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东二女
) J( }0 u1 Z u. P( M; ^9 @ z 现在,国内的社工行业很缺人才,但很多青年却不做社工,这个现象被称为“社工荒”。社工荒是一个老话题了,但这个问题很重要,是因为它依然存在,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我想从价值观的层面来谈谈这个问题为什么存在。如果我们认同观念是现象发生的根源,那么我们可以说,青年不做社工的原因是青年不想做社工。
# m: R# a( c( t9 q$ y: j5 @; N
' Q# { N& [$ S0 U
/ M: C+ J$ ?. y 为什么青年不想做社工呢?原因因人而异。或者把社工捧上神坛,说这职业太伟大,我要先顾好自己;或者把社工踩在脚底,说这职业太低等,我干这行是大材小用;或者把社工藏在箱底,说这职业是好心没好报,让我感到很委屈;或者把社工推到一边,说这职业总是充满各种琐碎,让我心生疲惫。还有一些青年说是因为遇到了不合拍的同事,不人道的机构,不讲理的合作伙伴,强势的父母。. t3 h7 I; F. K. \9 l
' [( k& H4 w3 ?8 c: N5 E
2 s4 v# Z9 L; v; M+ h 对于放弃,每个选择的背后都有自己的无奈。但这些选择有一个潜在的共鸣:做社工就是选择一种不正常的生活,而我想要过一种正常的生活。没错,从进化论的角度看,人的天性是弱肉强食、向上流动、趋利避害,一个人的价值常常以他拥有的资源多寡来呈现,而社工却是保护弱者、走进底层、直面痛苦,一个社工的价值常常以他奉献的资源多寡来标识。这似乎意味着选择了社工,你与普通人的愿景就不太一样了。
# k6 X% T) l E: c4 ?& J
, c3 F! O9 T1 t( h
- \# c4 I# D2 u/ r; y$ q1 j) _ 一个与周围他人的价值不同的人当然是痛苦的,社会公正、不批判、接纳、尊重、个别化……哎,做社工真是太难了。我自己接触社工以来,发现这些价值都是独门武功,没可能一日练就的。也许,我们要先反复练习基本功,日后也许能通向这些更高的价值。我把这个基本功,或者第一价值称为“敬重卑微”。9 t0 ]0 H) U; B' G( l
! M7 T+ B S9 U, I# q. Q; \: u
" M4 L! |6 k4 \6 }2 h+ ^8 f# ^2 I 我敢说,一个青年若是敬重卑微,他一定会用实际行动来保护弱者、走进底层。卑微是在整个社会里身份地位较低下的人或物,一个敬重卑微的人,他不会漠视在社交场合不知所措的人,他不会避开脸上淌着泥汗的人,他不会对讲电话很大声的人皱起眉头,他不会对服务员呼来喝去。一个敬重卑微的人,他对K歌房里走调的嗓音同样欣赏,他看重人的智慧和勤奋而非学历和家境,他招待客人的时候给高官和杂工提供同样的饭菜,他对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赋予同等价值,他的审美品位从不建立在品牌之上。
+ _9 A, X) Y5 X2 w7 M+ G2 u) |5 t
0 f$ s& v2 O4 D. N1 v/ V# Y1 l, B* P) C* | n+ }# s
敬重卑微是一种公民素养,一个敬重卑微的青年,他必然快快地投入社工的事业。因为,他生活的这个社会,是一个正在溃败的社会,他所敬重的卑微越来越没有生存的空间,而自私、傲慢、压迫和强权却急剧膨胀。他不能忍受他所敬重的卑微被这样践踏,他必须站出来,呼吁更多的人敬重卑微。" O1 {3 Z2 O W/ A, x
5 V* Y4 n8 b+ B8 ^( X- T7 ^. Q7 \) R @7 E* i
一个敬重卑微的青年,他必然会把社工当成职业。一开始他也许是业余的,但践踏卑微的力量太强大,他需要成为一个专职。按照国际标准,一个城市社工人数应达到总人口2%,一个国家每1000人中至少有6个社工。我不迷信国际标准,但一个正在走向溃败的中国社会,需要多少人做社工呢?. ?9 b* E; i3 i. c
" D- H% `6 S3 E! z% s( A
: c9 f/ ^; v: w! W
一个社会越是溃败,越是需要多些人为社会疗伤,如果你感到社会上敬重卑微的人太少,践踏卑微的人却很多,你很无力,那么,是时候加入社工行业了。
: |; N2 e f, N; A4 B& F6 p5 V
; [3 H& l# W: B0 H8 q5 B8 R; l0 K# y8 h& {' c. K0 U- a
有怎样的社工,就有怎样的国家。5 |+ @ D! [* K! H+ W9 {1 Q7 _& e' n' B* Z c
3 s" o: u- z8 ~, K6 c+ B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