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依旧是未知,虚拟世界莫迷失
- A! y7 r I$ k7 {: g' W3 a(信息科技:邢锦宏、钟鸣、唐菁菁、厉龙、黄驭天、糜嘉浩) 在百度搜索栏中输入关键词“苏州、征友”,167,000篇网页铺天盖地而来:
9 i( P' s- f j8 q! w——“从小就向往成为苏州大学的一员,可惜高考的时候父母安排去了北方一所大学未能如愿。本科毕业后回到苏州快三年了,也算奔三的人了,想在苏州大学找一个女朋友,也算圆了自己的一个心愿。介绍下自己,我苏州人,82年生人,身高176……”
; C" \+ j, h8 Y X' U——“2 G3 R% o& J, s$ W u3 ?- N+ X
苏州,1 r& K4 k4 N& j1 u' T
男,
6 @$ L3 U: c8 \4 F( A: L$ b172CM,
* L. Y, ~1 \' T9 t体型
9 b9 {5 [' d" B7 |* [" _匀称,% z. Y+ }* p3 i Q6 x6 ?3 H2 x# x
未婚,
" Y5 I' Y$ R0 |: [+ T无恋爱经历,6 G s% o& E: s) I. k4 H
大专,
+ F& N2 t- E' k( a) Q8 j汉族,
8 @) n6 x" F) ^' Y月薪
. g% P: p' Q$ e: k2000~3000元,。我不知道,一枚秋叶的凋零,是否是厌倦了俗世的韵光,但是我却知道,在它飘落的时候,浑身幻化出金色的光……”
+ i6 i' _( u$ i, E——“可爱的苏州女孩征友,在苏州工作,想找苏州男孩交朋友!!偶身高168,年龄22,有诚意的加我哦!!!”5 r3 Q' d1 J. V$ s* N$ B- ~+ o4 X
在“虚拟交友”、“网络婚姻”盛行的今天,人类的传统婚恋观是否正受到挑战?网络交友对青少年婚恋观形成有何影响?为此,平江区青少年舆情分析中心成员就此展开了调查。
0 n8 T6 I- j. h$ F _* m* b我们首先对14—35岁年龄段进行了基础性调查,发现66.7%的受访者拥有比较要好很谈得来并且联系很频繁的异性网友,30%的受访者身边有网恋后结婚的案例,83.3%的受访者曾经网恋或理解网恋这一行为,60%受访者曾经组建虚拟家庭,抚养虚拟孩子,23.3%受访者有过好几个虚拟丈夫(妻子),原因多来自于生活无聊、精神空虚,受访者对网络婚姻普遍缺乏信心,认为网络婚姻能达到三年以上的仅23.3%。6 Y; o: E& _7 ~9 p
大、中学时代是青少年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网络世界对青少年婚恋观形成究竟有何影响?虚拟婚姻是否也已经无孔不入地进入了校园?我们针对在校大学生和中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发放了问卷400余份。
" a8 b. A+ u: H8 \( u d9成受访大学生对网恋不感兴趣- o( w2 e( l$ @- T, n
大学生在接受调查时表达了对于网络交友以及网恋的看法。9成(92.1%)受访学生表示不会参与网恋,34.9%的受访者因为网恋缺乏透明度而不赞成参与网恋,而56.0%的受访者虽然赞成网恋,但不会去参与。另外有1.2%的受访表示了对网恋的厌恶。而对于在网络上找寻虚拟丈夫或妻子的想法,89.2%的大学生认为这是违背道德的,更有45.8%的受访学生认为,网络虚拟婚姻涉及精神出轨,属于对婚姻的背叛。不过对于用法律手段约束网络“出轨”的说法,只有27%的受访者认为必须,24%的受访者认为不应该,49%的受访者认为说不清楚。
# s% b m: e9 C! R. _$ f* M$ s
0 a/ ?$ ^0 E6 c5 v7 j# U8 } o) M超8成大学生认为婚姻是精神寄托5 A; B8 L P$ D% H3 ~0 D# b; V
对于婚姻中生理上的满足与精神上的满足,哪个占的比重更大,83.4%的受访学生认为婚姻是精神上的寄托。在接触过网络婚姻的受访者中41.2%的受访者觉得有趣,前卫,29.4%的受访者则是因为生活无聊,精神空虚。而从受访结果看,网络并没有成为网友寄托精神的主要途径。同样,网络也没有成为大学生交友的主要途径,43.4%的受访者对网络交友持可有可无的态度,有30.1%的受访者认为网络能够交友,但60.8%的受访者不会对网友袒露很私密的事情。53.5%的受访者上网是为了获得更多的资讯,38.7%的受访者则把网络当成娱乐平台,通过网络交友的只有7.8%。绝大多数(91%)受访者认为,网络婚恋不可能取代现实婚姻。9 T4 ?7 T4 T! B% O2 O
中学生网络现状:学习任务重,上网为娱乐6 E# l+ s2 s/ E0 i% ]' ^
调查显示,有58.9%的学生平时有时间上网,其中大部分每天上网1小时以内(35.9%),少部分学生平均每天上网3小时以上(7.8%),而绝大部分学生选择在家上网(87.0%)。中学毕竟是学习的关键时期,大部分学生还是以学习为主,上网时间并不长。而选择用网络交友的学生仅为6.3%,大部分学生选择利用网络进行游戏、看电影等娱乐活动(61.5%),也有不少学生用网络搜集各种资讯包括生活、专业知识等,扩宽生活视野(32.3%)。由此可见,网络在中学生中,主要还是以娱乐平台的姿态出现。
( @" a5 s% H7 \ o n9 J中学生交友:网络只为消遣,现实更受青睐
2 t, |; G- e9 h; ? e' K在网络交友情况的调查中,大部分学生(71.4%)的网友都是年龄相仿的青少年,41.1%有一个或几个谈得来且联系频繁的异性网友,不过有的学生(40.1%)并不关心网友的性别,不会刻意寻找异性网友。关于交网友的目的,有32.8%因无聊打发时间,38.5%因兴趣相投,也有20.3%想要塑造与现实中不同的网络形象,仅有8.3%认为需要倾诉。65.1%的人不会与网友倾诉私密的事情,54.7%的学生认为没有必要与陌生网友见面,即使见面的也需要保护好自己(37.5%)5 l& a+ P8 L1 Z- p, D2 J+ ^6 w6 O
对于“网络交友”的态度,22.4%觉得网络扩大了交往面,是一种好的交友方式,13.0%认为网络是虚拟的,这是一种不好的交友方式,大多数人(56.3%)持无所谓的态度。75%学生的父母、老师或其他长辈对网上交友的态度有一定的约束。绝大多数学生(92.2%)认为自己更喜欢在现实中交友。
- e3 h) I' z `3 h7 w中学生的婚姻观:一切是未知,关键在引导
# _& P ^5 F2 p. c0 z对于近来比较热门的“网恋”, 有19.8%赞成并有过或者希望能有“网恋”经历,31.8%不赞成甚至表示厌恶,48.4%表示理解但自己不会“网恋”。虽然赞成的占少数,带着并不代表青少年的婚恋观没有受到网络是道德影响。在“怎样看待网络上组建虚拟家庭、抚养虚拟孩子”的事上,15.4%表示“厌恶”,仅有15.9%表示赞成或理解,但是,依然有68.7%的学生持保留态度,认为是消磨时间(34.6%)或认为无所谓(34.1%)。这是一个相当大的变数。4 m% m3 j; s% y4 U/ Y6 z
诚然,网络使得人们在交流时放下各种压力和桎梏,大大减少了现实交流中的障碍,但是完全寄幻想于网络是不现实的,关键还是要在现实中扩大交际范围、有效提高自己的交际能力。分析人士认为,最根本的是要不断充实自己内心的精神世界,培养高尚的理想和追求,以避免因出于精神世界空虚的原因,急功近利地去寻找一种现实的情感寄托而进行网络征友,使美好的感情庸俗化和快餐化。
* ]% }+ f+ n. a% Z. U% f* W4 Z3 o3 g! I( B
转自团市委12355青少年服务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