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流社工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1336|回复: 0

[时评] 社会祥和的多纬读解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8-9 11: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源:四川新闻网-德阳日报 2011年08月09日00:48
+ b9 H3 G2 m. i3 D0 ~5 v) @
% Y' v# O, Q7 P# Y# G$ X0 {     人们对“社会”的理解有大有小,因此,对社会管理的理解也有宽有窄。社会管理“协调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应对社会风险” 的边界日渐清晰,任务可谓繁杂。德阳市推进“一三五八”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全国社会管理创新示范区”为三个示范区之一,而把社会建设作为社会祥和的基石,提高人民群众普遍的生活满意度,则是旌阳区选择的切入点。
7 U$ R! W# w- t, ~# h% C, d
1 S$ p& e- A* o0 @  走进街道社区,探访百姓生活,我们可以从点、线、面的不同维度读解旌阳的探索实践
& T* Y" U1 f9 z- b/ N, S/ \5 z5 \7 D5 b, K  {0 W, _0 g& j$ h4 A
  出发点和落脚点:为民排忧的共识) _! k! h+ Q- h+ t# n0 [

2 p. d) }5 s+ o$ _& G( }/ l, S  社会管理涉及众多百姓的安居乐业,基层一线时常遭遇“两难”,上级出政策,“能办、不能办”的界限规定得明明白白;落实到具体操作层面,面对林林总总的问题又该“怎么办”?区委书记杨建明与社区干部探讨建立广泛参与的“社会动员”体系时提出自己的观点:“社区是社会的细胞,社会管理首要的前提是从社会建设入手,逐步建设、完善,形成一套管理体系是我们必须破解的新课题”。
) j: ^. C: B. N6 h
' o, R: a5 I2 N% S' d/ C* i* x  实际工作中,如何让政策的章程从文本里走下来“落地生根”,先行者必须蹚水探路。
7 y* Z$ v$ V) e" g7 E' }4 S
( z  z; W' U. B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办好了惠及千家万户,但制度的实施却面临经办力量、设备设施、运营经费的多重难题。
2 E; d8 f  h* x. _  f
2 e# m8 ~' z8 O3 ]  作为全国试点,旌阳区从开初的步履维艰,到独树一帜,推行“全国首创”的政府采购服务办新农保,将推行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新农保”与第三方服务“挂钩”,截至去年年底,全区“新农保”已完成登记参保16.15万人,已参保缴费11.16万人,全区有3.92万名60周岁以上老人开始领取“新农保”养老金。
: e1 g! ?5 s  d+ B! M, X; H6 |) Y6 ]) M, P- ^1 h- P
  “普惠”群众的好事能够办好,不仅在于良好的初衷,更在于通过引入市场经营机制、降低行政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区长王箭评价,“最为重要的一点是在社会公共服务中,政府从直接经办转为指导、监督、调控,真正实现了从运动员到裁判的角色转型。”
; j6 ~4 z1 v1 m& ]. i$ z5 g0 E) }. ?) S, J( ]4 o7 h2 B( {/ Y
  服务于开发旌南片区的“大城”建设,地域,从城郊变城市;身份,从农民变市民。工农街道要面对解决好社区居民“农转非”安置和角色转换的纷繁事务。街道办工委转换工作思路,与辖区内高校联手。社区一方组织力量,进行治安巡逻,协调学校周边环境;高校一方利用资源优势,面向有意愿的社区居民,办班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安排就业相对困难的“4050”居民到学校非专业后勤岗位就业;社区与学校双向开展志愿者活动……校园周边环境好,170多名社区居民就业,“社校共建”一解双方的心头之忧。" B" q: e& i4 n2 u; W9 {, \
6 G2 W# m+ B4 c# J2 n- @
  上下贯通一系统:强化服务的尝试) q) W9 a: i5 \" ?% I

6 @) ]/ d9 V; h! W) b) E" Z. k  社会管理工作任务的叠加必然带来矛盾问题的叠加,建立与之相对应的工作机制势在必行。
4 g# p7 t: B/ P) m) }! S! y
6 M; c" b$ D) o* E' z  在旌阳区,社会化服务的体系正强劲延伸,不只是具有示范效益的金江、舟山、秦宓这些省内外小有名气的“窗口”社区;也不只是上下衔接的机构设置及硬件设施;更在于广大社区干部“采用适当的方式,将社会管理作为服务、协调、组织过程”的认知。在此基础上,由区级—街道(乡镇)—社区(村组)层层敷设、拓展的“便民服务”网络横向到边。各级组织架构承担起“民情代诉”、“民事代办”职能,对劳动保障、信访维权、民事调解等一应社会事务的精细化管理纵向到底。
" K( c* L" ~- p1 I( ?
! U8 k3 `, X$ M9 B7 }5 p7 K  “社会管理最大的创新,就是变被动为主动。”旌阳街道干部谈及片区内困难家庭户近两年逐年递减了200多户的情况时如此感叹。老城区困难群体多这是现实,主动作为、改变现状就要打破一般性的慰问、救助的常规,扶持困难群众自强自立。
# `# C$ X# W2 M( |; a- X3 Z
6 S+ w* A& [( J. y$ u8 l4 @% f  他们调查了解不同个体的意愿,社区发放启动资金,送货架、缝纫机、冰柜上门,帮助残疾居民就近创业。陕西馆社区江燕有了自己的缝补店,堰塘坝社区的孤老领到了轮椅……类似的25户残疾人家庭,300多人在社区的扶持下有了自食其力的营生。
4 v. I9 g1 C/ y% C" f! j3 E/ |% a9 M) E7 J/ s! `# B
  成片的“小二楼”曾是城区乡民居一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这些“小二楼”大多由居民自住转为出租房,城北街道辖区的暂住人口增加了几千人,人员繁杂的流动人口让管理者“如坐针尖”。- y5 n; t/ }0 p* ?9 Q

6 J4 P+ H& B7 v3 W. N  观念转变是削减疑难的关键,社区干部视暂住、流动人口为家人,先服务、后管理,以服务促管理的效能日渐显现。春兰巷社区“流动人口片区服务站”应运而生,入户调查、 开办健身活动室、免费婚检、帮助解决子女入学困难,社区为流动人口提供的一系列“贴心服务”有序展开。让社区群众感受到关怀和温暖,对政府抱以信任时,干群关系就密切了,过去难度较大的流动人口计生工作、趁夜黑“搬月亮家”的现象少了,主动配合管理的多了。3 k- x0 g! ^1 ]# `
7 v2 v7 M7 g( l" T; @
  由政府出面购买专业化的社会服务在天元镇试水。该镇借助灾后精神重建项目,与南京理工大学合作,延聘接受过社会工作专业学习的大学生任“专业社会工作者”。从小学校里的“爱心岛”对孩子的关爱活动,跟进到与家长沟通,对家庭关系的调解。更具专业水准的社会服务开启思路,镇上萌生了建立“社工站”的构想。针对当前城市扩张、征地拆迁过程中出现的大量群众工作,由专业化的第三方介入,融法、理、情于一体,了解群众的诉求,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和矫正。/ {; Q2 h8 v+ D. N

2 Q# o6 o( e: b0 a  I- V; `  决策民意促互动:社会祥和的走势& y4 Y) |$ X( _3 d, G* f2 n& c; f0 s, a

; J& y2 r; J1 }- z) l$ }% e+ l  社会管理作为公共管理,梳理权限、规范程序、多维制衡是基本要求。而要实现这一要求,必须实行公众有序参与切身利益重大事项的决策,使“官方”决策与民意相吻合,促进良性互动、和谐管理。
" t5 v, b  q: w# S5 \& d; s/ |+ x
" @3 {1 ^3 o; p4 w  城南街道舟山社区今年6月成立起社区监委会,明确界定工作职责:上连政策公示、执行;下牵居务、财务公开,代表社区居民行使监督权利;其议事规则明确几必议:本社区重大事项必议,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事项必议,涉及稳定的重要事项必议,涉及集体资产处置事项必议,阶段性紧急事项必议。
+ H; K2 e0 h& k0 R
2 P  {5 j- s* D  德新镇新玉村村民龚德平掩不住满心欢喜,“现在好安逸哟!”在村卫生站看病用了41元,当场就报销了24.6元。
3 }; v) s0 S0 _2 q6 q+ ?- h. m9 B0 Y
  目前,旌阳全区已构建起门诊统筹镇村一体化管理的高效监管体系。在网上就可以实现全程监管,既方便又快捷。只要在新农合服务中心调出“门诊统筹结算表”,从病人看病所在定点医疗机构、医疗费用,到补偿金额都一目了然。
' x+ p! D5 Q6 L
& x+ @: Z; z/ n& T# @  对于方方面面、形态多样的社会矛盾社区工作不可回避,着力构建矛盾纠纷大调解体系,化解矛盾,调顺民心,旌阳区培养起一支素质过硬、业务精湛的调解员队伍。
4 U! K0 s- t* l/ |6 a- }0 `' l/ D5 F
  平民百姓的人际关怀建立在彼此信任的基础上,由此,他们尝试推行以“胡兴联调解室”、“丁莉调解室”为代表的个人调解室模式。女承父业的司法助理员丁莉,日常工作平淡而艰辛,曾碰到灾后重建重点工程110千伏超高压电缆地埋线横穿居民小区遇阻的大矛盾,为了那份责任,走村入户解释评估,白天黑夜多方奔走……让重点工程得以保障;让群众权益得以维护,就是对她的最高价值褒奖。
, Y* ?$ r6 g* ?9 U: j$ L, L7 u
- o' C1 n; a/ J1 W; H2 o3 T8 |  短评>>>
; k7 K/ u' J" f" a2 G  e9 @" }! I0 C6 v6 Q0 g
  社会建设与民生福祉相伴相生,如影相随。行动是认识的指向,只有在认识上真正清楚“怎么看?”,才能在行动中知道“怎么办?”。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全方位建设社会软环境,针对公共服务供给不足,重管理、轻服务的问题,注重共建共享,大力建设创新服务管理体系;注重以人为本,大力推进均等公共服务普惠;注重公众参与,大力提升社会管理的专业水平,巩固基层、基础,形成整体联动,重行动出实效。这,当是提升百姓幸福指数的旌阳视觉和旌阳路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QQ|李越老师直播间|清流社工网 ( 苏ICP备19044186号-1 )

GMT+8, 2025-10-24 16:42 , Processed in 0.041296 second(s), 9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