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a$ [3 d$ W6 z9 i! n
; h z3 ~7 v* h" q* p岗位:大学生社区工作者
- Q- B3 n2 ~1 w0 W# l 地点:海淀区学院路街道东王庄社区 【声音】9 _' |) {1 B: i z
如果考不上公务员,我就在社区服务,但如果考上公务员,我做出的工作决策一定会最贴近现实。因为我在基层社区待过,知道老百姓要什么。——王玉燕. q4 F7 N5 ? p! C# T7 S) i
工资低,工作琐碎,但因为感兴趣,还能把自己学的东西用在实处,工作起来就会快乐。——于章龙 海淀区东王庄社区,刚刚装修完的社区服务站里,都是年轻的面孔。
$ P D6 c8 ^* U7 X% B 不久前,27岁的大学生社区工作者于章龙竞聘上岗,当上了服务站的副站长。比他大三岁的研究生王玉燕也要搬进新的办公区,继续面向居民做计生工作。2 M6 ?2 _3 K: w5 U' {
对于刚在社区工作一两年的大学生社工来说,“搬新家”并不是什么隆重的开始。和同期进入社区但离开后或考上公务员或进入事业单位的应届生相比,伴随着于章龙和王玉燕的,依旧是信息录入、发放分类垃圾桶等基层而琐碎的“活儿”。但两个研究生却不约而同地用“挺好”来评价他们从事的这份工作。
3 X/ u. O/ Q! S ^ 拿低廉的工资# F8 q# T! T2 n: B0 p
东王庄社区上了年纪的大爷大妈们,没人不认识于章龙和王玉燕。! C' k! \8 B" O$ G/ E
“章龙个子高高,戴个眼镜,管环保的;玉燕胖胖的,笑起来脸蛋儿红扑扑,管计生的。”12号楼的居民朱淑兰阿姨,对两个大学生社工十分熟悉,“大老远看见我,就喊我‘朱师傅’,热情着呢。”) ^9 h0 y0 k, t6 T' U: z0 O
2009年,东王庄社区里突然来了五六个大学生,居委会里办公的不再都是大爷大妈,居民们都觉得挺新鲜。北京科技大学毕业的王玉燕,成为一名社工前,她在家乡沈阳当过两三年老师。于章龙比王玉燕晚来一年,从中国农大毕业后进入该社区。两人都是研究生。
3 z: O E2 O+ ~# V 但朱淑兰起初担心,他们都干不长。两年过去了,章龙、玉燕和另外一个女孩杜梅还是留了下来。
( q, r' R! m* r “走的大多是本科生,他们有的想考研,有的想在社会上闯闯。”王玉燕很理解刚毕业的学弟学妹。
4 p2 i0 b! y6 b- i! h) \5 Q “工资低、工作琐碎可能是大学生们离开的主要原因。”王玉燕刚来时,工资加奖金,到手的只有1088元。于章龙赶上了涨工资的好时候,一直拿2030元的工资。
! q- x& k- U1 _ p “在海淀租一单间少说也得1500。”如今,玉燕和同学在东王庄附近合租了一个单间,每月800元租金。于章龙则住在一所大学的宿舍里,一张床铺一个月300元,每月还要给刚上大学的弟弟寄1000元的生活费。“午饭、晚饭则经常在居委会和同事们一起做着吃,这样省钱。”$ r3 W) J- g4 T# M7 C4 w4 ]&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