序参与社会服务管理,积极探索群众参与社会服务管理的有效途径,支持、推动村(居)民依法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这些举措,将让社会建设管理更加高效。+ T7 Z% D9 X, B* U1 x

; K; t1 |6 b! k+ Q) e7 J   【专家观点】5 C8 ?5 o. `9 O; K' _
    发掘民间慈善资金发展社会工作

  W$ ^, u8 K2 R8 S0 S( p
: l! ~4 q+ M: d" x# a    市民政局局长韩锡江认为,从实践来看,社会工作对完善社会福利制度、改革社会管理体系、扩大公共服务、维护社会稳定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但当前中山在社会机构数量、岗位开发培育、经费投入、政策保障等方面与省内先进城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需要大力工作、加快步伐。他建议,要充分整合社会资源,推进社会工作的社会化发展,“比如依托中山的慈善、博爱氛围,设立社会工作专项资金,接受社会捐助,引导和吸纳社会资金购买公益服务,发掘民间慈善资金发展社会工作。”, b- f2 R9 N5 s$ Z0 x3 x
$ E; ]6 X5 ~: B( ^1 T+ H& N* C# e. \
    政府应着力营造微公共福利系统
) Q  ~. `/ _1 Y# g
) y( P$ |6 D! A) y- }! e$ n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周榕几度来中山调研社区文化建设。他表示,诸如健康花城这样的文化社区典范,可以作为打造和谐社会、幸福城市的微缩样板。周榕指出,一个良好的城市社会生态系统的建设依赖于良性社区生态环境的示范效应和传播效应,这是政府在社会建设中的重大任务。服务型政府所提供的城市公共服务理应从最底层的社区级公共服务开始,至少,应当通过资源置换的转移支付形式来实现城市的微公共福利空间系统。作为社会的微小单元,良性社区生态结构的示范效应和传播效应,有助于营造良好城市社会生态。政府应在这方面发挥强有力的导向作用。0 |0 g+ x+ V  Y' D4 n% {; Q: W, A

2 E1 h4 H7 ?' b
. g5 H; u( B# X+ F0 d1 X* q+ v 该贴已经同步到 小小琴的微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QQ|李越老师直播间|清流社工网 ( 苏ICP备19044186号-1 )

GMT+8, 2025-7-15 01:59 , Processed in 0.042385 second(s), 9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