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流社工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4059|回复: 0

[交流] 留守儿童教育缺失的背后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1-23 21: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8 \* H- O9 Z  m) a9 B

. q* F; c. L# `; n8 ]& v[ 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儿童教育缺失的背后! ~; \3 Y2 I: ?" v7 |
添加日期:2008-07-09 | 作者:续梅 | 录入者:admin | 出处:《中国教育报》 | 点击次数:45 : O3 W6 r! Y2 j1 }: Q% X
    如同流动儿童教育一样,留守儿童教育也是在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带来的问题,而且它与我国整个社会发展的大背景和农村基础教育的现存问题交织在一起,因此也就显得更为复杂。0 g9 A8 W6 l( Q2 `1 g. O  t* j
 社会:农村劳动力大规模流动与城乡壁垒存在矛盾
: B# w1 h4 K& S( z, ]! @# y) Y 我国13亿人口中8亿多在农村,人多地少的矛盾非常突出。伴随着改革的逐步深化,农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目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已近3.5亿。农村人口比例过大仍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之一。上世纪90年代初,发达国家的农业人口基本都降到了10%以下,而到2002年我国农村人口仍高达67%。因此,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应该是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发展的必然结果。进城务工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一个主要途径,也成为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动因。 2 Q. _( M5 L! n, s) b8 u7 x
  长期以来我国的城乡二元结构体制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最大障碍,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也受制于此。我们看到,无数的进城务工人员为城镇建设挥汗如雨,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他们却无法享受和城里人一样的待遇。中央教科所“中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究”课题组认为,城乡二元结构使进城打工的农民工无法长期将子女带在身边给予照顾,原因在于城乡隔离的户籍制度以及与这种户籍制度相伴而生的子女免费或低收费入学、必须在原籍所在地中考、高考等制度形成的壁垒。农民工无法承担子女入学的高昂费用问题、在简陋的农民工子弟学校入学无法解决升学考试问题、各地教材的选用不同使得这些群体的子女在转学后面临两地教育内容不能衔接的困境等,都成为留守儿童这一群体产生的背景。 ( A: s, Z& [  m* @9 i
    家庭:监护人的职责没有到位 : i6 |% d  x* d
  绝大多数农民工之所以选择背井离乡外出务工,是希望通过自己的艰辛努力,让家人的生活越来越好,让孩子能有条件读更多的书,上更好的学校,日后能有更大的出息。因此,在是外出务工还是留在家里教育子女这二者中,他们会选择前者。而且一旦外出以后,他们整日忙于打工,大多没有时间与精力过问孩子的学习,对孩子内心的困惑、需求、兴趣更无法关注。有的即使想关心,限于经济等条件,他们也无法更多地给孩子打电话或者经常返家看孩子。此外,由于夫妻一方长期外出打工,也造成了不少农村家庭的破裂,这也势必影响了对孩子的教育。湖北省京山县曹武镇有个学生,外出打工的父母离婚后,他被留给爷爷奶奶照管,整天玩闹,不学习,但爷爷奶奶管不了,学校也管不住。
' ~* Y5 U( _' N/ _1 O  X  西北师范大学教科院的焦瑶光副教授认为,父母的作用是任何人无法替代的,他们通过亲子关系、家庭互动以及所营造的家庭文化氛围影响子女的行为与价值观,通过教育期望影响子女的学习成就感,通过教养方式使孩子形成许多良好的生活习惯。而留守孩子由于家庭生活和父母教育的缺失,势必会形成一些问题。 3 q7 q7 s# w1 y9 G7 U! g7 f# D
 隔代抚养的情况,由于祖父母年龄较大,一般教育能力较低且多对孩子比较溺爱,往往也无法对孩子的学习及心理等问题给予更多的有效关心。而处于身心迅速发展时期的中小学生,在学习、生活等方面存在的诸多困惑和问题往往在家庭里得不到解决。此外,“留级制”取消后,学生无论成绩好坏都可以升级。在一些地区,由于受“读书无用”思想的影响,有的家长便不再关心子女的学习,让孩子在学校混个初中毕业证书了事。
0 \  _# U& B& S) z/ p1 T% I 学校:经费、教师、课程、评价机制还未跟上 7 u. ]- ~  C. [  G8 J: a
 小羊被父母寄养在亲戚家,没有选择住校的原因是学校住宿条件实在太差了。由于长期以来农村教育经费短缺,学校没有资金改善办学条件,更谈不上改善住宿条件了。许多打工者赚了点钱,也希望孩子能有好一点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因此,他们不愿意让孩子住进条件很差的学生宿舍里,宁肯将子女托付给亲戚。而这些留守儿童也认为寄. l/ _% ]' Z- O( G+ k  L# y( t* r3 _
而住在学校的孩子,实际上也无法得到教师更多的关注与教育。调查显示,一些乡镇中小学平均每班七八十人,最多的一个班有100多人。大班教学几乎不可能做到因人施教,对于留守儿童的心理、感情需求更无法顾及。由于师资数量有限,大多数中小学对于寄宿学生都没有配备专门的生活教师。而农村中小学现存的教师年龄老化、知识更新困难等问题,也势必影响到教育的质量。 ' o9 P( V# I0 G) O; E
 由于教育观念、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等多方面的制约,农村学校很少开设专门的心理课程并配备心理教师,因此也就无法解决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至于对学生进行必要的生存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就更谈不上了。
6 ?. t5 V% H1 A0 }: P: A: w' N 此外,无论是对教师的考核还是对学生的评价,很多学校还停留在传统的应试教育的理念上。一些教师受“转化几个差生,不如带好一个优秀生”观念的影响,放松了对成绩较差学生的教育。这些因素无疑都成为形成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重要原因。
1 Z- P! V) V2 j$ [[农村留守儿童]无奈的留守让他们失去多少关爱; Z  R2 [+ n/ C2 C+ f# J
—— + y9 i  o+ m! S2 c" b1 c6 ]
添加日期:2008-07-09 | 作者:续梅 | 录入者:admin | 出处:《中国教育报》 | 点击次数:41 * i5 m: N' W+ e% x2 C
编者按:
: m7 F  }' O1 I, q) A6 |; i  如今,随着外出打工人员的不断增多,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已经日益凸显,成为当前中国农村社会转型中一个独特的问题。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如何?是什么原因导致留守儿童问题的出现?
1 y  a' [! z2 n# Y* t1 G% t& s  该采取什么措施予以解决?近日,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华中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等有关部门分别对留守儿童问题进行了调研,根据这些调研成果,本报近期推出“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系列报道。让我们把更多的关注投给这个特殊的群体。
, \! p7 h1 x7 Y4 w  人们曾经把跟随外出打工的父母一起背井离乡的孩子喻为“流动的花朵”,在有关部门的关注下,大部分流动的孩子已经在拥挤的城市里找到了一张属于自己的小课桌。欣喜之余,我们也关注到,跟随父母来到流动地就学的孩子毕竟只是少数,更多的孩子由于种种原因只能留在家乡,他们被称为农村留守儿童。这些“留守的花朵”的现状究竟如何呢? ; p) K2 L  k9 H! t' G& f
  “妈妈离开的日子是多么的难熬!”
  R1 G0 H9 v) p3 u  15岁的小亮是甘肃通渭县某中学的学生,母亲在他10岁的时候离家去新疆打工,没两年,父亲也外出谋生计去了,把他和妹妹留给了爷爷奶奶。小亮打小就承包了家里的许多农活包括照顾自己和妹妹的生活与学习,甚至去给妹妹开家长会。他的奶奶说,小亮是个懂事的孩子,但是学习成绩却一直不好。小亮说:“每天放学后,看到别人的妈妈在门口等着孩子回家吃饭,而自己家门总是锁着的,我总在想,我的妈妈什么时候也能在门口等我呢?妈妈离开的日子好难熬!”
) t% A6 c# ~. Q4 O3 i" u  小亮还算是农村留守儿童中比较幸运的孩子。而安徽怀远县的小林在3岁时,父母便都去外地打工了,留在老家的小林在此后的6年中辗转于奶奶家、姥姥家、舅舅家,小小年纪就沾染上了一些不好的习气,甚至学会了偷东西。
& {. k  Y, `8 `6 _- q/ q- ?  由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吴霓博士主持的“中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究”课题组对甘肃省、河北省、江苏省5个县的调研结果表明,中小学中单亲外出打工的孩子已占总样本数31.5%,双亲外出打工的孩子占16.2%,二者合计为47.7%。这就意味着,留守儿童占农村适龄就学儿童数的47.7%,而这3个省并不是劳动力输出大省。有关资料显示,全国现有流动人口已超过1.3亿,即使按最保守的估计,农村留守儿童也不会少于1000万。
! I' a. f$ O" z7 {* y  “是外出挣钱还是在家教育孩子,只能择一呀!”
/ c$ N( h9 x6 j. @  
. L0 V" \* j2 r4 s; }3 i1 Z1 v$ B   老马是个有近20年打工工龄的老建筑工了,这两年的年收入是5000多元,然而,20年攒下来的钱,除了家里盖了3间新房外,也就刚够给孩子们缴纳每年的学费。但老马说:“外出打工虽然从事的是最辛苦、最繁重的体力活,但总能挣点钱。其实哪个父母不疼爱自己的孩子呢?咱也很想把孩子带在身边,想让他们多上几年学,将来有出息,但是没有钱哪行啊!所以在外打工辛苦我们倒不怕,最害怕的是干了活拿不到钱,可是如果留在家里种地,赶上天灾,连掉在地上的汗水都收不回来,更没有办法啊!所以只能狠下心一直在外打工,但是孩子的学习生活就管不了了。” # ]$ Z) J5 `0 g2 Z$ [
  据中央教科所的调查表明,有56.4%的留守儿童与留在家中的妈妈或爸爸生活在一起;与祖父母生活在一起的,也就是隔代抚养的占到32.2%4.1%的留守儿童和其他亲戚生活在一起;0.9%的留守儿童寄养在别人家里。可见,家庭缺失的情况较为严峻。
+ K% `# e5 [" W  西北师范大学教科院的副教授焦瑶光对甘肃省某地留守儿童的调研结果表明,由于父母大多打工繁忙且往返车费较高,几乎近半数的打工人员半年或一年甚至多年才回家一次,父母与留守子女的亲子关系维系较为松散。
% @5 ]% d- }4 x- A' V  在一些农村,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标语:“读书不念到初中,打工回来两手空。”在外打工的人们已经通过亲身实践,意识到教育对打工的重要意义,但与此同时,他们却不得不面对由于自己外出而
0 q3 ^; T" ]) m' \2 c8 r# l5 T( ?“家长不在身边管不了,我们也无能为力!” ' Q2 d. t  s% f. ^
  孙校长所在的是一所乡中学,该校的学生家长外出打工的占到学生总数的70%,据孙校长讲,这些孩子普遍成绩不好,纪律也不好,教师们也没少下功夫,可是父母都在外地,他们都不管或管不了,我们也无能为力!学校也利用过年家长返乡时开个家长会,但是效果不大,学校升学率上不去,我们也急!
1 z9 F  [: }9 F6 q: z$ B  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姚云把农村留守儿童面临的主要问题归纳为四个方面:学习成绩滑坡,人格发展不健全,道德发展危机,违法行为趋多。从华中师范大学博导周宗奎主持的“农村留守儿童成长与教育问题”课题组对湖北省英山县、京山县、随州市3个县市的调研结果看,78.4%的教师认为“父母外出打工以后,孩子的成绩差了”,54.5%的教师认为“父母去打工的孩子学习成绩一般较差”,对此表示不太同意的教师占26.5%。学习成绩不好仅是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一个方面,更让人担忧的是孩子的综合素质和心理问题。一些留守儿童不服管教、易违反学校纪律,甚至有个别人参与赌博或偷盗等违法活动;而且这些留守的孩子普遍有自卑心理,人际交往能力较差,内心压力较大。此外,留守儿童由于得不到监护人的有效监管,易产生安全隐患,如受到他人的非法侵害或人身伤害等。
1 ~5 j+ e( ~7 G
2 ?9 Q8 d  N0 p$ [# z" B1 {& F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QQ|清流社工网 ( 苏ICP备19044186号-1 )

GMT+8, 2025-7-2 03:50 , Processed in 0.043099 second(s), 9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