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自2009年开始由政府购买社工岗位以来,已经走过了两年的路程。两年里,社会工作服务开展的如何,一线岗位上的社会工作者都有哪些体会?政府购买专业服务的方式将对社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走访了几家设置社会工作岗位的社会服务单位。在那里,记者见到了这样一群社工……
1 L, H6 n4 y# f: O7 M儿童福利院社工丁华芳/ l0 A6 l, U/ w4 V+ }& k8 W
那一年,她二十岁,作为一名实习生,见到大家庭的孩子们,从第一秒,就开始眼泛泪花,心疼这么小的孩子们怎样才能承受病痛和被抛弃。每当看到一双双充满渴望的眼睛她就使劲挤出一个笑容,然后背过身去,偷偷地抹掉眼泪。 P5 ~1 R" ^( c6 x+ n! {$ w* P
机缘巧合,小丁作为山泉社会工作服务社派驻福利院的一名工作员,又来到了福利院。在这两年的日子里,丰富的小组活动,让她与孩子们相互了解,相互学习。孩子们生活在福利院这个大家庭里,被照顾着,还要学会自己照顾。她感觉到,“助人自助”重要,“助人互助”更加重要。在“乘着想象的翅膀之我的色彩世界”活动中,孩子们被要求利用平时的时间完成一幅画的上色工作。孩子们掌握的资源是不同的,比如有的孩子有彩笔,有的孩子有绘画的特长,合作才是学会互助的好机会。在分享的时候发现,大部分的孩子都是通过合作完成作品的。因为在纸上,按照要求,写了“某某借给我水彩笔用了”、“某某帮我设计的颜色”、“这幅画是某某帮助我完成的”。' i. y7 ^' H# |# u' c5 e
社会福利院老人部社工李明叶
' d! @: j9 h; w( ]) X+ o4 ^; } 在社会福利院,社工李明叶经常和老人们一起做小组活动。不过,起初可不是这样的,老人们刚进福利院时一般都不爱说话,也不和其他老人交流。社工开始找他们谈心,大都就两个字:“挺好!”邀请他们参加小组活动也会被婉言谢绝。但是作为社工,不但不会气馁,而会继续密切关注他们的适应情况并及时与家属沟通,发现老人的心结,不断鼓励他们参加福利院各种各样的活动,与其他老人分享在福利院的生活经验,帮助他们尽快适应新环境。一般在参加几次小组活动后,老人们就会敞开心扉,愉快活跃起来,有的老人甚至比孩子玩的还尽兴。有的老人还不失时机地展现文艺才能。有了这些活动,老人们的晚年生活才丰富多彩,每一天都在愉快中度过。6 V' h" |9 s7 |! O% W1 L m
社会福利院“三无”人员社工许亚梅" A" f+ p' F- S3 x! R6 p# M
同样在福利院开展服务的还有社工许亚梅,她在福利院“三无”部为“三无”人员提供专业服务。这里条件非常艰苦,服务对象是社会上通常所说的“无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无法定赡(抚)养人”的“三无”人员,是纯粹的弱势群体,而且住在福利院的“三无”人员百分之九十以上有身体或智力上的残疾,社会工作服务的开展非常艰难。
0 Y7 G! u/ U% B" C4 h5 e: W; L1 O" r 而当记者走在春光明媚、花团锦簇的有着花园式庭院之称的福利院大院里时,正好碰见社工小许站在围成一圈的老人中间和老人们做着社工小组活动。小组活动的主题是“康乐”:通过开展这种小组活动,让老人在活动中展示才艺,探讨兴趣,实现老有所乐、老有所为;小组中开展老人养生大讲堂,为老人们详细讲解健康和养生常识;从身边的老人中搜集“加强锻炼、注重阳光心理”的长寿老人当榜样,给老人们讲述正确看待老年疾病和加强身体锻炼的重要性,鼓励孤寡老人们多向“老寿星”学习;在小组活动中和老人一起做老年操,让老人们活动起来……. \; K( L) V5 J8 N4 T8 f/ z% o% _
救助站社工李云云
( C" h9 W: u" H; F; Q& Y+ B 救助站设置有9个社会工作者岗位,是目前济南市最多的一家。这些社工在各自的岗位上为流浪乞讨和临时求助人员提供服务。其中有一位年轻社工,现在正在救助站负责照( }% y7 c3 M5 V# |
料“流浪儿之父”郑承镇的
" I' k' ^) t! y2 ^# H) ` 九名遗孤,她就是李: k, k6 b) b! P& M8 d) ]; t
云云。3 s' A0 K9 l; o. Z' g+ z) ]
郑承镇老
5 g3 I- N0 N& J$ n6 t; y+ c. G% _ 人遗留下
6 g \2 T+ S" |! D" ` 来的九" U; I, ~' {+ w4 v x
名 流6 H% w( C0 O1 k+ W: S) s+ p
浪
4 m9 U9 y/ `, {* o, h+ R$ a 青7 h6 a3 c( g) J% l2 U
少
. c, \6 @1 b. q: U$ ], Q5 Q1 s2 L 年
; k* w2 I# R3 \ 因 为, @5 e+ g" g7 t. D% A0 C9 M
与其他
' C" ^- {% @% ^ 完整家庭7 n0 y$ q$ @3 z% D$ h) ^
的孩子不一
9 e, L* A4 D) G* J: c 样的经历而形成3 S( i Y- p* y4 }1 u. W
的复杂的情绪和行
$ C8 D9 V) s- t1 q 为:说脏话、敏感、冷漠、早恋……这时,社工恨不得把学到的所有的方法都用上,为他们提供尽可能多的服务和帮助,因为社工所做的每一份努力对他们来说都是重要的。面对这些孩子,社工要做的就是像家长一样照顾他们的饮食起居、送他们上学、接他们放学、督促他们写作业、时刻关注他们的身体和心理状况、及时给予关照。这样的工作,使社工每一天都过得非常有意义。她说,突然有一天,她惊喜地发现,他们其实很懂事,他们也知道关心他人,努力进步。
+ a% s8 k6 q2 O- ]( z* T精神病院社工蒋玉珍7 a( C# `* v! `
谈到什么是社工元素,蒋玉珍说,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者和服务对象的互动过程,社工元素体现的就是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理念及手法,社工元素就在社会工作者为服务对象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得以体现。具体来说,作为一名精神病院的专业社工如何处理遇到的一些问题呢?比如,当病人的家属问到如何治疗以及病人何时能康复等问题的时候,很多一般工作人员也许会非常客气而委婉地说:“不好意思,我不负责治疗,你应该去问问大夫”。于是家属的咨询便结束了。而体现社工元素做法会有新的对话:“您好!这几个问题好像挺让您着急的,是不是患者给您的家庭、经济及生活带来了一些压力呢?您能跟我说说吗?可能的话,我们社工可以为您提供更多的帮助。”也就是说,作为社工应该运用“同理心”去理解我们的服务对象,而且要借助会谈去了解服务对象的处境,对服务对象的需求进行更多深入的分析,并试图协调相关资源为服务对象提供尽可能多的实际服务。而不是简单地将最直接的信息告知服务对象。# F. @, `; d5 h- [8 y/ Q$ E
殡仪馆社工张巧玲/ S8 n$ Q+ o! L2 M
殡仪馆社工张巧玲因为作为一名刚毕业的年轻女大学生不畏艰苦自愿到殡仪馆从事社工服务而一度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可谓济南社工的“明星”。如今,经过一年的历练,张巧玲已经在莲花山殡仪馆开辟出一条符合殡仪特点的社工服务之路。
* F3 ]/ f, a1 ^9 ^# I3 Z7 O+ e 她主动转变思路,寻找突破口,终于在转变服务对象的方向找准定位,那就是由直接服务于逝者家属转变为服务于一线职工,让殡仪馆一线职工在接触逝者家属时也运用社工的理念来进行服务,这样就可以提高殡仪馆的整体服务水平,还能更好地为丧属提供关怀和抚慰。社工服务就能由直接的点对点变为间接的面对面。为进一步宣传社工理念,她在殡仪馆《内刊》开设“社工园地”栏目,至今已连续发表了八篇社工专题文章。她还在每周三、六下午的“职工学习交流园地”时间开办起了“社工座谈”。在“社工座谈”时间充分的开展社工知识宣传,向广大职工宣传社工理念,并结合殡仪服务工作的新要求给大家介绍一些新的服务理念和服务技巧。
: w7 T5 h( f7 a. d* M* q7 q(记者 解照辉 通讯员 苏存军)
5 _! |1 O8 E4 t8 B/ v. b8 D" q, l, H3 ]* x9 f
2 w" {. @3 S, f( Z" t; u/ h3 h. V
该贴已经同步到 清流社工网的微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