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桂城督导培育 于 2014-10-8 15:54 编辑 3 J) H) T' e6 o7 {) @1 u# E+ u
N; g: N8 O( ]( y9 i0 I0 F“Social worker”不是“Social talker” * i( _; }9 o' J/ _8 i+ I, [
为同事做了两整天的个案督导,带着一脑子的个案﹑同事的疑问,拉着旅行箱回酒店,一路上跟一同回去的小主任闲聊。这位小主任似乎对刚才督导过程中其中一位同事的想法有点意见。刚才督导总结时,有一位离开团队较长一段时间刚回来的同事说:“我们接触的个案日渐复杂,如果我们处理个案的能力不再提升,就跟不上服务的需要。”小主任认为同事说这些话是因为他不太了解团队的状况。
5 A! b, y& V, j5 Q- o 9 j) c: A" ?% B ^4 z, Y
这位小主任明白那位同事很可能是期望团队在他离开的这段时间有很大的进步,但小主任觉得问题在于那位同事根本不知道我们很多有经验的社工因升职而离队,导致团队中很多同工是新招聘来的毕业生,到职只不过3个月至半年时间,所以他的评论未必合适。小主任还补充说,坊间很多服务单位未必比我们做得好,只是我们的团队不善于推销自己的工作,因此他建议我们要培训同事的推销能力,以便大家可以更好地推销我们社工的工作。 4 X, w) u$ b3 l }# x
听到小主任的一番话,我当时的反应是想拉箱回香港。这位小主任过去三年多都跟着我工作,他是个做事稳扎稳打、从不急于求名的人。看着他由傻气十足的小子到今日有板有眼的小主任,我很高兴他在不断进步,但那天晚上他的话令我感到十分沮丧。我一直努力引导同事做好本职工作,事实求是地面对困难,但他的那段话反映出他所在的位置决定了他的大脑,他已经经不住别人的批评,这三年我以为的一点点进步,原来都是那么脆弱! t( G2 m: [$ _9 O, h
可能其他人会觉得我真是一个比较“毛”的督导!我见到这位小主任因为同事的批评反映出他的工作不到位而感到挫败,又或者他在为我抱不平,在担心我不好受而好意安慰我,跟我好好商讨应对之法。但他的话为什么会把我惹“毛”呢?事实上,这位小主任工作很尽力,他对自己的团队十分尽心,因而面对同事说的话产生保护意识是很自然的。当然,有防卫的危机意识没有问题,问题在于他对自己﹑自己的同工﹑自己的督导及自己的专业缺乏信心。
+ |9 b' @6 c. N2 r 除了那位初回流的同事之外,我们团队一直手挽手地拼搏,在团队经历了高薪厚职挖角潮后,我们都接受了同事需要更好的发展,都为团队中有经验的同事到不同的服务领域发挥作用而感到高兴;我们都知道要从头建设团队的能力,都看到新团队的努力及进步;我们都明白社工的能力是需要培养和历练的,都明白社工的作用不是说出来而是做出来的。
0 P$ ~+ {( g" \ 如果我们对自己、对团队、对督导及对社工专业有信心,就不会因为一位同事的批评而乱了阵脚。其实那位回流同事的话是“不进则退”的老生常谈,无所谓对错。同事在团队督导中提出问题及不足,以开放的态度去寻求改善及进步,都是很自然的情况。问题是小主任因担心新同工的能力而对号入坐,或者他虽不认为新同工不力,但认为他们只表达不足的地方,没有把平日里做得好的地方反映出来,更大的问题是他可能认为社工的作用很难被人所见,于是他解决问题的方案就是“吹嘘”、推销等伎俩,而忘掉了我们团队一直以来的工作态度及理念。 7 G4 ], z0 ^) ~$ T" Y! b) F
我们团队的同工有几多份量,大家都看在眼里,我们都一直在努力平衡及补足,而团队的进展是令人满意的,根本不需要为一位不太清楚情况的同事的话所动摇。既然情况都在进展,我们也已经尽了自己的努力,我们就要接受社会对社工的期望,耐心地接受批评,继续以有效的方式去做好服务,响应服务需要。 5 _( r R( k+ v
所以,社工不是为其他人的掌声而工作,而是为社会上有需要的社群而工作;我们的工作不只是为响应其他人的批评,而是为响应社会潜在的问题及危机。我经常跟同工讲,我们是social worker,而不是social talker,虽然社工的一张嘴在实践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但我们不只是嘴上工作。简单地说,社工的工作是做出来的,而不是天花乱坠吹嘘出来的。 1 r3 V, @9 U! y7 }% |$ ?
作者|吴惠贞 原启创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督导 原载于《中国社会工作》 ( H! i3 v2 P+ o, r6 K
& P" ~: r }- 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