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流社工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1320|回复: 0

[新闻媒体] 新莞人社区服务点给“小候鸟”一片新天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6-15 11: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新莞人社区服务点给“小候鸟”一片新天地
2012年06月15日08:30          来源: 南方日报
       去年,凤岗镇油甘埔和官井头“新候鸟计划”两个新莞人社区服务点成立,采用“社工+志愿者”模式,由政府、企业、民间组织三方联动,由政府提供场地等硬件,并向专业社会组织购买社工服务,企业及社会各界提供慈善捐助,向新莞人子女提供学业辅导、心理关怀、助学行动等服务。“新候鸟计划”大家庭在全市一共有9个成员,目前凤岗镇雁田村服务点也在筹备中。
  一年时间过去,这两个新莞人社区服务点运作得如何,有哪些收获,又遇到什么困难?“小候鸟”有哪些进步,还有什么期待?记者进行了走访。
  让“小候鸟”放学后有个好去处
  6月8日下午5时许,凤岗镇油甘埔村育星小学旁,新莞人社区服务点门前绿树成荫,这间80平方米的房里传来阵阵笑声和掌声。周五是孩子们自由活动的时间。在社工曾彩霞和志愿者小平的带领下,20多个孩子围坐成圈玩“击鼓传瓶”的游戏,瓶子传到谁手上,谁就要回答社工的提问。
  这些孩子就是被称为“小候鸟”的新莞人子女,他们和父母生活在东莞,但因父母加班加点工作无暇照顾。即使有的家长工作不忙,但因文化水平不高,在学业上也不能做好辅导。在凤岗镇的公办中小学中就有“小候鸟”5353人,还有更多分布在民办学校中。
  在曾经从事过社区民政社工服务的曾彩霞眼里,这些“小候鸟”是比民政救助更弱势的群体。“父母长期加班没有时间与他们沟通,很多孩子放学以后非常孤单,如果做了错事被父母发现,往往又会产生家庭暴力。”曾彩霞如是说。
  能不能有个公益的活动空间让“小候鸟”放学后有个好去处,有专业人员提供课业辅导、兴趣培训以及心理疏导,协助他们健康成长?隔坑社工服务中心的这个设想,得到了凤岗镇新莞人服务管理中心、村委会及热心企业的多方支持,得以实现。
  去年3月和9月,官井头和油甘埔两个“新候鸟”社区服务点相继成立,村委会提供场地、桌椅等硬件设施,并承担水电费用,隔坑社工服务中心派驻了曾彩霞和叶丽贞两名专业社工督导,还吸引了志愿者和爱心企业参与。服务点开设了4点半课堂、兴趣小组、心理圆桌、助学计划等一系列活动,累计服务新莞人5300人次,累计发放助学金86500元,开展主题活动18次。
  要做的不仅是课外托管
  “我们不想出卖小朋友们的悲情,而是希望展示阳光的一面。”隔坑社工服务中心副总干事谭翠莲的构想——并不想仅限于对孩子们的单纯托管与课业辅导,而是希望更深入地关注“小候鸟”的成长教育,以及拓展其综合素质。孩子做完功课后,可以和社工一起画画、做手工、学英语,谭翠莲还专门从琴行请来老师进行教导。在凤岗镇的不少活动中,常能见到这些小朋友精彩的演出。
  “这些新莞人子女的要求很低,很容易满足,我们会对他们的进步进行激励,有时是物质上的奖励,也鼓励家长多发现他们的优点。”曾彩霞希望能帮助更多孩子认识自我,更加自信。
  通过孩子介入新莞人家庭,结合社工的专业理念,开展相关的外延服务,帮他们解决困难,这也是社工工作的重点。
  今年3月,曾彩霞发现一位以前经常来服务点的女孩少见踪影,成绩也退步了,原来是她父亲得了肺脓肿,肺部溃烂1/3,手术花费要10万元。父亲是这个家庭的唯一经济支柱,如果他倒下了,这个家庭就要希望渺茫。曾彩霞多方为其申领救助,待手术后补齐资料就可以申请困难新莞人的民政救助。现在这个女孩也心情稳定地去上课了。
  场地较小社工太少
  油甘埔村委曾为服务点的选址颇费思量:第一个选中的是两层高的小楼房,担心孩子上下楼梯不安全,被否掉。很快,村委又找到了闲置的供电房,清空后重新装修,服务点的门前有一大片绿茵茵的草地空地供孩子们玩耍。
  “姐姐我好热!”相比而言,仅有60多平方米的官井头服务点有些逼仄,它位于官井头滨河路,临街就是车行道。下午放学后,20多位小朋友来到这里学习、玩耍,空间变得有些拥挤。由于是原先的商铺改建的,内间的游戏间的采光和通风不佳,夏季时显得越发闷热。记者采访时,村里的电工正在接驳电源安装风扇。
  场地的不足,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服务质量。苏女士半个月前,给一儿一女在服务点报了名。苏女士说,孩子参加到了兴趣班,性格也开朗了很多。“因为我的儿子比女儿小几岁,两个人年级不同,功课也不一样,那些率先完成作业的,没有一个专门的地方玩耍,会影响到其他还没有完成作业的学生。”
  但在凤岗镇新莞人服务中心副主任吴奇伟看来,硬件问题都能解决,最头疼的是社工资源的匮乏。因为人手的不足,两个服务点不能每天开放,只能交错开放。想要发展新的点,也困难重重。以雁田村为例,村委已经选好了地址,一个制衣企业也愿意捐赠资金,但购买社工的计划需要市政府批准和出资,程序严格,服务中心几个月前打的报告还未获批。“只要能批一个社工下来,雁田服务点就能做起来了。”
  ■小候鸟的点滴生活
  将我所爱献给父亲
  最近,10岁女孩程敏一放学,就来到凤岗镇官井头新莞人社区服务点,跟着社工和志愿者姐姐学跳舞。这个周末,她和小舞伴们要在父亲节的公益演出里献上舞蹈节目。程敏来自湖北,随做清洁工的母亲在凤岗已生活了6年,目前就读于凤岗镇一间民办学校。由于家境清贫,所在的学校也没有开设兴趣课程,如果不是加入了的“新候鸟计划”,这个10岁的小女孩或许要与自己热爱的舞蹈绝缘。
  至亲已不在
  感恩心犹存
  10岁的吴昌妹和9岁的吴昌森两姐弟由爷爷奶奶一手拉扯长大。9年前,他们在大朗打工的父亲病逝,母亲也改嫁了。当时两位老人从贵州赶到东莞,背着孩子到山上给老板养猪,维持生计。有一次,滚烫的潲水倒在了孙子的脚背,现在还留着手掌大的疤痕。现在吴解起老夫妻俩靠在官井头的学校当清洁工的收入抚养两个孩子。不过,有些东西还是弥补不了。有一次学校的老师教孩子唱歌,“世上只有妈妈好”,孙女一开口就哭起来了:“我又没有妈妈,你为什么教我唱这个?”吴解起老人听了这件事非常伤心,但老两口人没读过书,也都不识字,只能寄望于官井头新莞人社区服务点。随后,吴解起渐渐发现,这个服务点不光是一个管孩子做作业的地儿。姐弟俩在这里还学了不少东西,在母亲节还亲手做了精致手工纱花送给奶奶,性格也开朗多了。




原文链接:http://news.sina.com.cn/c/2012-06-15/083024596592.shtml


该贴已经同步到 东莞清流的微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QQ|清流社工网 ( 苏ICP备19044186号-1 )

GMT+8, 2024-6-1 18:34 , Processed in 0.187820 second(s), 13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