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 V) s1 x, s2 j: w. q 家住广丰三村72号的苏平已82岁高龄,没有子女,长期一人独居。多年来,为了养老、补助、住房等各种问题经常到区政府反映,她也成了社区里有名的“上访户”。2011年9月中旬,她患上了白内障,开刀后仍不见好转,日常生活受到严重影响,因此向社区提出要入住敬老院。社工站社工在联系后得知崇安区敬老院床位已满,但固执的老人却执意要住进这家敬老院。问题一直得不到解决,老人为此经常到区政府反映,一坐就是大半天。社区为解决这一问题,从关心、关注苏平的日常生活入手,为其送饭、泡水,在国庆长假期间,还请志愿者照顾她的起居饮食。国庆一过,街道领导及社区主任就与院长协商让苏平在敬老院搭伙吃饭,先解决了老人的吃饭难题。10月下旬,敬老院终于有了空床位,可是新难题又来了:苏平的侄子之前曾两次送她入住敬老院,可老太太每次都擅自离院,这使得她侄子不愿再做她的监护人。于是,社区几经辗转找到苏平在无锡的一个妹妹,并由她联系到苏平的兄弟姐妹,并最终由他们共同协商推举出一名监护人。 # p$ g( Y- _* G- F) B- Q. n & A7 }* i" a* l5 j; W- e* \8 l 几经周折,去年11月初,苏平终于在社工的陪同下到崇安区敬老院顺利办理了入住手续。“老上访户”苏平再也不上访了,因为,社工们的真情付出让她又有了一个温馨的家。% ~6 g1 U5 `; |% [4 M
( L7 V! a# O! V; l提升从“大小姐”到“知心姐姐” 2 F. ~" U; Q" c M% a6 h3 M A H2 a4 g4 n6 l( d# ]) l 5S管理不仅让百姓得到实惠,一批青年社工也更快地成长起来。“刚开始是挺烦的。”社工任紫轶“抱怨”说:比如要求在接待居民时都要站起鞠躬,前段时间发放80岁以上老人的尊老金,按每天接待50个人算,一天下来至少要站起100多次。不仅如此,每天上午9点还要开晨会,明确今天主要做什么,重点工作怎么推进。“但做着做着,就发现从前的忙碌,变成了现在的‘清爽’。工作效率更高了。” 8 I# Y; z6 n: _+ x! F+ \0 ?1 s 3 m5 [3 f0 Z) A& U0 e 刘智蓓这个“85后”的小姑娘,2009年作为大学生村官来到基层工作,没多久就被居民贴上“大小姐”的标签,百姓来办事,材料带少了有时还要被她“上”两句,在去年上半年的测评中得分倒数第二。她自己也打起了退堂鼓,准备换岗到其他单位,但是,去年8月,社区工作站启动标准化管理没多久,一直做事不着调的她仿佛一下子找到了“主心骨”,工作效率上去了,老百姓认可了,她自己的信心也回来了。最近一次测评成绩上升到第一。现在老百姓把她的标签也换成了“孙女”、“小朋友”、“知心姐姐”。当街道领导半开玩笑地问她是否还想走时,小刘留下了“不舍”的眼泪,因为她是真正爱上了这里的工作。 * J. Q. x+ A T Y' }* b u! o q" r8 Z$ r. w( g2 U$ E4 V ~ “社工服务水平提升了,受益的还是老百姓。”王志纯告诉记者,以前老百姓心里不顺找上社居委的,吵架砸东西时有发生,现在5S实施的这一年时间里,老百姓来办事从没红过脸。自从去年8月以来,民生条线到如今没有一次上访,因为很多上访都在走访中被解决了。心气顺了,老百姓日子自然越过越惬意。(记者 徐兢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