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兵 & j* x" n+ _. p) ]5 [' E
% T! _' }+ K6 n( D9 [2 p
+ Y; ~: W( B- A% |2010年07月28日13:36 来源:人民网) H1 C0 Y0 i4 M. m, P+ E( X2 B- n
1 x$ H4 l6 R: h, S$ ]8 s8 }
6 a# A4 { S* u, s6 `# U- x 7 |! V. ]( `, U
生态女性主义既是女性主义研究的重要流派之一,也是生态哲学的重要流派之一。它从性别的角度切入生态问题,令人耳目一新。当前,生态女性主义在西方国家,尤其是在法国、德国、荷兰和美国的女权运动和环境运动、环境哲学和生态伦理学中,越来越受重视,并有相当大的影响。7 ?5 x$ L! g2 U2 r( i
# u& k n1 k* m v 1974年,法国女性主义者奥波妮首先提出了这一概念,希望人们注意妇女在生态革命中的潜力,号召妇女起来领导一场生态革命,并预言这场革命将形成人与自然之间的新关系,以及男女之间的新关系。此后,生态女性主义一直是新闻界关注的大众政治运动。它包括了妇女权益、环境保护、科技发展、动物待遇、反对核技术、反对战争等诸多方面。许多关心生态问题的女性主义者、关心妇女问题的生态主义者,以及关心环境问题和妇女解放的科学家、哲学家等,都在不同的意义上使用了这一术语。+ S1 ?1 o' r' G$ t
; p% _" _' W* p U+ C& ^7 x$ N 如今,不同的生态女性主义流派有着多种不同观点,但就共同点和统一性来说,各种流派通过对妇女与自然的联系的分析,使妇女参加生态运动成为严肃的大众性的政治活动。生态女性主义的一个基本出发点,是认为生态环境问题的解决与妇女解放是不可分割的,人们不可能只解决其中的一个问题而留下另一个问题。一些生态女性主义理论家提出,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和性别不平等,实际上都源于人们在传统中形成的一种思维框架,即先将事物分成对立的双方,它们具有不同等级,进而认为等级高的事物比等级低的事物具有更高的价值,从而等级高的事物对等级低的事物有统治和压迫的权力。而这个世界上对于自然界的支配和压迫,以及源于对性别之间的支配而产生的性别不平等,也都是这种思维框架的具体表现。
# I: {3 J; [: E6 Y
) ]& {+ ^6 }, z; a( [2 Y/ A. Z- g0 L 生态女性主义者认为,在现代社会,一些人追求单纯的发展,追求科学和技术的无限制发展,使人类脱离了自然,更多地依靠技术。生态女性主义者们并不是不要发展,而是追求另一种模式的发展。
6 @3 i1 E, ?. ]
+ w5 m. @3 |' O3 i 近些年来,与早期产生于西方的生态女性主义有所不同的“第三世界生态女性主义”开始兴起。这种学说倡导多元的生态文化,重新解释人与人、人与其它生物、人与自然的关系,把人看成是一种生态存在;重视并致力于保护生态系统,强调万物之间的和谐以达到可持续发展;积极提倡爱、关怀和公正的伦理价值,以相互依赖模式取代以往的等级关系模式,反对各种形式的歧视。. O6 i. ^' ]# W/ C5 \2 ?
8 Q3 ]* j* b1 F. W7 G 除了重要的历史性和理论性的分析之外,生态女性主义的一个鲜明特色是对于现实问题的关注,这种关注有时会超越通常意义上的生态环境和性别的局限。例如,第三世界生态女性主义学者对于转基因技术等对于印度生态农业的影响的分析等,就是典型的事例。 8 q! h" O% L1 h
, P. m6 \% D! ]3 W1 a
该贴已经同步到 草根渡的微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