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流社工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4080|回复: 0

[社工交流] 公益组织该如何对付媒体?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18 22: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源:公益时报 作者:益友
$ J2 G( h( M+ S; D/ }$ T + z+ |% |) T4 H, {4 \8 ]+ D6 u! v
由头:主页君半个月前采访了一位行业大佬,出稿时只引用了他一句话。没想就这一句坏了事儿,让该大叔耿耿于怀,五次三番提及说不是他说的!他郁闷,我更郁闷,总不能真把录音翻出来扔过去。让人忒难堪的事情主页君做不出哇!
8 ^4 o4 S6 P, k- u( e最近又听说相熟朋友的一篇稿子给某知名机构带来了巨大困扰。媒体绝不是不良媒体,机构也是好机构,可偏偏结果这么让人糟心。3 c  N5 d4 m5 q" C" e+ T
为了避免悲剧继续上演,主页君冒着自掘坟墓的风险给列家公益组织支支招儿。2 R+ B7 V. T; c
1.只派一个人出来说话。
& L: T! r0 A: D7 }# x- k4 f高端的说法是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更通俗的解释是别谁谁谁都接受采访。尤其是当机构有重大事件发生或正处在风口浪尖上时,对外出口只能是唯一的。
; V' l- @# ]5 h2 U- ]( m: C务必确认一位完全理解机构宗旨、熟悉机构工作、绝不满嘴跑火车的发言人。条件允许将该条写入机构章程。主页君不止一次遇着话多又口无遮拦的机构领导跟记者嘚吧完后下头的传播官员火急火燎擦屁股的事儿。(当然,我是真喜欢采访这样的人哪~)1 a" u: b% G2 w7 s  u% C
2.该说的不少说,不该说的不多说。“纯属闲聊天,不能写”这句千万别说。
6 d! w+ P# S5 [9 z% o前一句不解释,操作的关键是无论记者如何引导刺激,您都要保持淡定。
  A  N8 E% L, f, z- t% b6 S7 W后一句的意思是告诉诸位说了也没用。起到的效果只能是:您要求给打个马赛克,结果码打在了脖子上。作为采访对象,产生“说出去的话让记者假装没听见”这种想法实在是太天真了。以及越不让写的一定是越有料的,记者更会想方设法传递给读者。(别骂人,都是这个充满了残酷竞争的社会给逼的!)
  Z6 b& B% b' l) E) p* r3.能邮件的不面谈,能面谈的不电话。# l! C* _8 s. L; ?0 G
我不拒绝您的采访,但我誓死捍卫我接受采访的方式。+ z; P2 g  ~, g  @6 T
回复邮件的好处在于有时间思考、不会因为即时的语言表达而产生歧义。以及有文字留存,一旦记者引用不当,邮件就是铁证啊!铁证!(大叔若是回复我邮件,也就不会陷入“我就是没说这句嘛”的困扰中而不能自拔了)。
5 W  L; r( t; Q; T  oPS:万一只能接受电话采访,尽量先看采访提纲。不打无准备之仗,可是优秀公益人的必备素质呢。
4 J/ G8 B: g) U0 B4.管理好志愿者。
9 }+ F0 f3 B- }& n  g8 X公益机构的志愿者,跟媒体的实习生类似,不用给钱还勤快,谁都乐意用。但潜在的忧患是:他们不担心被炒鱿鱼因此不受控制。听闻有机构年底做帐时还找来一堆志愿者帮忙,无论怎么考虑都觉得做出这种决定的人思维有点不正常呢。
6 x4 c; |, |( q+ ]- }2 J! k. {以史为鉴,当年的“儿希会”和“格桑花”不就是志愿者惹得祸。当然,如果您非上升到什么“机构透明规范就不会有这种情况发生”的高度来教育我,那我只能衷心祝福您清者自清了。
0 ]& Z( p' F- u% |6 D5.要求出稿前审稿。出稿后不矫情,不掰扯。
: z+ O' Y' V; m7 K- b& S如果条件允许,接受采访后向记者提出要求,出稿前看关于自己的部分。觉得不妥,双方商议后再行改动。
! ]1 T& X. a) [0 i一旦稿件见报,除非涉及原则问题(记者调查不实、引用不当、有虚假信息等),否则无论多么不合心意,都通通接受,咬碎了牙往肚子里咽,默默告诉自己下次不跟丫玩了就ok。
9 i0 F, P* T: [) @" t: X$ n面对既成事实,再跟记者掰扯,非但于事无补,还可能让对方不悦,激起斗志,跟您死磕。万一您机构有那么点瑕疵,又碰上据理力争的主儿,岂不得不偿失。5 j& L* J% I8 Z7 I! i1 [
so:对付媒体,防永远比堵重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QQ|李越老师直播间|清流社工网 ( 苏ICP备19044186号-1 )

GMT+8, 2025-7-2 18:10 , Processed in 0.041894 second(s), 8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