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流社工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982|回复: 0

[新闻媒体] 东莞:万能政府不万能 有限政府更有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5-24 10: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东莞:万能政府不万能 有限政府更有效
2012-05-11  来源:南方日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草根组织变身“正规军”,坤叔团队终于梦想成真。
要构建既有活力又高效的社会管理体系,必须转变政府职能。
如果把东莞的崛起比作迎向阳光的花儿,社会建设就是滋润花儿生长的环境和条件。花儿需要适宜的阳光、空气、土壤,东莞的未来也一样需要支撑和保障。
过去五年,无论是对社会组织的大力扶持,还是简政强镇的权力下放,东莞在社会建设方面新政迭出,颇受关注。如今,加强社会建设已成为东莞未来几年的发展重点,在城市的近景规划中,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将以保障民生为重点,以促进公平正义为导向。
从万能政府向有限政府转型,东莞在逐步深入的改革之中,隐约描绘中更美好的社会图景。
社会组织迎来春天
2011年12月1日,历经辗转,坤叔助学团队“转正”终于走到了最后一步,东莞市“千分一”公益服务中心挂牌。
在当天的挂牌仪式上,坤叔总结过去23年,感慨“就是一个‘熬’字”,但也同时欣喜地表示:“做了20多年乌合之众,今天是最扬眉吐气的一天。”
1988年,还是民营企业家的坤叔,在帮女儿回复歌迷信件时,发现了贫困学生的求助,并由此开始了一场“收不住”的自发助学之旅。此后20余年的助学征程上,从个人慢慢发展到团队,坤叔及其团队尽管在民间赢得了无数的鲜花和掌声,但在官方话语中却始终默默无闻。
为破除身份尴尬,自2005年初起,坤叔开始向东莞当地民政部门申请身份认证。遗憾的是,每次都是“怀着希望而去,带着失望而回”。
七年六挫,坤叔公益团队的“转正”之路似乎走进了一条死胡同。直到2011年9月末,省委书记汪洋“很为坤叔的公益团队愤愤不平”的一纸批示,才最终化解了“坤叔困境”。
从草根组织转身变成“正规军”,对于坤叔团队而言,这是一个多年夙愿达成后的终结,也是一个公益大梦的开始。对于东莞而言,这是加强社会建设的一个重要节点,东莞此后更加解放思想,加快改革步伐,对于社会组织的扶持力度显著加强。
此后半年之间,东莞新政迭出。
东莞共有2000多家社会组织,面对逐年增加的社会组织,东莞设立一整套扶持计划,这包括公益创投活动、社会组织孵化基地、成立社会组织评估中心等,意图“立体式”地扶持社会组织的发展。
2011年8月,东莞实行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双轨制”,放开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免业务主管单位的限制。坤叔事件之后,东莞进一步降低社会组织登记门槛,允许公益慈善类社会团体名称加“字号”,逐步实现公益慈善组织“去行政化”,引入行业协会竞争机制,允许一业多会,打破异地商会登记限制。
2011年12月,首批10家社会组织入驻社会组织孵化基地,进行为期两年的“孵化”,这些组织涵盖了扶贫、助学、扶老助残、救灾、环保、智障儿童关爱等多个公益领域。
《东莞市社会组织发展扶持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也在酝酿之中,该办法计划每年由市财政申请安排1000万元作为社会组织发展扶持专项资金。
未来几年,东莞还计划发展1000个社区社会组织,培训1万名社会建设人才,力争社区工作者参与率达到50%以上。
东莞的改革诚意令社会组织的登记热情“集中爆发”,2011年11月至2012年2月,27家公益性社会组织“转正”。
人们有理由相信,东莞社会组织正在进入发展的“春天”。  
简政强镇,突出服务功能
社会管理创新,取决于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创新。要构建既有活力又高效的社会管理体系,就必须从根本上解决社会管理存在的体制问题,以打造服务型政府为导向,转变政府职能,创造良好发展的软环境。在具体实践中,东莞政府深谙此理。
早在2009年8月,东莞就将石龙、塘厦两镇作为扩权强镇试点,赋予其县级管理权限。2010年8月,简政强镇事权改革进入实际操作阶段,在除石龙、塘厦两镇之外的11个中心镇和3个市属园区铺开。
在这场变局中,东莞市共下放542项行政审批许可和处罚权,涉及财政、规费、资金扶持、土地、社会管理、户籍等诸多方面,委托授权给各镇政府直接行使,形成“权力下移、服务外移、监督上移、权责利对等”的格局。
“办公室变成局,最起码的一条是责任更大了。”长安镇党委分管教育卫生的党委委员孙海波表示,他属下的教育卫生办公室,变更为长安镇教育卫生局,机构名称的变更意味着多了一些审批和监管的权限,工作压力也随之增大。
但正如舆论所说:这不应成为镇街担心的理由,镇街扩大了财权、人事权等各项权力,理应也要增加更大的政治压力、更多的政治责任。
动了真格的东莞体制改革,不是简单重新分配政治资源,而是厘清构建服务型政府的为与不为,切实转变政府职能。行政审批行为的规范,建立起了监督检查和责任追究制度,对涉及41个单位共746项的机关审批环节进行全程电子监控,大大提高办事效率。
体制改革的另一重点,是探索理顺基层组织职能。2009年3月,《关于推进村级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出台,提出由厚街和黄江两镇领衔试点,所下的“猛药”就是成立行政服务中心,剥离原来各村(社区)承担的政府行政管理职能。
黄江的改革大刀阔斧,整体推进,成立政务服务中心解决社区(村)行政化问题,决心一步到位。厚街的改革则厚实渐进,分步推进,先分离村级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再深化村级股份合作制改革,探索土地统筹开发。
多项改革互相映衬,引发了政府转变职能、提升行政效率、创造良好发展软环境的“核变”,形成了东莞更具活力、更加高效的体制新环境。
专家视点
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徐永祥:
可持续增长离不开社会建设
首先,要正确认识社会建设的作用,科学理解经济增长与社会建设的辩证关系,社会建设绝不仅是一项“花钱”的事业,而是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动力来源和环境条件。
要建立完善底线公平福利制度,优先改善民生福利,实现社会建设重点突破。以“幸福东莞”为目标,以率先建立完善底线公平、适度普惠的社会福利制度为突破口,满足全体市民的生存需求、发展需求、健康需求、安全需求。
以“小政府、大社会”的思路,进一步推进“简政强镇”和各级政府社会职能的转变,建设高效廉洁的服务型政府。镇街政府不能做“甩手掌柜”,要做好对社区的指导、支持与服务工作,并接受社区的监督。
进一步完善社区建设的体制和社区服务体系。适当缩小现有社区的行政区域和人口规模,将社区居委会真正建设成社区自治组织,剥离掉居委会的经济职能及行政职能。
加大对社会组织的扶持力度。要在清理现有社会组织的基础上,采取区别性的社会政策和公共财政政策,区别对待公益型社会组织与营利性机构,支持和鼓励公益型社会组织的发展,加大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的力度。
培养一支数量庞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社会建设人才队伍;以积极的社会政策吸引高素质的人才加盟社会建设的大军,如较体面的收入待遇、较高的社会地位与政治地位;处理好增量人才与存量人才的关系,致力存量人才的专业化与职业化;正确认识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能力与经验,为发挥他们的才干创造有利的工作环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QQ|清流社工网 ( 苏ICP备19044186号-1 )

GMT+8, 2024-6-14 20:19 , Processed in 0.043771 second(s), 9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