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流社工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1738|回复: 0

[华南] 社工人才,请你留下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7-25 09: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社工人才,请你留下来

6 ~7 X3 M6 \1 G8 H9 u. ~$ n+ f      福建医科大学人文学院社会工作系主任谭卫华透露,从2010年-2012年该校社工毕业生就业状况看,基本不对口的高达77%,完全对口的13%就业学生中(不包括考研),有80%在广东发展,今年的状况也差不多。
1 e' F  l; f- r1 g$ M! t9 D  无独有偶。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社工专业毕业生对口就业的在30%左右,且绝大部分在上海、广东发展。继续深造、转行,成为社工专业学生就业主流走向。
; n+ H! D$ i+ h) h  一方面专业社工人才紧缺,另一方面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大量流失——这已成为社工专业教育的大难题。
& D) r) v& B" `; q& R% K  就学有激情,从业却卡壳0 `7 k2 t& L& F- `) _! T3 i- {
  前不久,福建师大社会发展学院社会学系主任杨齐福在该系大一学生中做了一项调查。对“结束大一学习时,对于社会工作有什么看法”的提问,学生大都表示很喜欢本专业。3 f  D  q: U) T, p$ b  {: |( D
  这份喜欢随着课业的进展与日俱增,特别是进入实践教学后。谭卫华说:“在实习期间,2010级学生想做事的激情很让人感动。”
* z. Y* W4 T# h/ N  既喜欢这个行业,也愿意进入相关岗位,为何就业的“临门一脚”出现偏差?! D! s$ T. A: U
  福建医大2013届毕业生陈颖今年参加了公务员考试。“真正阻碍对口就业的,是找不到专属的位置。”她说,“虽然有许多社区岗位招聘,但任何专业都可报考,对口的学生没有竞争优势。” & C( e+ r% p- K( ~1 t5 _4 ^$ [. ~6 }: S4 y
  福建医大社会工作专业2011级学生苏莉彬来自云南。和许多同学纯粹为了保底报社工专业不同,她就是冲着社工来的。
, W0 b6 Z/ d! j' e8 V6 k  “婶婶曾在香港从事过社工职业,她对我影响很深。经过高考后的职业性格测评,我比较适合服务别人。”苏莉彬将社工作为首选志愿。但是,学长的就业状况让她对未来有点担忧。
4 z) E: o  H: y4 K5 p2 L% C  师资匮乏是专业社工培养的一大缺板。福建医大社工专业在校生274人,专职教师只有6个。( X1 x- O+ K0 N9 I
  “为保证质量,每年本科生规模一直控制在30人左右。”谭卫华说,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规定,高等社会工作专业的实习时数须达800小时,为了让学生多接触社会,他们一直在调整教育教学计划。前两年以见习为主,鼓励大家多去社区走走,了解社会工作;大三开始尝试策划项目进入实践;大四上学期进行8周的实习,最后一个学期还有毕业实习。
5 Z6 h$ Z* Z4 y+ I& b( M  “由于本土社工机构少,而且社区对社会工作的认识不到位,教学遇到挺大的阻力。”谭卫华说,“我们等于在夹缝中寻找专业培育的土壤。”4 p& G1 x5 j, t$ J; @& j) ~: l
  目前,福建师大和福建医大通过与团省委、省妇联、康复机构、医院等合作,得到一些社工服务项目,以解决学生实践问题。
& j. V) E1 |2 A- R/ `1 K  市场潜力大,外流人才期待回归
( f7 d( R( f% R& Z6 W3 @  对毕业生外流,谭卫华觉得非常遗憾:“这是严重浪费资源。”
: f7 S6 [6 [, k9 x# C3 M  与福建相比,广东的社工从业环境较好。在广东从业2年的吴欣(化名)说:“福建的机构不多,岗位少,资金配套和制度不成熟。”5 Q5 K1 I  Z; {6 z  X
  在广东,专业社工服务已延伸到残障康复、禁毒帮教、社区矫正、就业援助、职工帮扶、纠纷调解、应急处置等领域,去年全省用于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投入达5.7亿元,同比增长一倍。今年,将增加约100家民办社工服务机构,总数达约400家。( Q4 D' }7 {0 [# V5 C' z4 L
  吴欣说,广东持证社工每月底薪3000元,福建在2000元左右。但她更看重的是,在广东专业成长快,能够得到来自香港、新加坡的督导的专业指导。
. V$ v+ u0 n) h/ D5 \  Y  目前,福建的社工岗位集中在青少年领域,社区矫正、残障、养老、医务等领域尚处在岗位开发阶段。福建师大社会学系老师张碧红说,在福州,专业社工服务机构不超过3家,学校与政府部门的合作项目多为短期项目。社工市场潜力很大,需求也旺盛,但无论是作为买方的政府部门,还是作为卖方的社工机构,在社工市场上都不成熟。2 ~; m# B' R% R) I
  不过,令人振奋的是,近来,有好几位在广东、香港、澳门工作的闽籍毕业生开始回乡工作,甚至有回乡创业的想法。2012年度中国优秀社工人物夏晋城回乡创办晋江市致和社工事务所的经历,给了他们信心。
* E& f% p& M4 K* m+ v  “如有合适的时机,我们很想回来发展。”好几名在广东发展的社工说。
5 s+ U8 ?5 [, b: R7 Q; ?  对于福建社工服务机构水平不高的现状,社工们有决心、有意愿去改善。* B* M+ _, C0 T" r) \9 e
  “希望能将这几年的所学所得回馈家乡,将好的理念和机制带回去,推动福建社工的发展。”王锐(化名)说。他正和同学策划回到厦门创办社工机构。
/ x2 H4 @) q0 W. \  ?0 T  记者手记>>>, h' t$ N( T' ]2 M0 f: B3 b
  拥抱回归社工
" h1 d3 D& |) Z1 L  外流社工有回归的意愿,对发展中的福建社工行业来说是好事。但面对未来,他们内心仍在挣扎。) `$ V8 P8 X( `+ S# p* U7 B
  社工教育工作者认为,必须依靠更多的社工服务机构,才能开发更多的就业岗位,吸引毕业生从事这个行业,进而提高社会认同感和社工的职业认同感。期待相关部门以开放的心态,伸出热情的双臂,拥抱这些有勇气下决心回归的社工,出台更多的激励政策,吸引更多有志于这个行业的人才。
" w3 K  y% O) w+ N; r
* _- b2 }5 W2 ?6 m' M# G* R来源:福建日报
7 _2 y! f5 U9 @  I8 H: A7 ?% X' e1 q, C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QQ|清流社工网 ( 苏ICP备19044186号-1 )

GMT+8, 2025-5-1 16:43 , Processed in 0.085656 second(s), 9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