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嘉善力推“善心为老”找准“三社”联动切入点
9 a1 |0 x1 v2 _9 B, t5 f. v 2012年10月23日 07:55:11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 {8 B) q- n8 G
0 |7 a7 D0 G3 w$ ^ 浙江在线10月23日讯 社区是人们生活的基本空间,是社会的基本单元,也是社会管理的重点所在。作为全国首批“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市”,近年来,桐乡市从机制体制创新着手,着力推进城乡社区建设,培育民办社工机构,探索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因地制宜,探索和实践了“以社区为基础、社团为载体、社工为骨干,推动社区内各类社会组织之间、各种社会力量之间良性互动”的“三社”互动新模式,走出了一条具有桐乡特色的“三社”建设之路。 培育社工机构- a& g+ m9 N, H- J8 K- Z0 n7 m3 W
丰富社区服务内涵
+ M# X# |2 g" r" a 宽敞明亮的卫生服务站,便捷的“一站式”服务大厅,还有棋牌室、运动室、图书室、党员活动之家等各类公共服务设施一应俱全。近年来,桐乡市社区建设成效显著,不仅进入首批“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市)”行列,还有25个(次)社区被评为省“十佳”和谐社区、和谐示范社区、和谐社区。2011年底,桐乡市34个社区办公服务用房的平均面积达到了983.6平方米,远远超过了省、市提出的350平方米的要求和标准。2 L5 }3 z p. R
而在不断推进社区建设的过程中,桐乡市也开始逐渐改变传统的工作模式,尝试着通过培育民办专业社工服务机构,成立社区社会工作站,发展社区社会组织,开展社会工作专业服务等多种途径来协调各方关系,提升社会管理服务水平。2011年,在体制内,桐乡市在市社会福利中心建立了“夕阳红社会工作室”,在16个城市社区建立了社区社会工作站;在体制外,通过培育,建立了徐阿姨工作室、梧桐街道杨家门社区傅阿姨为老服务站、属家服务社以及七彩夕阳社会工作室等4家民办社工服务机构。涵盖为老服务、婚姻家庭、社会救助等多个服务领域,开启了桐乡社会工作实务的探索和运作,取得了初步成效。其中,徐阿姨工作室通过引入专业的社会工作理念,为前来办理离婚手续的夫妻免费提供法律咨询、心理疏导、关系调解等专业辅导和援助,成功劝和率达到35%,取得良好效果。
1 [0 F/ d0 i! ~5 S. Y" h “社区是‘三社’互动发展的基础,社工机构的出现与发展,不仅丰富了社会管理服务的内涵,更日渐成为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预防和解决社会突出问题的重要力量。”桐乡市委社工办社会工作综合科科长钱亚平说。
9 N" o y2 J/ R) I* U! w& o 培养社工人才
- Z" x, u& q! Z 提升社区服务品质
' j+ W! S: Y# m; A, h “不管是社区还是社工机构,任何服务的开展都离不开人。因此,社工队伍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群众接受的服务品质的好坏。”钱亚平告诉记者,近年来,桐乡市十分重视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建设,通过下发文件、出台社工激励政策等举措,提升转化从业人员,培育专业社工。截至目前,桐乡获得社工资格的总人数为253人,其中国家级为43人次,嘉兴市级为214人次,基本实现每村(社区)一名社工的目标。
2 w5 ^4 P; n) Z4 o- y* k 在广泛开展社工考试培训的同时,桐乡市还通过组织社工委成员单位成员以及专职社工赴上海、杭州、宁波等地考察,开展专题讲座,举办专题研讨班等方式,加强对现有专职社工的管理和专业社会工作引导,提升专业水平。此外,桐乡市还与浙江树人大学签订社会工作专业督导服务协议,聘请社会工作专家对社工机构及其开展的社会工作服务项目进行专业督导。并积极探索完善社工机构与义工队伍联动服务机制,把社工的专业优势和志愿者人数众多、乐于奉献、联系广泛的优势结合起来,实现优势互补,联动共进。如徐阿姨工作室和七彩夕阳社工室均在实践中逐步探索建立了一支规范、有特色的义工队伍以及一整套有效的义工管理机制,成为其开展服务的重要力量。5 _9 X9 O2 M* y- L: U* U
“以社区为基础,以机构为载体,建立社工、义工‘两工’联动机制,不仅可以发挥社工的专业优势和义工的群众优势,实现人力资源的整合,同时也可以提高社会服务质量,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更好地促进‘三社’发展。”钱亚平说。
0 L! } r7 {7 t5 ~! R9 k
R; Q9 D% \5 _7 \: Q( |; K0 ?2 ]3 X0 Z
$ l+ H$ G0 ^& C7 x' {0 @/ t- x! {- ^, @. J! b5 y; P# I
原文链接:http://zjnews.zjol.com.cn/05zjnews/system/2012/10/23/018894017.shtml; _: H6 l+ t6 v" t, m
5 z5 p8 N) G# o, y5 c9 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