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叔当义工:帮人帮出好心情 为给儿子挣学费,冯荣鑫到美国纽约一待就是十几年。儿子学成留在美国,冯荣鑫从美国回到家乡上海。但在美国打工时候就开始萌生的“义工瘾”却越来越浓烈。如今,作为浦东新区洋泾街道的一名“双料”志愿者,冯荣鑫既在社区里做平安志愿者,又到公利医院当义工,许多人由此认识了这位热心肠的“邻家阿叔”。. W5 J$ ?3 G. J, Z
“我从不研究养生之道,身体却倍棒,都是当义工当出的好心情!”对于邻里们的褒奖,年过六旬的冯荣鑫幽默地回答。
3 y# \: [) `$ ~5 a 老冯上岗
9 Z7 g/ a; k( k! v5 t, y+ ~ 这位病人请消消气 3 ?3 }2 Y* b! d9 Y K3 ^6 d( L8 B
位于浦东新区洋泾街道的公利医院,尽管不是三甲医院,人流量却很大,每年就诊量要达到160余万人次。作为医院的“编外人员”,义工天天做的就是导医、疏导病人情绪、化解矛盾等“一地鸡毛”的小事。
8 n, N4 t$ _; T# M7 |3 F S p5 w “B超室往这里走;您稍等一下,护士旁边有其他任务,马上回来……”一名病人挂了号走开,发现过了号,就要插队看病,遭到医生拒绝。病人马上“翻脸”,眼看一场争吵就要升级。
3 Q$ e. B/ y( C! G! J' f1 S. _ 冯荣鑫赶紧上前,“您好,我是医院的义工,有什么我可以帮忙的吗?”听了病人的抱怨,冯荣鑫耐心向病人解释了医院的规定,“我们这里规定过了号要再等3个病人的,但是如果你确实有急事或者困难可以告诉我,我再帮你协调下好吗?”# ~$ Z( P4 x. S* E
刚才怒气冲天的病人听了冯荣鑫的话,一下子心平气和了许多,“我没有什么急事,但对方不和我解释,就直接把我挡在外头,我能不生气吗?听你这么一说,那就算了,我还是等等吧。”( W& u; O9 }6 M) X( U
这边刚刚灭了“火”,那头,冯荣鑫看到远处一名盲人老人独自拄着拐杖,小心翼翼摸索着一步步往前挪动。冯荣鑫赶紧跑上前,“老伯,您有什么需要帮忙的?我是医院的义工,可以陪您一起看病。”盲人听了感激不已,告诉冯荣鑫,自己姓施,这次来医院不但要到好几个科室挂号看病,还要帮家里接近9旬的老母亲开药。
F; _% X* w, [$ E% w 冯荣鑫接过盲人老伯手中的挂号单等,陪着盲人上上下下各个科室挂号、看病、开药,还帮他把老母亲的药也开好。全部结束后,冯荣鑫又把他送到医院门口的大路上,临走前叮嘱,“下次你看病前打个电话给我,我来家里接你!”
4 h: g2 J1 g" T1 C. l 尽管按照规定,义工上岗时累了可以坐着休息一会,但冯荣鑫说,“医院的椅子本来就紧张,还是留给病人吧,我累点没关系。”义工站负责人介绍,每周二上午8时到11时,冯荣鑫总是准时上岗,一站就是3个小时,却总是面带笑意,从来没有请过假。& A% ~" @% E& z" R9 O# J% c3 E
有一次,冯荣鑫发烧到39℃多,他却一声不吭,吃好退烧药又来上岗。等工作快结束了有其他义工发现他面色不对,才知道他居然是发着高烧来当义工的。
% b" E6 @6 C9 n2 _3 l 越洋义工
% `2 T' V% J6 n( h 温暖异乡孤独心灵
9 ]8 i' L4 K5 b( Q' }& y
说起与义工结缘,冯荣鑫回忆起十几年前去美国纽约的一段经历。上世纪90年代,冯荣鑫的儿子从上海交大毕业后到美国深造,尽管冯荣鑫当时在国有企业担任管理人员,但收入不高,经济压力很大。为了儿子的前途,他办理了停薪留职,到美国的中餐馆打工,当厨师供儿子读书。- x& W, V+ _: `! }
一次偶然的机会,离乡背井、在美国倍感孤单的冯荣鑫发现,社区定期组织义工帮助困难人群,他决定也去“试一试”。
* I7 _0 G, E( { 于是,每个周末的上午,冯荣鑫都如约来到社区,帮助发放一些帮助穷人的咖啡面包等。有时,冯荣鑫还会被安排去华人医院看望那些被病痛折磨的人。“人在异乡,看到中国人总是特别亲切。许多病人常常拉着我的手,有说不完的话。”
3 b+ n4 l# ?& \: b4 l! \6 Y 有一次,冯荣鑫发现社区里的一个中国朋友脸色苍白,就问他,“老兄,你最近身体如何?”这个朋友说,最近痔疮发作了,老是血流不止。冯荣鑫感觉不对,马上请义工组织帮忙安排医院为这位朋友做检查。原来对方居然得了直肠癌!幸亏发现及时,手术后朋友保住了性命。
9 \- Q: _/ s( d$ j7 d3 h, B 帮忙“上瘾”
0 I; X+ D9 N% e
纯属兴趣不要回报 3 j6 l v7 W+ E9 C4 i
2009年,冯荣鑫回国没多久,听说世博会要召开,正在招募社区平安志愿者,他马上报名参加,很快成了小区里大家都熟悉的“冯阿叔”。邻居说,“冯阿叔不但热心公益,还多才多艺。”在担任社区学校指挥时,冯荣鑫听说有人在附近的医院当义工,又主动提出,“有需要的话,带上我。”
+ C9 [! P5 g+ O2 y# N7 P 从此,冯荣鑫成了“双料义工”,社区志愿者、医院义工两不误,几年来,没有请过一次假。
# n% m1 R9 S2 S8 a% _& |2 r2 M 说起自己的“义工瘾”,冯荣鑫说,“我完全是出于兴趣,不想要任何回报。将心比心,谁都有老的时候,谁都有需要别人帮助的时候。”
, t& Y( S3 R. B. }, Y( P8 | 谈到在美国当义工和在中国当义工的区别,冯荣鑫说,美国的帮助对象一般是社会最底层的弱势群体,在中国帮助面则更广,只要是老百姓有需要帮忙的,义工都可以伸出援手。尤其是在祖国当义工,融入了仁爱友善的中华传统文化,冯荣鑫觉得更有意义了。
# L: k! A2 C8 k: ]8 M' p/ 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