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8-26 1:57 江门日报 第8000期 A2版
/ \0 F- a% |3 T% j( \- O( _- J7 Z
江门是充满爱心的侨乡,政府和社会各界一向热心扶残助残,像李汉华一样得到政府、社会各界、义工、社工、热心市民等关爱的残疾人,还有很多很多。多年来,市委、市政府以及残联部门等在改善残疾人生活,帮助残疾人康复,实现残疾人就业等方面所做的工作数之不尽;社会各界人士、义工、社工、热心市民的关爱,更让残疾人倍感人间温情。全社会的大爱,让残缺有了另一种圆满。
* d8 I- D/ D9 m0 c3 @ - B# N2 K! i3 G+ v* ^
在鹤山古劳水乡,有一位残奥运冠军,他叫李汉华。他曾经有着金色的童年和快乐的少年,但一场意外改变了他的一生,导致下肢瘫痪。当他失意消沉的时候,是社会各界的关爱,让他重拾人生的信心,坚强生活,刻苦锻炼,最终成就了自己的奥运梦想。' S% x6 r9 ~- `2 M7 O& o0 N% g
. q, Q7 s2 ~; Y' l' S6 `6 a
“在我刚出意外的时候,是我们村的乡亲合力将我救起送到医院抢救,才捡回我的这条命。在我处于人生的低谷之时,社会各界的关爱接踵而至:团市委发起捐款倡议,各校师生纷纷捐赠,各级残联及康复医院医生护士伸出援助之手……这些关爱令我感到自己没有被社会抛弃,同时也鼓舞着自己,不要放弃,要好好地活下去,也只有这样才对得起所有关爱我的人。2008年9月15日,中国队在男子4x50米混合泳接力比赛中夺金,我作为参赛队员之一获得自己在残奥会上的首枚金牌。当我手捧鲜花回到家乡时,深深感受到:是父母的爱和心血给我生命,教我坚强地活下去;是各级政府、社会各界热心人士的关心让我勇于面对逆境,重拾信心;是教练们的悉心指导和鼓励使我坚持不懈地刻苦训练,重燃奥运之梦。饮水思源,千言万语,说不完道不尽感激之情。”近日,李汉华对记者说起他在社会大家庭中得到的关爱时,非常动情。5 _ F* `% X. O; e
4 ^7 b! _% J+ h- c$ `% G& j 本报记者 梁绮桦
/ G) P+ z! M( N7 `4 `( b
# Q8 P; {# b! z6 ?0 T 康复工程圆了残疾人健康梦/ c& Y6 ~. S0 S1 I2 h
9 L5 N* m ?& W; ]8 m
对残疾人来说,得到有价值的康复治疗,重获健康体魄,是他们最期盼的梦想。2003年5月,市残联创立了五邑地区首家专业康复医院、特殊儿童早期训练教育中心,康复服务水平有了质的飞跃。蓬江区、江海区创建全国、全省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工作先后通过国家和省的验收,树立了社区康复工作的样板;创建全国白内障无障碍县(区)工作领跑全省,三区四市全部通过省和国家的检查验收,江门市获“全国白内障无障碍市”荣誉称号。( p" g7 m" w/ z4 ~
5 @, n) Z8 G+ R# r8 O$ W r4 L
据市残联的统计数字,全市约23万名残疾人,自愿办理第二代残疾人证约3.6万人。“十一五”期间,全市近1.9万名贫困残疾人得到康复救助。家住永盛路11号的黄泽洪、卢友合夫妇是市区的低收入家庭,一提起市残联对他们家的关爱和帮助,他俩就感激不已。
8 u F6 ]$ U6 j
5 t& T! m2 [& d 今年70岁的黄泽洪因糖尿病中风,右手右脚偏瘫,同时还患有高血压等病。68岁的卢友合长期患有高血压。最不幸的是,他们有一个患精神病的女儿艳娟,艳娟从15岁就开始发病,属一级精神残疾,至今已有病史17年。一家三口10多年求医负债累累,只好把房子卖了,租住在20平方米的房子里。+ A! z) h& s$ i, g* x6 W6 M
5 i2 p. C9 z" |* P 市残联从2006年起,就帮黄艳娟免费购买职工医疗保险,每月免费送药上门,并长期资助艳娟到市第三人民医院精神科治疗,每期救助3000元,每年资助两期。2009年至2011年,市残联又资助黄泽洪到市残联康复医院进行康复训练,每期资助3500元,至今共资助4期康复训练。3年来,黄泽洪老人在政府和医疗部门的资助和关爱下,每天坚持康复训练,病情大有好转,以前瘫痪在床的他,现在每天可以走路半小时。7 J9 ~8 ?. v/ k: v/ ^! N" u
1 Z, H G/ ^# p# o5 l% m- L- ^" j
市精神残疾人及亲友协会主席、七旬老人李根长也对黄泽洪一家伸出了援手。李根长看到黄泽洪行走不便却要每天爬5楼,就帮黄泽洪向市房产局申请了位于永盛路、靠近市残联康复医院的廉租平房,帮黄艳娟申请了免费送药卡和康复救助。
- T- ^4 ?4 O/ G) ^& t0 ]% a4 A% o5 `( s
“做人要饮水思源,懂得感恩。对党委政府、残联部门乃至社会各界热心人多年来的帮助,我们一直铭记在心头。”卢友合说。她亲手做了两幅锦旗,将“热心为残疾人家庭服务”的锦旗送给了市残联;将另一面“全心全意为残疾人服务”的锦旗送给了精神残疾人及亲友协会。; T8 x- `5 c' |( S* Z; D; Z" g% u4 m
* B. K1 w" }6 q' N
让残疾人的家属也看到希望
5 X% Z9 x* w% z, ]5 V' z/ z) {" K$ s1 t0 N( c
智力残疾人的接受能力差,学过的东西容易忘记,然而在市残联和社会用人单位的共同关爱和努力下,一些智障残疾人走上了工作岗位,智障残疾人的家属也看到了希望。2 s6 U# y# y2 @: F, @
. j, d+ w; |& F5 a
8年前,20岁的智力残疾人戴景梁在父母的带领下,来到市残联庇护工场,那时的他生活无法自理,父母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将他送来接受岗前技能培训。短短一年时间,戴景梁在残联工作人员的细致引导和耐心教育下,出现质的突破:2009年5月,经过庇护工场的评估,戴景梁已具备去企业就业的条件。当时市残联想推荐戴景梁到江门技工大厦工作,出乎意料的是,戴景梁的父母爱子心切,担心他一人在外会受委屈而坚决反对。市残联工作人员耐心开导:“温室里的花朵是容易枯萎的,经历了风雨才能健康成长,一次不行,我们下次再来家访。”最后,戴景梁的父母终于被工作人员的真诚感动,同意让孩子到技工大厦上班。
! p* w% L1 l' u5 |$ l3 _8 u* T+ K; o# |4 X. M0 B) {
市残联工作人员黄翠媚和蔡耀恒担心戴景梁一人坐车不安全,陪他一起坐公交车上班,亲自带他上岗,手把手教他洗茶壶、倒茶渣,经过一个星期不离不弃的引导,戴景梁终于能独立完成工作任务了。
. X4 k; g4 a$ J+ Y3 u2 l
( ^+ u' D2 W) W3 k1 D | 2011年6月,江门技工学校转型,戴景梁下岗了。2011年7月18日,市残联又推荐戴景梁到哥登堡酒店上班。经过他自身的努力,加上哥登堡酒店负责人的悉心指导,戴景梁很快就对新的工作熟练操作。
- Y, |; _4 N* S6 z- e. Z1 [+ v' p
0 K0 ?8 b' }, \9 v6 {; d3 k 近日,记者专门来到哥登堡酒店观察戴景梁的工作表现。28岁的戴景梁麻利地收拾碗筷,又重新铺好桌布,摆好新的茶具碗具,见到旁边有客人的茶喝完了,戴景梁又麻利地打开壶盖,给客人斟茶倒水,然后还不忘给客人添上牙签,其服务意识和工作表现让客人十分满意。记者跟戴景梁聊天,问他工作开心不?“开心,呵呵,我父母很放心。我28岁了。”戴景梁一边笑着说,一边不忘给记者添茶,又逐个跟大家碰杯。2 s6 Y0 H. e E
: K1 A! ^; b- B1 k5 b* V l 社会扶残助残氛围日益浓厚- A P) W b- ^3 E
! T+ ~2 s# J( e& H4 T
最近,江海区外海街道中东村上石里一家残破的院落外,一间崭新的厕所修建完成,这间厕所并不“普通”。53岁的主人黄焕娇患有精神残疾和肢体残疾;24岁的儿子吴军(化名)患有精神残疾,至今不能外出务工。唯一健康的女儿吴华(化名),今年刚刚毕业。这“一户两残”的特困家庭,仅靠政府每月220元低保和100元重残金维持生计。
! {% v1 K; A; I2 F; | M
! I, l9 [. e# [! x 今年7月,江海区外海街的义工们在探访中了解到,这个家庭面临的最大难题是没有厕所,一家人只能临时在屋外的破屋内大小便。江海区义工联积极申请,外海街及其下属的中东村委会,拿出4000元用于支持厕所修建。余下的费用,由热心市民陈先生个人垫付。从7月9日开始,包括陈先生在内的七八名义工,从早到晚连续奋斗了3天,3天后,厕所的整体结构出来了。
9 f' B' C3 v. E/ {+ c& X& Y! j$ k* H; k+ l8 v3 V
“虽然生在这样一个特殊家庭,但我仍然感到很幸运——从小就有很多热心肠的人帮助我们。这份关爱让我非常感动。”吴华说。3 `: P% l- h9 H7 d- d6 P& q8 M& s8 k
) k; ]6 w+ [3 ~9 u7 G, F 在这座充满爱心的城市,社会各界热心扶残助残气氛日益浓厚,“志愿者助残”、“红领巾助残”、“法律助残”等助残活动广泛开展。义工、社工、各大院校的学生团队定期组织到社区康园中心、康复医院、市特殊儿童早期教育训练中心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广大残疾人走出来、乐在其中,使广大残疾人真真切切感受社会的关怀。2009年到2010年,市政协港澳委员捐资港币101万元、澳门币50万元开展“侨乡光明使者”复明行动;2010年香港台山同乡总会慈善基金董事局心系家乡慈善事业,捐资港币14.6万元,资助36名肢体功能障碍残疾人进行康复治疗,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康复和重新融入社会的机会……
; \; n9 ^; G3 x. Y: s! B, A& O6 k8 c( T( z
社会的大爱,平等公平的社会环境,让残疾人自强不息,充满活力。残疾人自身素质普遍提高,贡献社会的能力明显增强,不仅在各行各业发挥自己的特长和技能,而且在文化体育方面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我市残疾人运动员李汉华在北京残奥会实现零的突破,获得1金1银1铜及2个第4名的优异成绩;在田径、游泳、羽毛球、聋人篮球、聋人足球、脑瘫足球、等体育项目中,涌现了陈健新、林栋材等一批优秀体育人才。此外,一些残疾人如郭焕洪、文荣乐、区灿培等还利用休息时间当义工,多次参加“万名义工进社区献爱心”活动,帮广大村民和低保户维修家用电器,将浓浓的爱回馈给这个美丽的城市及人民。" u$ F" I$ @+ G2 ~: I
8 C2 F: {5 X, T& A; c2 i8 k
( G) A1 v' a9 r# u. | 该贴已经同步到 小小琴的微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