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流社工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1756|回复: 0

[华中] 【宁波】镇海村村有社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2-27 16: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菜菜小蛋玄 于 2012-3-31 14:15 编辑
/ x( d7 |8 S9 j( l# I8 ]# N% W7 O6 }
4 Z- D/ _( g( O4 A6 B6 N记者 陈醉 报道组 张霞, ?" Z' e  C7 d, Q

$ G* D4 S( E/ w" L/ h8 F9 @3 B本报宁波2月24日电
4 S0 p$ p9 O* }; }9 J4 P; V+ ~- l3 q) _# h7 y+ z
记者 陈醉 报道组 张霞
$ }* }+ p4 a/ K
/ Q. H4 O2 u3 u  \* ^* A$ u# C在镇海,社工不是城里人的专利。从去年起,该区按照500名至800名农村居民配一名社工的比例,向社会公开招考社工。今年,专职社工已覆盖40万村民,村村建起社工服务中心,在全省率先实现农村社区化服务。
" E5 f6 I- n- `/ [4 g9 ~3 t. g' z, X& E- ]" a
“农民需求,我的工作”
9 L2 @$ B$ p- ?: ^
) ^5 u) F0 ~( g4 L5 }早上7时30分不到,镇海石塘下村的7名社工已出现在社工服务中心办公室,简短的碰头会后,各自就出发了。社工杨玲萍走向村河道南岸,那里居住着几百户新老石塘下村村民,根据分工,这里归她“管”。$ Y. T+ }, B$ G' U

( V/ c! I" }+ T' A+ u“全村人口超过6000人,分散居住在包家、陈家、王家等3个自然村,面积达到1.4平方公里,要服务好可不容易。”每天到包片区走走,是杨玲萍的必修课。
. r3 {3 X3 L* F. V6 J3 K
0 Y. @; j" |5 g( r在一幢三层楼房前,村民陈大伯在门口晒太阳,杨玲萍从包里掏出一份养老保险办理回执单迎了上去。“大伯,保险办好了,您收好。”接过材料,陈大伯有点不相信:“这就好了?不用我去跑部门了?”他说,社工来了,办证这类事就不用操心了。
9 |4 a/ B  C5 u  r# P2 ^2 S
. A$ \- e# e8 d& d“代办、跑腿”不过是社工的基础服务。“农民需求很琐碎,我们什么活都要接,想方设法提供方便,或者干脆全程代理。”杨玲萍这样定义农村社工的“法则”。
- r% C, Z6 ?, y
- B& ?4 x. I$ F3 H' e快到中午,杨玲萍回到社工服务中心,直奔一楼的“创业基地”。一间四五十平方米的房间里,二三个村民埋头拿布条编织,还有几个在糊纸盒子,有的做棉鞋。检查完村民手中的活计后,杨玲萍将100多件布条编织品装上车,准备送到工厂去。“这是帮一家制衣厂手工编织饰品,先拿到厂里验一验货。”6 Y! Y9 y& L. h% }( y- v& @- q
( G5 i! U' R+ c& P0 D
这个创业基地是杨玲萍的杰作。“半年前,我发现很多劳动力闲置在家,就业成了新农村建设的新问题。”为此,杨玲萍跑企业拉来一笔笔“外卖单子”,建起创业基地,至今已有30多人在这里工作。
6 m6 Q; M! i. d4 _' q4 O0 ~
1 k5 f- q& M8 h8 w: J3 ^张琳琳是这里的老员工,她熟练地把一张张硬纸板折叠成纸盒,一天可赚60元左右,一个月毛收入2000元。
+ ?. w" g! a2 p; b5 D8 x! \3 E- Y4 w' E5 g  x
“几个月前,我还在为生计发愁呢。”作为地道的农村主妇,张琳琳一早要送孩子上学,下午4时又要准时接孩子放学,哪个企业都不敢收她这样的员工。前阵子,她试着求助杨玲萍,没想到第一个月就赚了1500元。
/ I4 [, m5 p) M6 }
# E5 ]7 b5 T; L& a; a! {“时尚服务,改变农村”
6 C3 s1 H  G1 N5 S; F# P
- s  f7 t% M; o8 d“只在电视上才见过的社工服务,竟然出现在咱们村里了。”村民王晓晓没想到,社工还“管”上了家事。; V* q$ J& e* w7 M, C2 q
  Z) S- N! W! o, X# t4 m  l
王晓晓80多岁的老母亲林阿云因病去世,她到社工服务中心请社工帮助办理注销户口等手续,简单填好表格后,社工接过了所有的活,让她放心。
, K( b; ^8 s; Y8 o+ ~+ ?& y* W  ^" e/ K/ }, k2 F& s0 ^6 H9 B
不过令记者纳闷的是,社工索冬娜并没有马上办理手续,而是悄悄地打了一个电话。大约半个小时后,村民俞莉霞赶到社工服务中心,汇报说:“这次我和陈爱珠、王达三去服务,花圈已经送过去了……”
" j$ F; M2 @( V% e# N' J; F  I; o5 R. e, E2 a. }$ D; r9 l$ ]
原来,索冬娜是在找义工去林阿云家帮忙料理。“现在的年轻人都在外打工,也不懂风俗和操办程序,常常乱了手脚。”索冬娜说,镇海没有像国外一样临终关怀的专业机构,她尝试组织当地老人推出了这一服务。
3 C9 q8 f- u% y& R9 l( }( x3 G& u. s  s# u3 X. Z
如今,村里很多老人在世时就向这群义工托付了身后事,服务队伍也从最初的2人扩充到了7人。
+ o# z) z0 {6 {2 @4 Z3 p+ f$ i$ ]& I) R1 y' i
自从村里来了社工,他们带来的新想法、新理念,慢慢在农村扎根,农村生活也丰富多彩了。
3 p1 u* A: \1 ?. L7 A! w+ H
* T; v5 p, J6 P
6 s$ w$ N7 _' Q- C9 f一天,34岁的徐明雅吃过午饭就上村民陈亚飞家聊天,其实,她心里早有了一个新打算:“我一直想建一支农民模特队,但人选卡了壳,找了很长时间。”徐明雅看中60多岁的陈亚飞,想让她做模特队主力。
8 Q% ~- U% |3 ]/ r$ f; Q2 y7 j, A, z4 |2 ?' p. Y6 p* w- z# K2 Z
让农民上T台,这可不是件容易事,没想到陈亚飞却一口答应了。( h! T; S& a& `- ]2 g- i
7 E8 D8 Y6 x' Y* ^/ r- H# E6 J
记者好奇地问道:“没经过专业训练,不怕上去被人笑吗?”陈亚飞笑着说:“换成以前,我肯定不肯上台,可这一年,社工早已带着我们上过‘台面’了。一开始,挨家挨户来劝我们到广场上学跳排舞,现在每天晚上,几乎全村出动跳舞,大家都敢亮出自己了。”
+ W$ @' T+ [8 a. R: a: ^+ k3 q2 Q3 I8 L0 d# z6 ]! x
(本文来源: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QQ|李越老师直播间|清流社工网 ( 苏ICP备19044186号-1 )

GMT+8, 2025-7-13 10:10 , Processed in 0.040424 second(s), 8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