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流社工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1226|回复: 0

[时评] 民间公益三条“军规”(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0-11 09: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民间公益三条“军规”(图)
. t0 g9 w, g6 m
                                                                  2012年10月10日15:23来源:人民网  P  V7 X. \& G
, O$ t9 L, u* F; q5 e2 K
5 `+ T6 ]2 r) H& B+ z9 Y* ]& z# Z
* ~3 O3 W, S- `5 |
                                                                                            公益 吧( W% Y1 z* I; x% q8 Z. C8 S
  ?: p& H+ R; d8 X
        持续的行动/ i' S" B3 V5 c! A1 f9 w$ |0 g
, ~/ L5 h& R( t  n) z: b
  专业的能力
9 k8 S' u" P# k% Z6 j/ k. v1 m1 I6 C
" K8 y0 v5 x5 f( V$ k3 ~  合作的精神+ [$ c0 m7 Y/ k

! @3 T2 S2 T+ D. z1 X$ l  胡小军1 e8 N1 a. Z7 z2 r$ S5 |
0 J! u6 s* K: U' x7 k( s9 i
  近年来,随着“官办”公益慈善组织屡陷信任危机,慈善回归民间的呼声与日俱增,学者们也将这一趋势称为由传统慈善向民间公益的转型。在此过程中,民间公益组织被寄予很高的期望。但是,长期以来,受政策、资源和能力等诸多因素的限制,民间公益组织在推动公益转型及社会创新中的作用还未得到充分体现。对此,在政府层面,一系列旨在培育和扶持民间组织发展的新政策陆续出台,例如“双重管理体制”的改革、社会组织孵化园的建设等,正在催生大批民间公益组织的成立。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思考的另一个问题是,在公益组织总体数量和规模快速增长的同时,如何有效提升组织及整个行业的能力,推动它们更好地参与社会建设与社会服务。& g1 t: ^( X5 x: {3 s* |2 E, i

) `* J; A7 O4 F7 x) O6 A' S' T  我们知道,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以国内第一家民间环保组织自然之友的成立为标志,国内民间公益组织才逐渐兴起,发展的历史非常短暂,在知识、人才及实践经验等方面都没有足够的积累和沉淀。一些民间组织希望通过学习和借鉴其它国家或领域的“成功经验”,快速打造和建设自己的组织。在当前公益圈内,不乏一些理念“先进”的组织,但是由于缺乏扎实的行动和实践支持,仅是昙花一现。面对复杂而多样的社会问题和需求,民间公益组织最好的“孵化空间”应该是在一个个基层的社区,工作扎根在组织所服务的人群之中,通过长期而持续的行动,寻求社会问题的真正解决之道。唯有如此,组织才会具有持久的生命力。& A) w0 A. G+ h+ t- @, _9 u* h
2 Y" f& a3 }5 ^# T) f( M
  此外,专业化程度决定民间公益事业的前景。目前,专业性不足是国内众多民间组织的“短板”。随着公益行业生态体系的逐渐形成,这一问题愈加凸显出来,并成为制约公益组织与政府部门、企业或基金会实现有效合作的一个因素。有鉴于此,除了直接针对民间公益组织及从业人员开展培训等能力建设活动外,“专业支持型组织”的培育同等重要,特别是一些专门为民间组织提供财务、法律、品牌传播、筹资等服务的组织出现,能够更好地支持到民间组织的专业化建设。因此,除了民间公益组织自身努力提升专业水平外,还应从行业的视角出发,关注整个民间公益领域的专业分工与协作。; U+ v" b4 f) m' ~) `
7 x' R- H6 ~/ t, x
  最后,大多数的民间公益组织不仅规模较小,而且由于资源匮乏等原因,组织的稳定性和影响力都非常有限。但是,分析近年来在环保、救灾等领域由民间组织推动开展的一些颇富成效的工作,例如旨在推动供应链合作管理的“绿色选择”联盟、西南民间联合救灾行动等,从中都可以看到民间组织之间不同程度的合作。同时,它们还充分利用新媒体等技术,与政府、社会公众、媒体、企业等不同部门和群体进行持续的互动,获得了广泛的支持。这些案例也让我们进一步坚信,只有通过合作,民间公益组织才能获得真正的成长,进而在社会建设与创新中发挥更加实质性的作用。8 P4 T  k" A9 v: `6 a
9 a) d+ n. N3 Y5 j+ D5 |! g
  公益是指个人或组织基于价值观来实现公共利益的志愿行动。对于正在成长中的民间公益组织而言,持续的行动、专业的能力、合作的精神是我们应秉持的基本原则。(作者系中山大学公益慈善研究中心研究员)
# _& L  u3 Z6 R; R1 ]
8 d7 Z7 V% o2 E: v  胡小军 (来源:羊城晚报)
0 w& i* I7 @+ F6 {' J  W6 n( ~" v  v0 k& L5 D7 }" I

# J) a2 @( T3 x2 ^1 [8 P  D9 T) b/ i* w4 k1 ?: C5 I

& a0 x! g4 y5 s6 ?: \1 y
3 }0 A5 ~7 V/ L2 b
% |; e$ Q' ]6 A" L5 Q原文链接:http://news.sohu.com/20121010/n354597052.shtml
. c2 \& M3 e2 Q4 h5 P2 J. L( [9 ]5 j7 ?9 c7 X

4 J, k6 n" D* }8 Z7 L0 e; C' ^7 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QQ|李越老师直播间|清流社工网 ( 苏ICP备19044186号-1 )

GMT+8, 2025-8-27 04:15 , Processed in 0.122880 second(s), 11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