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流社工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6876|回复: 1

HKU Social Work PhD 2010年度申请经验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7-18 13: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逛港版是4年前的事情了。那时候还在读大三。一晃N年过去了,多年的努力也终于在今年过生日的时候化成一个con-offer。记得当年也曾在港版上问过GPA过低一类的比较初级的问题,这一路走过来,对申请也有几分心得,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下。

首先要说的是,读博,一定要有兴趣,否则根本没啥用处。也许对在学校工作多年的讲师评职称有用,但是一方面对研究没兴趣一方面又要苦熬N万英文的毕业论文,实在是一种折磨。

当然在年轻的时候,很少有人能很清晰的知道自己这辈子到底想干什么。人生目标没那么好树立的,我见过更多的是迷茫的同志,最后基本都是跟着大流走-公务员,国企,高工资高福利高地位...当然这也是一种很好的人生路线。但是读博基本上是和这种人生不搭调的。指望通过读博平步青云,赚多少money,其实是很不现实的。

其次,申请是个系统工程,最好要有个总体的规划。在读博开始research生涯之前,不妨先对自己research一下。总结下自己的强项和弱势,规划一下如何去弥补一下自己的弱势,发扬自己的强项,这些都是因人而异,需要细心琢磨的。

再次,一旦有了规划,一定要抓紧时间,苦干实干,切不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如今这个年代,最值钱的,是时间,是机遇。凡事赶早不赶晚。早去的自然是占尽优势,去晚的,只能看别人喝汤了。

举个例子,就目前的形势而言,国内对于港校的社工博士还是有一定的需求,基本在香港前几名的大学拿social work的PhD,回国任教做讲师,混几年混到副教授,还是有这个可能性的。但是目前国内社工发展的很快。再过个5-10年,形势恐怕就会变的严峻的多。

就我个人经验而言,我大学本科毕业那会,我没有多少同学去干社工本行。但是下一届毕业生就好很多。我本科申请硕士在各大论坛晃的时候,很少见说谁去申请社工的硕士或者博士。但是现在的状况完全不一样了。

再者,中国的发展是很快的。我硕士在澳洲读的,所在的城市修个17分钟的地铁,修了11年...我在这城市呆了2年,除了交通费每年按时涨几块我没看到啥变化。这种事情放在中国的大城市基本不太可能。中国的飞速发展是机遇也是压力。总而言之一句话,一旦确定目标,要尽全力冲刺。

下面说些我个人的申请经验。

我硕士是在澳洲一所top uni 读的Mphil。读这个课程有这么几个好处:1. research master,也就是Mphil,基本是申请PhD的最强有力的资本。就社科类的PhD而言,一般是3-4年写8-10万字的论文。MPhil是2年写3-4万字论文。虽然在research question上没有PhD那么深入宽泛,虽然data analysis没有PhD那么deep,但是绝对是一次很好的research 基本功的练习。整个MPhil的论文是个完整的thesis,所以这个课程如果读下来,不管是大学,未来的PhD导师还是你自己,都相信你是能完成PhD学业的。

另外一个强有力的资本就是journal。在我读的澳洲大学,基本只有peer review 的international水准的 journal才算数。啥conference paper,一概无视。用一个“里面的人”的话说,conference paper太简单了,说明不了什么。但是问题是这种水平的journal paper太难发了,很多PhD读了3,4年毕业了也没一篇。(这里特指社科类,例如social work以及education,理工类某些专业,如果PhD在读不发表一定数量journal是不准许毕业的-我仅就个人的经验阅历来做的判断,可能有误差)

至于本科GPA,学校Reputation,英语考试成绩,这些不是说不重要。但是priority就没上面的那么高了。这几项不足可以通过其他的弥补,但是上面的2项,是真家伙。

另外,在申请的时候,尽量把上述几项做到最好。PhD不是个随便就能完成的degree,很多人读一半受不了了拿个Mphil走人。所以在申请的时候,要让学校和老师觉得,你是best of best,不要你太可惜。做到这一点,有一点是关键:做点让人家眼睛一亮的事情。以我个人的申请举个例子:虽然我不用语言成绩也可以申请PhD,但是为了让学校对我的语言能力放心,也是为了让自己的申请资料更好看,我特意去考了一次雅思。那个时间段压力好大,论文要赶,生活费要赚,还有其他一堆杂事,到最后还要复习雅思。不过最后成绩不错,我相信也为我的申请增色不少。

当然,其实语言这方面,对于很多大学,雅思6分就够。我所要强调的是一个理念,在你力所能及的情况下,把你的强项发挥到最大程度,还要让人家能看到,这样人家教授才会眼前一亮。至于自己力所不能及的弱项,坚持住,过graduate school的最低线,别让人家因为这个卡你offer就OK。

最好我再讲讲陶瓷。

做研究,选导师,最重要的是和导师的研究interest符合。不要强求,不要硬拧,没意思的。就算人家要你,人家也不知道怎么辅导你论文是不。我在写MPhil的论文的时候深刻的感受到导师的重要性。每次当我觉得改无可改,自我感觉良好的时候,都是我导师帮我指出缺点,点明方向,就此我的论文才能提高到另一个境界。如此经历,我反复了不知道多少次。最后的论文,偶尔拿起来看看,基本不敢相信是自己写的-本人不才,虽然论文写的就那么回事,也不是我自己一个人能搞定的,全赖我导师帮忙。

我读MpHIL的时候和很多PhD是一个办公室,我们号称member of dungeon,名噪一时...一方面,从和同学的交流上我收获了很多,不光是学识上,更多是人格的成熟上。我基本上算是最小的,也是最逊的,基本就是被教育那伙的,只有在别人电脑坏了才能扬眉吐气一回。另一方面,我听过太多的PhD和我抱怨和导师的合作不愉快,导师不给他们批改论文...这些都是很无奈的事情。所以说,在陶瓷的时候,虽然你不知道老师的品格,但是你最起码知道老师的研究兴趣是不...网站上写着呢...

再谈谈RP。顺便说下我说的不是人品。对于社科类的PhD申请人来说,能写多好就写多好,尽全力。如果有老师愿意指点你给你提意见,这是个难得的机会。人家教授搞一辈子学术,牛校毕业,多年教学经验,无偿的看你文章给你意见,是非常难得的机会。一定要虚心接受,反复体会人家的suggestion。 research不是那么容易学的,很多时候我们觉得我们的RP写的好,是因为我们年轻本事还浅。虽然自己费尽心思点灯熬油的写的东西,也就那么回事,如果教授给的意见很直接很尖锐,大可不必觉得委屈什么的。学术讨论么,对文章不对人。谁告诉你你晚上不睡觉写文章就好了?只能说你连续很多年不咋睡觉努力学习然后写的文章才有可能比较不错...一两个晚上不算啥...读PhD的时候有你受的...

至于面试,我没有面试过。直接拿的con-offer。所以就没啥经验了。不过就我看别人的帖子,基本都是谈RP吧。我觉得这个是比较合理的。通过讨论RP基本是可以感觉到一个人的研究能力和素养的。

最后说一下,理工科的可以本科直接申请读博而且很多成功拿奖学金的例子。但是人文社科的奖学金比理工科的难拿多了。这个也可以理解,理工科的老师funding多,有实验室,RA,TA机会多。人文社科就基本正好全部相反了。别的我不敢说,我所在的办公室10个人吧,除了我都有master degree。还有几个是coursework master毕业了然后申请research master,再转PHD或者毕业再继续读PHD的。总而言之,如果想申请香港的top大学的社科类的PHD,我觉得还是有master degree的人占很大优势吧。

至于整个申请的流程,所需材料之类,大学网站上的介绍和各个精华帖都阐述的非常详尽。我就不在此重复了。

先说这么多。祝大家好运。
http://bbs.gter.net/bbs/thread-1102241-1-1.html转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19 15:25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的不太明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QQ|清流社工网 ( 苏ICP备19044186号-1 )

GMT+8, 2024-6-3 06:51 , Processed in 0.070608 second(s), 9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