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拟定团体方案且获得机构认可之后,即需要执行团体工作。首先应考虑如何透过适当管道招募及选择成员,考虑团体规模,安排团体场地,确定团体活动时间等等。尤其要注意如何让成员事先认识团体目标及其对团体之期望有较清楚的认识,将有助于团体目的的达成。
: J/ z- K- V& j, m; s: }(一) 团体成员的选择
9 {+ W/ B4 x% l0 E @9 j y8 g) T, J( {# ]( z! Q9 ~3 S
社会工作的团体选择成员呢?通常应有一些决定那些人可参与团体的标准(criteria)。其中最重要的是成员间的相似性和相异性的问题。雷德曾提出(最佳距离原则)(the law of optimum distance),讨论团体成员同质性及异质性的问题。他认为一个团体,同质性到某一程度可以保持它的稳定;而异质性到某一程度,可以保持它的活力。这之间的差距拿起是微妙的。同质性的团体,成员较易沟通,也较易建立团体意义和约束力;而异质性的团体却有助于团体过程的变化,因为个别差异对成员的有多方面的刺激作用。一个团体成员不可能是绝对的同质性或异质性,然而社会工作团体在选择成员时,原则上考虑同质性较多,然后容许部分的异质性,以期待团体能稳定又稍有活力。
% s3 y4 Z8 h; V: i8 G" P: q3 H8 L% x. t" X; R E* M* T
所以,在此要讨论选成员的标准,这些标准会与团体的目标有关,然后才由成员的社会条件(social qualification)来决定,如年龄、性别、地位与角色、种族、社会阶级、宗教信仰、经济条件、教育程度、专业、语言、居住地域或其参考团体等。虽然团体的进行必须注意到整个团体的特质,同时也必须考虑到成员的性格特征;如问题性质、智力、体能和他们的价值观等。这些都需要先考虑同质性因素,如相类似或共同的问题,使成员息息相关,许多事更能感同身受,共同努力以克服困难。总之,异质性上是尽量不要造成有例外的特殊分子,或者使他孤立和产生无所适从之感。. W- S- a) R& t% }+ d0 Q7 T' j, p
1 k0 m8 x' |* D5 G: F2 J# n) q每一个团体都有招募成员的程序和方式,它可能源自外在因素,如机构的政策与制度计定的程序;或许决于内部需求,即几位成员主动决定,并采取行动。同时也决定了团体开放或封闭的程度。开放式的团体,成员加入或退出自由自在,但不易发挥团体功能。保持某些限制的开放团体,常有短期目标及作用,如容许成员一旦完成个人目标即可离开团体,所以那些强调要有团体归属感的团体则不适用。还有一种是封闭式团体,有一定标准,一定加入的程序,一定的期间,甚至有收费的新方法,这种团体可能较适合有确定目标及组织的团体,不止成员在一定期间达到期望,整个团体的形象显现,是较严谨的作法。
1 v7 M# f4 p, Z1 K. N8 U* h/ Z) A- |2 Y" Z+ [, ]5 k: L
(二) 团体的大小规模 , P& I5 q* h& Z) j0 V
# n% ~9 S5 Z9 v( n9 W
团体成员人数的多少,会影响互动的深浅。团体维持一个适当大小,以达成团体目标是很重要的,小团体成员容易了解团体正在进行些什么事,而团体人数增多时,各种限制也就多了。哈佛主为团体的大小,其决定因素在:团体的目标、需要互动的深、问题性质和社会发展的需求程度,除此之外,亦需考虑团体的时间因素。
# h( v2 j& i7 y! t' V9 D/ `+ W4 Y, E2 f+ D
通常治疗性的团体为了获得深入沟通时,成员的人数要比发展性或教育性团体的人数少。一般而言,对成人治疗团体面而言,七到九人是最理想的数目。对情绪困惑和社会适应不良儿童的活动,需要更小的团体。一个以娱乐或聊谊为目标的团体,人数可以比较多些,教育团体的人数规则活动性质和目的而定,这些团体可能是至少七、八个人到二、三十人。
1 F9 M' ?/ Q# K( n( [
+ R( R! i9 h! q' C5 L' j1 k(三) 团体聚会的地点和设备
( [; K* }8 A9 c! V$ D% X6 @% M* q6 m) _. i% _4 q
团体聚会的地点其交通是否方便?是否经常在同一地点?都会影响成员的参与和出席。同时场地的设备则视团体的目的和活动方案而定,当然也要注意场地的物理条件,如温度、空气流通及光线:还有进出门口以不干扰他人为主。活动场地、空间会限制成员的位置,而影响到成员的互动心理与气氛之形成。因此,团体的隐密性是应该补保留的,团体不应该打扰他人,但是也不应该被他人所打扰。室内的布置不要太合适工或正式。在某些性质的团体,桌子被视为心理上的障碍,有损互动。但在团体提供点心时,一张桌子是必须的,如果有桌面上的工作时,可考虑圆桌,加圆桌可保持互动流畅。 / u; s4 N* g+ t
% V1 A4 }9 @1 K$ P$ N: O(四) 团体聚会的日期、时间和期间 (
- v4 h1 R/ q K- y4 V/ n+ W% l2 P( T i' V* p( {
团体日期和时间是最初计划的一部分,根据成员的需要和期望而定。期望成员根本改变他们的生活模式来参与这团体是不实际的,必须考虑到距离、车费、看顾小孩的人。因此时间因素影响谁能来参加团体,相对地也可以知道成员对参加团体的态度。
* U' t7 X8 u0 ]' Q' z+ f# ?7 S* G! d
团体通常每周聚会一至二小时,住在机构中的团体可能会聚会更频繁。一次有意义的聚会能持续其影响性,而且是促成改变的动力。
9 e% S; d- j: G6 a) C. k3 d4 o4 f i5 |/ y
团体聚会到底要进行多久才好?这也是看团体的目标而定,社会发展性的团体时间较短,通常在二至四个月,但若较换目标则可延长。治疗性的团体至少一年,多则二年,有时待目标完成,成员能将团体聚会学习到的,转换成每日的经验,聚会才会结束。因此没有期间的限制。成人和年轻人通常能接受聚会次数的时间限制来完成他们的目标。有被拒绝经验的年轻人可能视时间限制为一种阻碍,试着得到较长的时间而不是将自己投入在目标达成上。然而另一些成员常常迫不及待,没有耐心,希望在最短期间内完成目标。因此,当考虑次数频率时,需注意以维持团体的发展为准,不能有中断的感觉存在,影响成员的继续参加。再者,有经验的团体工作者常会在团体开始之初,就与团体成员决定每次聚会在相同时间与地点,如此不但便于记住,也可减少缺席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