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流社工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1340|回复: 0

[时评] 既有疑点,何必言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7-22 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凤凰网专栏作者:熊培云6 m4 j- ?  r3 \

# B5 o, B. z( J. F) n' \& [! H) j7 M+ i( m2 G& Z& p0 v5 I
核心提示:“城管来了”,结果是小贩倒下了,城管最后也倒下了,而城管制度继续坚挺。无论是倒下的小贩,还是倒下的城管,他们都是猫鼠游戏的受害者。在此意义上,让夏俊峰活下来,并不会伤害死去城管的尊严,因为这不过是多让一个制度受害者活下来。在死人身上追求社会进步是可耻的,因为每一条生命都宝贵无比,任何个人都不应该为社会进步献祭。( G% _! C! e! q% f6 z" O& R5 m+ c) E

5 {1 X0 f- b! t; Y8 \ 2 p5 h! H# \2 B" Q
2011年5月24日,最高院发布2010年年度工作报告称,最高院在审理死刑复核案件时,不是必须判处死刑立即执行的,均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报告》称,最高院坚持死刑二审案件全部开庭审理,严格掌握和统一死刑适用标准,确保死刑只适用于极少数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6 P) ]" ]1 o# C( r4 @6 k1 R
9 y/ f/ r! v0 O0 s. t! C

* e* q+ A6 l% _! k, f7 B5 A
7 F3 h* Z5 @) H, V+ T+ a/ j按照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要求,对具有法定、酌定从轻、减轻情节的,依法从轻或者减轻处罚;不是必须判处死刑立即执行的,均依法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同时,依法开展附带民事诉讼的调解,促进因民间纠纷激化导致犯罪的案件被害人与被告人达成谅解协议,尽量依法不判处死刑立即执行,最大限度化解社会矛盾。, n- M5 R: c/ |/ E% m9 M, X; ~

3 u) @( C/ ]) O! |8 X  v
5 j- b" Q9 h& u8 q# H
- O% q4 m- a/ m# @务求慎杀、少杀。无论如何,上述报告可算得上是中国司法领域在取消13个死刑罪名后的又一次进步。对于“小贩夏俊峰”的死刑判决而言,这或许是一个转机。# \" \/ M) A" ^  b9 K

2 ]2 ~. U- z% ?1 X6 f2 D6 O! Q 7 T: L% M( W, O
& m- o- ]& a9 O/ |( B
每个人都心知肚明,导致社会不稳定、社会矛盾激化的是我们周边有增无减的不公平与非正义。一个鲜明的对照是,无数贪官污吏“以权(力)谋私”未被有效禁止,而底层社会“以权(利)谋生”、“弯下腰劳动,抬起头做人”,还要时刻遭受城管的暴力驱赶,有的甚至会“死于意外”。在此背景下,按最高院的逻辑,对夏俊峰从轻处罚,当符合“尽量依法不判处死刑立即执行,最大限度化解社会矛盾”。% i/ N. D2 J; f; c- t, q& p

' s" R0 ]. [; V4 H3 z0 z0 Y # a" \; N2 t. E2 S8 F% l0 n
5 ~  e* y7 P# x1 e
夏案在审判过程中出现的诸多疑点,甚至出现伪证,从滕彪律师到陈有西律师,已有说明。即使是我这样的旁观者,也忍不住要补充几句。比如说,夏俊峰在城管办公室内被殴打这一有争议的细节,法庭因没有证人证言不予采信。问题在于,控方同样不能证明夏俊峰在办公室没有被城管殴打,而夏俊峰身上有伤却是被验明了的,疑点只是该伤是不是在办公室留下的。法庭不能确定夏俊峰是否被殴打,即说明这一关键细节理应存疑。
/ [( m( Z/ O' V. Z) C9 N
# m; z0 b" ?4 ]4 M/ w1 [( M9 ~- r
% J, {* {# ?- E' p
, g9 V2 l; Y8 C% {8 ^既然最高院近些年来一直强调“慎杀”,强调“每起死刑判决要经得起历史的检验”,那么根据刑事诉讼“超越合理怀疑”(Beyond A Reasonable Doubt)的原则,即证据要禁得起一切合理质疑,即使没有其他有利于夏俊峰的证据,仅这一条可供存疑的细节也足以动摇二审中的死刑判决。0 [+ q$ c: [) X4 z

6 i4 y7 e' n% h5 g0 P1 ~- ]8 h$ P   i$ ~4 {' C' U# a2 U$ a& t) y

: r2 p( }/ l# a( w, U$ ~- P$ [4 }! n生活中常见腥风血雨,希望总还是会出现。在此案相关报道中,最让我动容的是夏俊峰的妻子张晶在接受凤凰卫视采访时的一段话,“如果判决结果真的不好,我就得告诉我儿子,爸爸在监狱里服刑的时候犯心脏病了,他病了去的。真的,我一定要让我儿子觉得这世界是美的,好的,大家都是充满爱的,都是幸福的,真的,我想了很久很久……”
# }6 {, I' R) d# W! h" X$ S) O. o7 f( D7 s. I$ a6 Q
* f* Q1 x1 |) P' z, I- T9 U+ H9 E) Y
2 \7 n* r* h1 Y% I* k. j! |( W
据说夏俊峰夫妇之所以出去摆摊,其中一个目的就是想让儿子有钱学画画。而张晶之所以有此感悟,显然是不想让孩子因为父亲可能遭受的死刑从此生活在某种仇恨之中。透过这个小小的细节,我相信张晶的伟大并不亚于意大利电影《美丽人生》中的那位向死而生的父亲。
$ ]1 w( D+ z; b& _6 e
- V* W8 ]) P/ }; c4 O9 X( `
2 I1 }; [' y: v. t4 ~5 q* P6 z" ~6 b' |7 h
客观上,张晶的言行也在化解弥漫于这个社会的种种戾气。而我们的社会,时刻不忘“以血还血”的正义。我们已经听够了“不杀不足以平民愤”、“宁可倾家荡产也要判某某死刑”。没有宽恕,没有和解,没有中间地带,没有对下一代的长远的关爱。在这方面,即使是许多才高八斗的意见领袖,其见识与境界甚至不如张晶这样日日忙于炸香肠、卖鸡腿的农家妇女。至少,她会想将来,知道不要让自己的孩子生活在仇恨里,因为仇恨可能毁了孩子的人生。
( b6 D/ }1 c9 n! e: A5 [) ~9 l8 G$ l$ h* q- u

2 K: T; r) ]5 g' S0 o
+ V$ E; n2 s% C* ?( m* b: c! c孟德斯鸠说,“在民法慈母般的眼睛里,每一个个人都是整个国家。”其实,透过无罪推定、疑罪从无、超越合理怀疑等刑法原则,以保卫国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刑法何尝没有“慈母般的眼睛”?当张晶努力让自己的孩子不至于生活在失去父亲的仇恨里时,法院是否也该为这位孩子的父亲秉持公正与慎杀的原则--既有疑点,何必言杀?' A/ O8 g8 @& o7 ?% C
* M- v3 ?, k/ w- j! a7 j1 `

- w3 S$ [2 M/ |, p" ^- R3 E1 F( @! e$ e' {- [
粗暴地,我走了,正如我粗暴地来。这是许多人心目中的城管印象。“城管来了”,结果是小贩倒下了,城管最后也倒下了,而城管制度继续坚挺。无论是倒下的小贩,还是倒下的城管,他们都是猫鼠游戏的受害者。在此意义上,让夏俊峰活下来,并不会伤害死去城管的尊严,因为这不过是多让一个制度受害者活下来。6 q% x$ S7 ~* M4 H2 ]
2 q  y/ s/ y0 i$ S

2 c5 K' l# K: o" w6 G7 D) {0 j3 U0 I6 Y' s5 I
我曾说,在死人身上追求社会进步是可耻的,因为每一条生命都宝贵无比,任何个人都不应该为社会进步献祭。然而这个社会,最可悲的是,任何生命的离去似乎都唤不醒对相关制度的反思。为什么不让受害者夏俊峰活下来?为什么不判城管制度死刑,让更多潜在受害者活下来9 ~% G, g+ U1 U" q# ^2 t! B& 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QQ|李越老师直播间|清流社工网 ( 苏ICP备19044186号-1 )

GMT+8, 2025-8-29 05:30 , Processed in 0.056105 second(s), 9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