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召开社会工作研究学术研讨会的初步通知
/ N8 t0 h8 x) \3 t, f m5 U3 j- v$ j( _# A: O9 o
各位同仁:
7 o) `7 ^% c& S7 ]5 Z# B
+ Z7 [: h7 l# L" J. O3 o20多年来特别是近10年来,我国的社会工作教育获得了长足发展,课程体系初步建立,社会工作实践活跃展开,社会工作专业化、本土化的进程不断推进。但是相对于社会工作教育和实践的现实要求来说,我国社会工作研究还显得不足。这主要表现为:一些社会工作、社会政策的研究成果缺乏必要的学术规范,某些面对中国社会工作、社会政策实践的研究成果还未能形成应有的理论提炼,一些针对国外相关成果的研究还局限于一般介绍,等等。为了推动我国社会工作、社会政策、社会福利研究的发展,提高研究水平,促进我国社会工作教育的发展和学科建设,协会决定召开社会工作研究学术研讨会。8 B* u* d/ f; u, h0 R. M
1 I3 K% v# T. A/ |& T
本次研讨论是一次关于社会工作、社会政策、社会福利的学术研讨会,目的是通过对参会论文的较深入分析、批评、辩论来提高参会论文的水平,并通过将此次会议的经验向国内社会工作教育界通报、传播的方式,实现研讨会成果与国内同行交流、共同提高的效果。
0 `3 H5 C+ \% F. \* o
5 L8 ]" ^8 h5 `鉴于上述目的,本次研讨会拟主要采取以文参会的方式,原则上,参会者应该提供未发表的学术论文,经会议筹备委员会之学术委员会(协会社会工作研究工作委员会)组织专家评审,决定参会人员。会议还将邀请部分在社会工作、社会政策、社会福利方面的资深研究者。为了扩大本次研讨会的学术影响,本次研讨会拟特邀相关学术杂志(如《中国社会科学》、《社会学研究》、《中国社会工作研究》、China Journal of Socail Work(《中国社会工作期刊》)等)的主编或编辑人员参加。& J1 q6 }2 d& `
8 \/ F% ^! p+ F6 \7 J
本次研讨会初步确定2009年11月下旬在武汉举行,由华中师范大学承办。会议3天(其中包括《社会工作词典》编写会半天),规模为50-80人。& N; J$ s) Q3 o X7 I1 P3 f- N- _
, x. _% H V6 G入会论文基本要求:定量研究、质性研究、理论文章不限;不少于8000字,行文符合学术研究规范,有新发现、新观点。为了鼓励和保护提交论文者的学术和知识创新,会议要求与会者恪守学术伦理,尊重论文作者的知识产权。- r! v! y1 G8 Z( ?/ W+ O& K/ k
7 D0 B4 |8 K& s3 f! n1) 论文类别
C8 s' Q& f% f
- ~9 H: ?& I8 h第一类、经验研究论文。要求:定量或质性研究的论文,以调查数据或定性研究获得的材料为分析基础,在对国内外本领域或问题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具体对某一问题进行深入阐述和分析,有明确的研究发现或结论,有理论分析,文献回顾有深度,问题针对性较强;
a" ^5 u. l8 K2 s% x# P9 ~1 F& p/ @7 f. ~" h+ A
第二类、理论文章。对本领域某一前沿或核心理论问题进行深入讨论,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进行理论分析,论文应对该理论问题的国际研究进行系统和有深度的梳理,同时对相关问题进行理论评述和批评,并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具体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理论分析,并从实践的角度一般性的探讨社会工作、社会政策或社会福利实践发展的途径或方向。
; S3 w3 }, L1 U. M) ?5 ]) I( [$ z' l2 Y3 }
2) 论文幅度和体例要求
1 ^2 e/ ^( u6 r5 t% d
0 K& ~& y& L- m论文不少于8000字,应按照正规的期刊学术论文(体例可参照如《社会学研究》或《中国社会工作研究》),采取文内注释(如(费孝通,1995));如是著作,则指出页码,如(费孝通,1999:8 )),文末必须附上完整的中英文文献。. l0 i% c: D: q2 X1 O
$ @8 j$ _2 P0 K" h* x" }9 C3)论文交稿和评阅
6 Z0 c1 c% O9 [5 g; h1 ~! K& K6 {7 V, J3 o- L" \
邀请代表于10月8日前报论文题目,11月10日前交电子版论文(参会定稿)。然后拟参会者交叉审阅论文(每篇论文由2-3人评阅,评阅人可成为研讨会正式评阅人)。
9 j# w- L* j& T, R4 ?% O8 ~其他事宜另行通知。
1 _& t; n5 a r9 U: |
`" E2 G U/ Z/ {; r( z' A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9 w* H. P( @/ N! ~$ {- V
8 H' J, L" p1 y- ?# W2009年9月28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