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旬翁见到社工 乐得“咿呀”说话
! a! G+ N- s- m+ M人物:80岁退休高校教师张大爷简介:目前居家养老,无子女,患帕金森病;由街道对口社工根据需求上门服务。, M; {& d! Q1 C p D- @( S% z7 W
10月9日下午2点多,王颖如约在安农大宿舍小区门口等着新安晚报记者,我们要拜访的是住在宿舍区2号楼的张大爷家。他家的大门里层木门开着,外层铁门关着。王颖熟练地透过铁门空隙把手伸进去拨了一下“机关”,门开了。这个家,她来了不下百次。 她对老人的家比自家还熟悉6 X5 j7 ^- V& y
我们进屋的时候,张大爷正扶着椅子慢慢锻炼走路。王颖的到来显然让张大爷很是高兴。老人脸上露出笑容,嘴里高声发出一连串声音。不过能听懂的只有模糊的“小王”两个字。7 ?, Q2 S5 ~0 F+ w9 R
王颖告诉记者,张大爷身体不好,腿脚不方便,前几年又患上帕金森病,脑子有时候会犯迷糊。0 r! `0 R* s$ _8 H6 \1 H& p0 S
张大爷今年80岁,退休前是安农大老师。老人一辈子没有结婚,也没有什么亲戚朋友,与其来往的只有一个侄女。但侄女住得远,来看他的机会也不多。
1 S7 l* l8 t# U# `, T% T8 r 王颖打开桌上老人的饭盒,“爷爷这几天不爱吃面条了,都是要的米饭呢。”王颖把饭盒刷洗干净后,又看了下几个开水瓶里是否还有热水。看到老人用过的毛巾,她又拿到厨房打上肥皂搓洗。一切极为熟练、自然。“我对这个家比我家还熟悉。”王颖说。从去年6月开始,每周最少两次,她都会来张大爷家“访视”。张大爷的身体状况,家里的清洁卫生,送饭送水等等,都是她的“责任”。“爷爷年纪这么大了,没有儿孙,就让我来当他的孙女吧。” 不敢穿高跟鞋自称“女超人”0 s* w1 Z8 W) O$ i
王颖是合肥市蜀山区琥珀街道的一名专职社工,加上她,琥珀街道共有7名专职社工。每天上午8点,王颖上班后第一件事,就是“派单”。“派单”就是根据老人需求,由各自对口的社工上门或访视或提供服务。她负责18个老人,而最多的一名社工负责30多人。
; Q5 M% m/ R7 Q- J3 a8 N( Z2 t( O' D 之后,她就要对老人们一一登门拜访。“从来不敢买高跟鞋,穿着太累。”王颖说,工作中的自己几乎是“女超人”,无所不能。* }4 H8 w1 w: L0 [; D" f
如果发现哪个老人身体不舒服,她要联系社区卫生站或是志愿者医生上门;如果发现老人家里水龙头、马桶等坏了,她也要找人来维修,包括跟人砍价;对于失能老人来说,吃饭是个大问题。最开始,她还给老人买菜做饭送饭。后来发现实在忙不过来,她们就请志愿者帮忙,成立居家养老送餐中心。
" c# K" p( G+ Y: ` 有一个冬日,王颖去一个独居老人家中探视,老人躺在床上,并没有睡,两眼无神地对着墙壁。这个场景让她看得差点掉下泪来。/ a2 I7 ]4 p& w8 c) F- @ U. p
从此以后,她跑腿更勤,也更爱跟老人说话,因为这对他们来说可能是莫大的慰藉。 带给老人温暖是她最看重的: W5 \9 W+ i3 k6 ?: X# C, ]- c$ Z
王颖说,她们接触到的老人,晚年生活或多或少都有不如意处,看到他们会感到心酸。但她还是能从这些情绪中脱离出来,最大限度地向老人们传递快乐,这让她感觉到自己的价值。- J# _7 M% u% l7 P1 O
王颖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工作专业,研究生学历。身边知道她工作内容的人,都会善意地开玩笑说她是“居委会大妈”。
5 b9 L- A+ E! w. C( h 王颖说,2010年毕业之后她去了广东工作,那里社工工作蔚然成风。在邻近的香港,社工更是被誉为“社会工程师”,拥有优越的社会福利保障和很高的社会认知度。相比之下,回到合肥后她发现,很多人根本不知道社工是做什么的。% u( a' X$ }7 ]7 x+ C7 J6 ~
社会对社工的认知度低,待遇也不高,使得从业者很少。王颖说,琥珀街道7名专职社工全部是女孩子。她有时候在访视的时候,发现老人摔倒在地上,想扶起来根本力不从心。
& u( V& ], C; N6 y9 Q5 v% v1 i9 Q 对这份工作,家里人也会偶尔念叨,但她说自己不会轻易放弃。“很多东西已经根深蒂固地内化了,我想我还是会继续下去。能够带给他人温暖,我觉得这是我最看重的。”王颖说。 不和儿女住天天想他们 人物:吕之民、项永秀夫妇
' |; W" r( Z0 p( k+ o: ?1 r 简介:项永秀左边身体瘫痪,吕之民也动过手术;二老和子女分开住
3 h$ m5 K3 Y& b& T3 ` @) i 吕之民和项永秀居住在合肥市琥珀街道翠竹园社区,夫妻俩今年都83岁了,子女没和他们住一起。10月9日上午,新安晚报记者走进他们家时,二老正坐在客厅休息,气色很好。
( q$ I8 W z0 {- b& c+ |& `/ ] 吕爷爷告诉记者,他曾经是安徽一所大学的行政干部,1991年退休后,他又帮学校做整理档案的工作,而项奶奶则为邻居们照顾孩子,一方面补贴家用,一方面打发老年生活。! n0 ], U6 w& F0 N7 l
而这一切都在2004年被打破。那年由于突发脑梗塞,项奶奶左边身体瘫痪,从此吕爷爷停止了工作,专心照顾老伴。除了饮食起居外,为了能让老伴多活动,他每天还搀着老伴在各个房间走来走去。2007年,吕爷爷又因肺癌动了手术。这次手术后,吕爷爷的身体不再如从前。
9 ]5 s$ q7 `: X4 z% f. q 后来,小女儿承担了老两口的家务。每天上午就来打扫,晚上将母亲扶上床后,小女儿再离开。由于小女儿经济状况不好,二老每月给女儿1300元,“这对我们双方都有好处,我们是她的父母,相处自然很好,女儿照顾得也好。”吕爷爷一脸慈爱。3 ~5 [; q$ D" F( O7 t$ z7 w
提起儿女,吕爷爷就打开了话匣子,他告诉记者,四个子女对他们都很孝顺。我生病住院时,所有“的孩子都来照顾我们,还坚持做好饭给我送来,夏天这么热,都晒黑了。”他告诉记者,每隔一段时间,大儿子就会来家探望,为他理发,陪着唠唠嗑,这是二老最开心的事。“我的两个儿媳妇特别好,对我这个不识字的大老粗婆婆,她们很尊敬。每次来看我,她们都带来很多好吃的。我不贪吃,但看重的是那份心意。”项奶奶说。% f9 s$ U5 c" f& Q* H
由于子女们平时很忙,不能频繁来探望,但对此吕爷爷非常理解。对于我们来说,孩子们在外面“工作,能为社会做贡献,我们这心里也痛快。我们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就不想麻烦他们。”: O$ v- h; }4 w( z; l8 Y, Q
跟吕爷爷的“含蓄”比,项奶奶则显得很直接。我很想孩子们,没“事时我总在琢磨:孩子们现在在做什么呢?”
4 p+ u0 o8 K; j 二老告诉记者,由于行动不便,他们现在都是待在家里,平时也很少跟其他人打交道,而媒体报道就是他们认识外面世界的窗口,有时社工来看看他们,他们也挺高兴。对于目前这种家庭养老,他们感到很知足,也从未想过选择其它养老模式,只要一家人和气快乐就好,而如果子女们能更多地回家看看,那就更好了。
' Z( ?" a) ~/ M
5 i5 f0 {* ~, N3 V, N$ h: ], m% r来源:搜狐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