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流社工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1448|回复: 0

[人物] 专访民政部副部长姜力:中央何以如此重视社区建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4-29 12: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源: 半月谈  时间: 2011-04-15 08:45
, \* C/ s! @6 k! {# |, b9 c  “十二五”规划纲要强调,强化城乡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全面开展城市社区建设,积极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健全新型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把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温家宝总理在今年两会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指出,要以城乡社区为载体,以居民需求为导向,整合人口、就业、社保、民政、卫生、文化等社会管理职能和服务资源,实现政府行政管理与基层群众自治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这体现了中央对城乡社区建设工作的高度重视,凸显了完善城乡社区管理体系对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意义。政策背后有怎样的决策安排?如何做好政策的贯彻落实?半月谈记者为此专访了民政部副部长姜力。
( y  j! L/ |, i( X  记者:城乡社区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抓手。如何理解把问题和矛盾解决在城乡社区、化解在萌芽状态?
) z7 x, m! l' s7 h" ~( R
5 u5 t1 R+ w% e! k) o5 c  姜力: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原有的以“单位制”为基础的城市基层社会管理体制被打破,越来越多的困难群体、特殊群体汇聚到城乡社区,越来越多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事项沉淀到城乡社区,越来越多的居民生产生活需求集中到城乡社区,城乡社区日益成为社会建设的着力点和党在基层执政的支撑点。
. {1 P+ _1 s# S9 N1 `
( Z4 Y/ `" {* x) U  特别是由于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和改革攻坚阶段,因公共安全、土地征用、房屋拆迁、环境污染、物业管理、干群关系等问题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呈持续多发态势,城乡社区在表达诉求、协调利益、调处矛盾、保障权益方面的作用更加突出,已经成为维护社会稳定的最初也是最为重要的关口。 7 m: q$ n1 T* {3 F

. w* W8 @2 W% ~7 P  y' D2 l% z! o" q  只有不断强化城乡社区管理和服务功能,把问题和矛盾解决在城乡社区、化解在萌芽状态,才能使城乡基层保持和谐稳定,进而为整个社会安定团结和国家长治久安打牢基础。 2 Y: `& T% E& |. t+ Y: y

7 l' k2 O+ B; V: j% g" q# L( m  记者:为何将城乡社区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基础平台?
! l, \, P* e3 p0 \8 `, q: N4 z0 ]" v( n" i
  姜力:社区是社会的基本单元,社区生活是社会生活的缩影,社区与社会的关系体现为微观与宏观、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城乡社区管理体制创新既是城乡基层社会管理体系创新的重要一环,也为更大范围内的社会管理创新提供了有力借鉴。 & A- n& a! b. v+ H1 f+ a
& c4 A- a; k4 v7 k# @
  一是因为城乡社区范围小、可控性强。将城乡社区管理体制创新作为社会管理创新的切入点,有助于凝聚各方共识,减少创新阻力;有助于整合服务资源,节约创新成本;有助于控制影响范围,降低创新风险。在城乡社区先行先试各项社会管理创新的思路和举措,发生偏差可随时纠正,造成损失也易于挽回。 ( o# ^6 I2 Y, A9 o1 _7 r0 z
3 d- B$ }  G& J' G) \
  二是因为城乡社区功能全、全息性好。无论涉及社会成员、社会组织、社会关系和社会制度等各类社会构成要素的社会管理创新,都可以在城乡社区中找到相应对象。城乡社区管理体制创新经验可以推广到更多的社会管理领域,更大范围内的社会管理创新也可以从解剖城乡社区典型入手。 3 b) V$ D) E- E4 D. w1 m' s
& U  M  T6 y/ e. R* A
  记者: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城乡社区建设有哪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 _. S* y3 a0 z2 i3 z+ B' K' Y* N! |  s
4 h3 H$ i. P- s$ C# {4 ^
  姜力: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和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下,我国城乡社区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国的和谐社区建设才刚刚起步,目前已经达到的和谐程度还是低水平、低层次的。
8 H5 T" |/ c% R! Q0 ]( M- }8 G
  首先,城乡社区的服务资源依然严重短缺。城市中有50%以上的街道、社区缺乏服务场所,农村社区服务设施基本还是空白,一些专项和综合性服务设施建设刚刚起步。同时,城乡社区在服务内容和服务项目上亟待丰富,需求和供给脱节,供给方式单一的问题依然没有得到很好解决。 # d1 C0 {4 i. x% s1 g, U1 }
8 ^1 k& d8 l1 |( E/ H- j4 D+ Q
  其次,城乡社区居民自治功能不强,工作发展不平衡。居委会、村委会应付行政性工作过多,对居民群众的需求了解不多,自助互助活动开展得不够广泛,社区社会组织发育不足。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建设在城乡、区域之间差距明显。
8 t. L9 p; F2 v% l" x( h! U3 Y; a7 S5 S* ^9 D0 D0 `0 c
  第三,城乡社区的组织体系还需进一步健全,工作条件和手段亟待改善。同时城市社区建设体制机制不顺畅,农村社区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
) z+ p* n" O6 e
9 |) K+ M. Q: Y* t) X: U5 N  此外,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已颁布实施了20年,亟待修订完善。《城市街道办事处组织条例》已经废止,街道及社区的工作缺乏法律依据。随着住房制度改革及居民小区的兴建,也亟须相应的法律规范社区居民委员会与物业服务企业的关系。   M9 t0 O/ j# _6 l% s  G

) N4 ?3 D# h# {  记者:基层政府在城乡社区管理中应该发挥怎样的作用?如何理顺社区党组织、社区自治组织、社区专业服务机构和其他社区组织的关系? 7 v, u/ t- N" j0 f  r

  G8 e8 |( {5 |  h+ H( R3 }  姜力:我们要强化基层政府在社区管理上的职责,积极推进街道管理体制创新,科学区分基层政府与社区组织在社区公共事务上的责权关系,研究制定基层政府及其派出机关指导社区居委会工作规则,积极探索基层政府指导社区、社区协助基层政府的有效机制,切实扭转部分地方基层政府通过单一行政手段向社区下达任务的工作局面。 , J+ U! q7 y  [8 y
% k- p" i/ i  `* z
  要积极研究社区党组织发挥领导核心作用的新方式,不断完善社区居民委员会指导和监督其他各类社区组织的新形式,建立健全社区党组织、社区居民委员会和社区专业服务机构分工合作的新机制,努力探索社区社会组织、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驻区单位发挥作用的新途径。 2 n, n; K* p3 E+ U& G( T* ~7 ~
! X" j# R; Z2 m1 c  R4 S
  记者:新形势下怎样畅通社区组织和社区居民参与社区管理服务的制度渠道? 1 ~! b: ~  ]+ i- [- H, `2 x
& c1 z0 m: r- ?$ r% S2 Z
  姜力:我们要深入开展以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为重要内容的社区居民自治实践,积极探索网上论坛、民情恳谈、社区对话等有效形式,保障社区居民民主权利;广泛推行社区志愿者注册登记制度,健全社区志愿服务网络,大力培育发展服务性、公益性、互助性社区社会组织,引导社区组织和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服务活动。 # P0 R" y, }9 L! ?  `3 i+ ^7 z
% w; a) F6 E" ]: b
  记者:民政部在下一步城乡社区建设工作中还有哪些着力点? - Y1 n9 U/ i# z, Q$ A! T

$ }+ D6 S# v* ?# [& v  姜力:首先要加大城乡社区建设政策保障力度。城市社区建设要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加强和改进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建设工作的意见》。加强社区管理体制机制建设研究,指导各级民政部门加快制定社区居民委员会组织建设、队伍建设和保障机制建设的制度细则及配套政策,加快街道体制改革试点和法制化建设步伐,推动省级人民政府研究制定城市基层人民政府或者它的派出机关指导社区工作规则。农村社区建设要认真总结试点工作取得的阶段性成果,抓紧研究制定《关于积极推进农村社区建设的指导意见》,为全面推进农村社区建设提供政策依据。 % Y9 V3 C; p, s$ U% g: }* e

5 z4 x& R3 Q2 |7 p& T6 ~7 T  其次要加强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工作。要依据“十二五”规划纲要,抓紧编制实施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不断充实服务内容,完善服务设施,壮大服务队伍,理顺服务机制,使城乡社区服务与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职业和不同兴趣爱好社区居民的服务需求良好对接。 8 X* k5 L3 Q6 Y

* v5 u# @# }9 |, |5 j  要积极推进政府基本公共服务向城乡社区均等覆盖,妥善解决广大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就业难、看病难、活动难等问题,实行“一站式”服务,应用信息化手段,使社区公共服务更为方便、优质、快捷;要积极推行社区志愿者登记制度,壮大社区志愿者组织,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弘扬社区志愿服务精神,精心设计社区志愿服务活动载体,打造社区志愿服务品牌;要鼓励各类组织、单位和个人兴办城乡社区服务业,构筑便捷、舒适的文化娱乐圈、强身健体圈和生活服务圈。(《半月谈》2011年第7期,记者 何晏)$ o- [9 ^! ^: g
( q% ?4 J8 i$ ]+ r) T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QQ|清流社工网 ( 苏ICP备19044186号-1 )

GMT+8, 2025-5-9 03:56 , Processed in 0.041342 second(s), 8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