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调查涉及国企、民企、外企等多种所有制企业,涉及IT、制造加工、金融、贸易房产建筑、医疗等多个行业。 信息时代,计划往往赶不上变化。有材料分析说,每隔15年,一个人掌握的知识至少会有80%会过时的。因此,人们有必要不断地给自己“培训”,避免“漏电”。
* _: n# u7 L5 @ o0 s 近年来,随着职场竞争的越发激烈,各种职业培训学校应运而生,职场人士也意识到与时俱进的重要性,“充电”已经更多地融入于人们的生活。据记者了解,很多职场人士看重的不仅是薪水,而是在相关领域迅速地提升。1 E# R H* M9 Z2 {, I5 W
然而意识到和做到还是有很大差距的。从调查结果来看,实际上只有近4成的人在3年以内,参加过工作以外的职场培训,参加了3次以上的不到一成。
8 y6 e, r, T4 {/ w" [$ ]# E4 B 更多的职场人士选择在工作之余以自学的方式充电,期望通过参加培训机构课程来提升自己,参加公司组织的培训只有13%,还有少量人士通过行业沙龙、出国深造和脱产学习等其他方式来提升自己。% K4 ~7 x" H, X8 o) }2 a3 `: F- {8 I
充电族:文凭不及技能0 @8 V/ _- S$ e* r* J
激烈的市场竞争,让很多人对自己在职场中的职位缺乏安全感。职场竞争不进则退,不想在工作中取得成绩、获得升迁的职场人士往往会被淘汰。5 g. B$ _, i0 q1 W& O I8 ]3 p* i3 L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有近五成调查者认为,“充电”的首要原因是为了寻求更好的职业机会,有26%的人认为是职场竞争压力,不进则退的原因;12%的职场人士是因为本职工作需要;还有近一成的人是为了将来创业做准备;只有3.25%的人是因为个人兴趣,因而乐此不疲地学习;还有0.72%是为了出国。5 W) [' W& O+ v$ A# p% C3 S3 r
面对“考证热”,文凭与知识孰轻孰重的问题,有近七成调查者认识到最重要的是摄取知识和技能,认为文凭很重要的只占到16.25%。6 T, U; P7 Y6 ]: I( [
三成充电者恶补外语6 H! G+ o1 w- {. q
调查显示,职场人士进行充电,近3成首选在语言方面的提升。
6 B% d4 ~" }6 [2 g! i 面对国际化竞争的日趋激烈,都市人普遍有增强个人国际化能力的意识。其次有10.83%的被访者希望在商业管理知识方面提升自己,有近8%选择职业规划、有6.14%选择投资/理财和人际关系等。
4 F# M- n, c7 U" M, Y# b 中华英才网人力资源专家欧阳晖提醒职场人士,职场培训是有必要的,但不能盲目。“充电是为了充实自身,为未来的职业发展铺路的,尽量利用业余时间学习。通过充电提升个人能力与价值,才是职场竞争力的核心。”
4 B* K3 n5 N' X" R" o9 ?3 D( J3 `0 { 7成职场人自掏“充电”钱! O. i! k7 L0 |. \) D* w- s! ?
有长远眼光的现代人往往把充电看成是对自己未来的投资,所以在“知识就是金钱”的今天,先用金钱换知识,自己掏腰包也在所不惜。
/ d, K' B5 d0 D 调查显示,有73%的职场人士,全部由自己来负担充电培训的费用。只有2成左右的调查者,所在的公司是报销或是跟个人共同承担的充电培训费用的。4 B$ @6 v. b, u2 ^
当问及,每年愿意拿出多少预算进行职业投资的问题时,有五成以上被访者选择了1-3千元,然而绝大多数被访者的月薪收入也正好处于这个范围。换句话说,大部分职场人士每年愿意拿出一个月工资来为充电付账。5 Z4 ~# P; J* I5 K3 M
调查结果显示:受访者所在公司中,有6成没有实施充电培训的激励机制,只有15.5%有面向所有员工的学习培训机制,有22.74%是只有公司高层才能享受相关的福利制度。# w4 M* n! c4 j# Q3 s5 j4 }
而对于职场人士,最为期望公司提供的充电培训机制的调查中,近四成的被访者希望公司能定期提供相关的培训,有近两成的被访者希望公司能承担员工的部分或者全部的培训费用。1 k5 g- E* W6 ^/ s r
欧阳晖认为,职场激励制度一直是现代企业倡导科学管理的重要手段。在知识经济时代,面对瞬息万变的社会,知识的翻新速度惊人,用人单位需要提供合理的培训机制,为员工营造一个活力向上的学习氛围。近年来,在中国的一些跨国企业中,出现了推广和研究学习型组织的热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