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3月30日 深圳商报 B2版
0 I0 K# T3 D9 ], p35名香港社工督导一年多来在深圳总服务时间超过3万小时
3 d7 @- v( E' u深港携手共建社工发展新模式 ( t: O, C! F5 c0 t- J5 c
! [. n% k# o, F" K A6 i6 M
引入先进经验,推进本土化建设。我市从推进社工制度试点阶段就引入香港督导,为深圳社工送经引路。记者从市社会工作者协会了解到,目前全市共聘请35名香港社工督导,督导领域涉及到青少年服务、老年人服务、妇女及儿童服务、残障康复服务、社会救助服务、劳工就业服务、医疗卫生服务、家庭社区服务、学校教育服务、戒毒矫治服务、企业社工服务等领域,总服务时间超过3万小时。
% Y! P, \( A5 g p, H7 Q
$ c5 i' m) b$ z6 c培育本地督导实现可持续发展
% s3 J, d3 w" c& ?5 q$ s" [
& j `, H* m$ h+ K: e, p, Z5 s吴逸民是一位有着20余年丰富经验的香港资深社工,每星期他都会奔波在深港两地之间,为深圳社工开展督导工作。前不久,他为今年的第二批社工学生召开了第一次的督导会议,记者列席体验了一堂香港“师傅”在深带徒弟的课。
# ]" l4 ], E$ x- o
1 }5 E, N1 t+ f+ e9 w讲台上的吴逸民像个教授,形象威严,络腮胡子,普通话说得字正腔圆。会上,他没有太多的讲演,对学生的发言不做评价,更多的是在仔细听学生的提问。吴逸民告诉记者:“引导学生不是教会他处理一个实际的问题,而是引导学生学会用社工职业的思考方式,学会运用社工理念去思考和解决所遇到问题、困难的工作模式。”吴逸民督导社工学生的重点是培训出一批深圳本地的见习督导,使深圳社工对香港督导的依赖逐渐减少,并且建立起一种适合中国内地的社工工作制度与沟通模式。对此,吴逸民用了一个很有中国特色的词:“可持续发展。”吴逸民强调,目前这个阶段,社工工作应该从被动变成主动的状态,在检视去年的情况之后,在已经有了比较清晰做什么的基础上,将工作进一步规范化,建立起一种制度,定下规划和目标去实行。9 I& d( }& ^8 Y8 a$ u+ }, [ m
0 r+ u: X5 a% ^0 ]
说起吴逸民,第一批社工刘珍怀着近似崇拜的情感告诉记者:“初次见他时还有些害怕,后来工作起来,发现他是个很有幽默感的人。”吴逸民工作方式十分开明,对于社工学生们提出的一些问题和方案,或者是对他们的表现,他不采取做评价的方式,而是和大家一起条理分明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吴督导是个理性得甚至有些冷酷的人,有时候我们遇到挫折,他不是以安慰的方式面对我们,而是让我们一定要正视问题,分析原因找出自己的不足。”也正是因为吴逸民这种严谨的、理性的工作方式和态度,才让学生们学到了更多工作经验,对社工理念的了解也更加透彻。“在工作以外,吴督导也会和我们聊聊生活的话题,我们知道他有不错的帆船技术,还喜欢潜水和旅游。他常说,来深圳做社工督导让他有着很强的使命感,而期望的最终目标就是深圳社工将不再依赖、求助于香港督导,而是已经拥有成熟的工作体系和工作方式。”
, f4 o) e, P: C* t7 R B
8 |4 `8 a# x; Y4 E; i" z" @7 F香港督导帮助深圳社工起步
- e" n+ R; u2 f6 e
' g. P: X+ C1 Y' [# b( x据了解,我市自2007年底出台社工制度“1+7”一系列配套文件后,2008年社工试点工作全面铺开。社会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强的职业,社工行业的专业性和特殊性,要求社工持续性地接受具有更丰富实践经验和理论技巧的资深督导们的培训和指导。督导制度是社工制度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际上社工制度较成熟保证了服务质量和专业发展的必要环节。在我市社工制度“1+7”文件起草期间,香港基督教服务处行政总裁吴水丽先生就谏言深圳在政府引导社工行业发展初期要有成熟的督导队伍以保证社会工作专业化、高质量的服务。鉴于国内社会工作发展刚起步,缺乏有经验的社会工作者出任督导,深圳可发挥毗邻香港的优势,引进香港资深社工出任督导。( {& ] w6 T' X0 k: B" ?
6 Q0 n Y& z2 Y3 p! r
建议得到市民政局局长刘润华的认同,2007年9月香港基督教服务处与深圳市民政局合作,引入第一批香港督导。其后,市民政局扩大合作范围,同香港社会服务发展研究中心签订了合作意向书。深圳凭借地理优势引进香港督导资源,成为了深圳社工试点的一大亮点。3 Z* B# |6 Z E- R
# n" _2 C' [7 d: B& i! R4 R) N引入香港督导服务一年多的时间以来,两家香港社工机构共向深圳派驻了35名资深督导,督导领域涉及到青少年服务、老年人服务、妇女及儿童服务、残障康复服务、社会救助服务、劳工就业服务、医疗卫生服务、家庭社区服务、学校教育服务、戒毒矫治服务、企业社工服务等多个领域,总服务时间超过3万小时。' Y8 l0 M( a1 ?& p
* Q _" P- u Y. U$ E1 Z
积极培育本土督导人才: r [. N1 M+ w8 R5 o4 Z& }; Q: H2 X
7 h" N+ ~& t5 @5 r: I. E; H作为督导人才提供的机构,香港基督教服务处也积极参与深圳社工制度建设。该机构根据在深提供督导服务实际经验,编撰了《香港基督教服务处深圳市社会工作专业督导计划案例汇编》,通过收集督导计划社工实务案例,一方面通过案例详尽记录了实务工作过程,一方面引入社会工作理论或其他辅导理论的应用,加入各类实务工作的表格范例;同时加入社工督导的专业评估意见,成为我国社工事业起步初期对内地的社会工作者具有难得的参考价值的读本。 . m; X8 B' `/ L p
! H/ ^. H: l% O/ ^% L% b+ A同时,香港基督教服务处还与香港浸会大学社会工作系合作,完成了有关在深提供督导服务的评估研究。搜集资料对象包括接受香港基督教服务处督导的深圳一线社工、购买社工岗位的用人单位领导、香港基督教服务处督导人员,全方位的就督导服务质量问题进行了评估了解。研究结果显示,督导成效获深圳社工及用人单位领导的正面评价,深圳社工尤其认为在以下四方面获益最多:情绪支援及鼓励;灌输社会工作价值、知识和技巧;推动社工团队间合作及互相学习;专业态度的模范。, y6 I. D$ y8 s* `* G0 Q- B
, `9 Q f# c6 `; P. n( E. S* K
此外,研究指出香港督导的专业素质、对专业的使命感和投入,以及实务经验对督导的成效起关键作用。在取得成效的同时,督导服务也存在需要改善的地方。) e( p7 F# |& f( \5 a
- f+ V0 y0 I/ Z$ s. C1 l有业内人士表示,香港督导只是一个过渡性的工作安排,他们对内地体制及文化的了解并不十分透彻,故督导人才本土化进程还需加强,深圳需要尽快在香港督导的带领下培养出自己的督导人才。
0 U3 g, I* h; Q5 f% k6 H
+ i& z1 I2 n9 y8 p4 E+ j' A(本文由网站编辑摘自相关媒体,未经改动,不代表本站观点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