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引进专业社工解决员工精神健康问题
( x4 g6 p( _* r 2012-09-04 08:42 来源:福建日报5 s% a7 t3 | |; }3 ~
) A7 B) W( L, v, @* a) o 80后青年是农民工群体的主要组成部分。笔者在企业调研时发现,受社会环境的影响,有些青年员工沾染上了一些不良嗜好,如烟瘾、酒瘾、网瘾、赌瘾等。这些不良嗜好,不仅使他们在经济上变成“月光族”,而且严重损害了他们的身心健康,也影响了他们的正常工作和企业的正常生产。一些染上网瘾的员工,由于休息不好,很容易发生工伤事故,给员工与企业带来损失。如何帮助他们戒除不良嗜好,企业管理者需要引起重视,而引进专业的社会工作者给予个案或团体帮扶,是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一个好办法。
! ~ ^! D' K( g; Q s- T
7 E3 G" F7 Q3 a' v! R$ U 在计划经济年代,国有企业都有工会、共青团、妇联等机构从事员工思想政治工作,维护员工合法权益,为员工排忧解难,如帮助戒除不良嗜好,协助解决婚恋、家庭纠纷等问题。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某些国有企业片面追求经济利益,削弱思想政治工作,企业工会、共青团、妇联等机构作用逐渐减弱,员工的人文关怀也得不到应有的重视。而民营企业情况更不乐观,长期以来,不少企业只注重对员工进行物质激励,忽视员工的精神福利,不关心他们下班之后的生活问题,导致很多意外事件的发生。2010年深圳富士康公司发生14起员工跳楼事件,引起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据调查,这些员工都是80后的年轻农民工,跳楼事件是由于他们工作强度过大、工作时间过长、与人交流偏少以及遭人歧视等原因引起的。富士康事件引发了人们对新生代农民工精神健康状况的思考。后来,深圳市政府向富士康公司派驻专业社会工作者,协助企业解决员工的精神健康问题,取得了明显成效。
# e: r1 w( R# c1 \ 0 U: \) i2 K: S! L- c
作为专业化、科学化的助人事业,社会工作介入工业领域在西方国家已有近百年历史。20世纪初,美国工业界酗酒成风,严重损害工人健康,消极怠工和意外事件等时有发生,影响了企业的生产效率。在企业的赞助下,一些专家开始帮助员工解决这些问题,“解决工业酗酒方案”应运而生。20世纪60年代,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企业员工的工作压力问题、酗酒问题、婚姻与家庭问题越来越影响到员工的工作绩效和企业的生产效率。为此,社会工作专家与心理学家合作推行了一系列服务方案,其中影响最大的就是“员工帮助计划”即EAP(Employee Assistance Program)。该方案是一种集综合性、教育性与诊断性于一体的服务方案,由具有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的社会工作者实施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帮助员工解决个人和家庭问题,使他们恢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促进员工身心健康发展,提高企业生产效率。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台湾、香港地区经济起飞,也引发诸多劳工身心健康与权益保护问题。为回应员工的需求,社会机构开始介入处理员工工作和生活上的问题,不仅仅满足劳工个体层面的发展需求,如就业培训辅导、戒酒治疗、心理健康咨询等,还积极参与劳工群体的权益维护,为劳动争议解决提供辅导,有效密切了劳资关系。
+ Y9 |7 F1 V `8 J4 y- j 3 \: P" X; u* f! L* l, O1 ]1 [0 I
目前,在企业社工服务方面,深圳市走在了前面,一些企业主愿意接收社工入厂,希望专业社工能帮助企业解决职工的精神健康问题,并协助企业更加有效地留住员工。专业社工驻厂后,有针对性地开展个案与团体活动,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开发健康向上的休闲生活。例如,帮助员工制定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和恋爱婚姻家庭计划,可以使员工消除生活上的迷惘,树立科学的人生发展目标。社会工作者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在企业举办体育竞技、娱乐联谊、素质拓展等团体活动,丰富员工的业余文化生活,这不仅可以使他们摆脱“上班时无精打采、下班后无所事事”的状态,避免他们因枯燥、无聊而养成一些不良嗜好,还可以帮助他们建立新的社会关系网,通过协作、竞技来结交更多的朋友。同时,这些团体活动还可以发掘青年特殊的才能和潜质,激励他们将个人闪光点运用到工作、生活中去。通过企业社会工作者的努力,问题员工的一些不良习惯改变了,工作热情与工作效率提高了,企业的归属感随之增加了,企业员工流动率也降低了,实现劳资双赢。: l+ I$ @7 O& G4 V/ A/ Q
5 V) [& }$ f: z$ b+ d- P# r 企业社工服务的发展,需走上从政府扶持、政府和企业共同分担,直至企业出资购买之路。在国外,不少企业的工会出资聘请社工为企业员工服务,这一模式值得我国企业的工会借鉴,同时地方政府工会也应积极介入,可以拨出一部分经费用于购买社工服务,定向提供给急需社工服务的企业,帮助企业解决员工的精神健康问题,促进企业和员工的健康发展。
5 }0 I9 F1 G1 S' e 0 F, w+ C4 p- a" U. e1 H+ L
(作者系福州大学社会学系主任、教授)4 \/ l" X; T! A4 z2 N2 ?# F1 D
6 s, a# f) P7 D- a
. D/ U4 e W$ I1 X; z
0 U: }4 \2 `" E2 ]; q) W
6 ]# n3 {$ Y- x! `4 N( s/ |7 Y O5 v! Z u1 G0 s
* a' Z! L& |* x" w+ @6 ~. I
原文链接:http://www.kaixian.tv/roll/n1087517c8.shtml
2 }- Q! z4 S' J. y8 V! _6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