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流社工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3608|回复: 0

[其他影视] 三傻大闹宝莱坞 3 Idiots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8-6 12: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清流文化 于 2013-8-6 12:08 编辑


【剧情简介】

         本片根据印度畅销书作家奇坦·巴哈特(Chetan Bhagat)的处女作小说《五点人》(Five Point Someone)改编而成。法兰(马德哈万 R Madhavan 饰)、拉杜(沙曼·乔希 Sharman Joshi 饰)与兰乔(阿米尔·汗 Aamir Khan 饰)是皇家工程学院的学生,三人共居一室,结为好友。在以严格著称的学院里,兰乔是个非常与众不同的学生,他不死记硬背,甚至还公然顶撞校长“病毒”(波曼·伊拉尼 Boman Irani 饰),质疑他的教学方法。他不仅鼓动法兰与拉杜去勇敢追寻理想,还劝说校长的二女儿碧雅(卡琳娜·卡普 Kareena Kapoor 饰)离开满眼铜臭的未婚夫。兰乔的特立独行引起了模范学生“消音器”(奥米·维嘉 Omi Vaidya 饰)的不满,他约定十年后再与兰乔一决高下,看哪种生活方式更能取得成功。                                    
       本片获孟买电影博览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配角(波曼·伊拉尼)、最佳剧本等六项大奖,并获国际印度电影协会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剧情、最佳摄影等十六项大奖


【影片】
  十年之后我们再聚,看看谁混得好谁混得差。——一个很老套的话,但是很检验人心。天才的命运并非如电影中那样光明,但是从心态上是更胜一筹。刻板的教育体制最终向天才屈从了,这是电影里才有的,我们愿意看到的积极的景象。歌舞剧的穿插就像女主人公的身份,调和两个不同价值体系,带来美好和希望。
  
  Part 1:令人喜爱的兰彻的一生
  
  兰彻,你是我的同学呢,还是更像是一个老师?
  
  电影的开场是一群游动的精子,通过生物现象,很巧妙的为我们展现了人类社会的竞争。要做第一名,电影里的‘病毒’(工程学院院长的外号)就是这样要求学生们的。对于会背书会学习的‘沉默者’,他就偏爱有加,对于成绩不好的学生,他在学生会上肆意的对他们进行冷嘲热讽。这是介于现实与理想之间的亚社会:大学。进入社会后,不但竞争,还要攀比。十年之前,兰彻他们害‘沉默者’在表彰大会上发言出丑,‘沉默者’发誓要让他们不再小看自己,于是订下了十年后的聚会。果然,电影倒叙的演绎方式,十年之后的他华丽地出场了,他纠集到了故事的两位主人公,首先就给了我们一个下马威:他有很新潮的手机,开着跑车,西装革履见老同学,可因为身材矮小、体型虚胖的缘故,华丽的西装反而衬得他像个小丑一样。至少,这些物件让他神奇十足。一比高下?谁在乎?兰彻早就忘了,他们也忘了,只有‘沉默者’还记得这件事,然而兰彻究竟在何方?于是他们踏上了寻找兰彻的路。
  
  为了出生,我们就需要赛跑,拼命往前游。这时候我们是一粒生殖细胞。
  上学了,我们又需要赛跑,老师都教我们要做好好学生。我们是学生。
  工作了,我们还是需要赛跑,向钱向车向房跑。我们是成人。
  也许走过了一生,我们还得争着挤着涌进天堂的大门?
  
  争夺,竞争,攀比。
  但总有人不这么想。
  或者说,有人持有不同的看法。
  这个人就是兰彻。
  
  一个学生一心制造直升机,院长因为他荒废正规课时而勒令其退学,打电话通知了他的父亲。值得一提的是,这本是一所工程电气学院,院长只注重应试分数,无视于学生将知识运用到现实的才华。再加上被开除意味着前途的丧失,再面临家庭和社会的压力,年纪轻轻的学生走投无路之下选择了轻生。如果说社会残酷,教育是不是更加人为的残忍。
  
  他丢下的直升机被兰彻接手造出来,不但试飞成功,还被装上了摄像头,在学校上下飞行。就在直升机飞上他的窗口,兰彻他们通过摄像头看到了一幕不敢相信的景象:他上吊了。寝室的墙壁上写着两个字:I Quit。我退学了。大家一起参加他的葬礼。兰彻站在院长的旁边,问‘病毒’:“好消息,院长,他们认为这只是自杀。”‘病毒’把他拉到办公室一顿训斥:“一个学生无法承受压力,你凭什么怪罪到我头上?”院长说学校排名从第28名上升到第1名,这就是教育的成功,也就是他的成功。他还提出:“难道你讲课比我好?”带着羞辱性质的,又将兰彻拉到了教室,要他去给大家讲一节课。兰彻自造了两个单词要大家去书上找,所有人包括‘病毒’都机械的把书翻来翻去。
  
  兰彻说:“你们都陷入了疯狂的比赛中。得第一有什么意义,你的知识会增长吗?不会,增长的只有压力。”“马戏团的狮子,你们会说这是‘训练得好’,而不是‘教育得好’。”‘病毒’在这方面无力驳斥,只能强调这里不是哲学课。
  
  ‘病毒’不但对学生心存偏见,还经常对学生的一些过错怀恨在心,伺机报复。影片的后半部分通过他和女儿碧雅的对话我们可以得知,原来他的儿子正是被自己逼死的。可他还大言不惭地对学生说:“我自己的儿子死了,第二天我照样上课。”亲手断送年轻人的前途和希望,而且从来不会意识到自己的暴力和毁灭,任性而为。在大学这个独特社会圈,可以说是一个毫无师德的暴君。
  
  因为法函和莱具是兰彻的好朋友,三个人在‘病毒’女儿的婚礼上做了很冒失的事,‘病毒’写信给他们俩的家长,告诉他们的儿子不要再和兰彻来往,并以挂科相威胁。好笑的是‘病毒’两封信是左右手同时写的,这个喜剧因子并没有让《三个傻瓜》变成矛盾的黑色幽默,而是更加淋漓尽致地反映出‘病毒’丑恶的一面,使他更加的丑角化。
  
  这本来是兰彻和‘病毒’的矛盾。但这条矛盾的铁锁随着剧情的发展,在不断的变化,延伸,伤及无辜。最后的莱具也是因为被逼退学才从院长办公室窗口跳下去的。后来在兰彻和同学们的帮助下,莱具恢复了健康,要回到学习生活中,要面对考试,‘病毒’一心要惩罚莱具这样的差生,于是挖空心思编写了一套高难度的考卷,试图让莱具挂科,无法毕业。身为堂堂院长,非但不关心培养学生的才能,反而因为个人的偏见,刻意去迫害自己的学生。影片于此的描写都是间接地,最明显的却是莱具喝醉了跑去‘病毒’的门口撒尿,单方面着重刻画了受压迫的一方反抗的呼声,做法不俗套,还很为广大学生解恨。
  
  不知道‘病毒’的残暴在他有生之年的教学生涯中,曾经直接杀死了、或者说在精神上扼杀了多少天才的生命。
  
  好在莱具有了觉悟,得知兰彻和法函在碧雅的帮助下冒险偷走了‘病毒’的试题,他并不为此感到欣喜,相反,他将试题答案揉成一团,潇洒的丢掉。莱具的表现仿佛是自杀之后的重生。至少,他获得了自信,求职面试的时候才获得了成功。
  
  可是‘病毒’就不肯原谅两个偷试卷的学生,躲在门外偷听了他们的对话,叫了警察,闯进门来用雨伞狠狠抽打兰彻,而一边的警察都没有先发的惩罚行为。‘病毒’的大女儿就在这个时候临产,是兰彻他们‘不计前嫌’,也是在碧雅专业的帮助下,动用智慧和所学的知识救助了‘病毒’的大女儿和她的小生命。这个情节不容小看,我们要学知识,知识一定具有现实意义。知识能够救人,这难道不值得我们欣慰么。
  
  兰彻的思想是新时代人对于幸福和真理的追求,‘病毒’代表封建僵化的权贵体系。
  
  不论是品德上,还是认识上,从最实际的行为和效果来看,兰彻这么一个学生,才是真正令人肃然起敬的老师。教育是以培养人才为根本的,并不是考试求第一就是教育的成功。
  
  与其说他‘淡泊’,更准确的说他应该是‘明志’。因为他不但有人性和天然的想法,还有属于自己的一套学习方式、对成功的定义,不能只是感动于他对朋友的真诚,人生哲学的认识高度,还要看重他对生活的热情,对理想的追求。
  
  他考过第一,不是靠死记硬背。
  
  他挑战过院长,却不是叛逆青年。
  
  他让碧雅的未婚夫丢人现眼,但是为了碧雅好。碧雅最后应该会选择他,而不是那个随时用标价来衡量周围一切、为了一个戒指就骂她的吝啬未婚夫。
  
  他靠自己的思想创造生活,还用来开导身边朋友,有说教的嫌疑,却让他们找到了真正属于自己的幸福。莱具瘫痪在床的时候,他一心一意守候着直到莱具康复。就连莱具的父亲也是在关键时刻有了他的帮助才及时脱险的。法函准备给一家摄影社投简历,迫于父母的意见,不敢行动,是他悄悄替法函发了信,带来了好消息。
  
  是这样一个令人喜爱的兰彻。一个聪明好动的学生,一个真诚善良的恋人,无私奉献的朋友,一个挑战权威的斗士,一个敢于追求自己的人生理想的天才。他的想法和故事深深地打动了我们。也许他眼睛大得像甲亢,但我们就是觉得他像裘德洛一样帅。也许是因为他耍宝的舞蹈,给我们带来了比憨豆深刻的欢笑。也许是因为他的结局,我们发现戴上眼镜的他那么像吴彦祖。其实,主演Aamir Khan已经有四十岁了。被‘病毒’揪着去教室讲课的他,低着头像个做错事害羞的孩子;老师不收他的试卷,他灵机一动,搅乱了桌子上的试卷再混进去自己的,一声怪叫就逃跑了,留下头大的老师;第一次进学院大门,他一身清纯的打扮都深入人心,用铁勺连上电线去电学长,他那么孩子气的抗争的眼神,与被电倒在地上杀猪般嚎叫的学长,一个个令人捧腹的特写!
  
  喜欢这样一个兰彻。
  
   Part 2:男主人公的结局合理吗?
  
  兰彻,你是田园隐者呢,还是更像是一个无所畏惧的浪漫骑士?
  
  
  电影采用倒叙的方式,其间因为悬念和误会而高潮迭起,也不乏笑料,始终无法得知现在的兰彻到底在过着一种什么样的生活。
  
  作为一个观众,而且带着一些共鸣,我十分关注兰彻。
  
  他的一生,是遭受现实打击之后的悲惨?是改变了自己的想法,顺应社会,变成芸芸大众的一员?
  
  我没有太好的奢望,只是求结局不要太惨。哪怕一个生活贫寒的兰彻我也能接受的。
  
  也许是因为内心的取价和选择,特立独行的人一般不会怎么大富大贵。
  
  敢于说实话的人更加不见得好终。
  
  更甚的反抗角色,他们的命一般可以用悲惨形容。
  
  但是电影《三个傻瓜》中,男主人公兰彻是有所追求的人,生于印度不等于就是圣佛那般清心寡欲。爱情和理想都被他碰上了,这十年来,他到底发生了什么。故事的另外两位主人公法函和莱具,一样在担心这个问题。
  
  第二个兰彻会出现的地方没有见到兰彻,是兰彻的‘家’。绕过群山到达目的地,一幢豪华的大别墅映入眼帘,兰彻似乎是很阔绰的大财主。此章节,导演故意制造的第一个误会。当两位主角看到此兰彻非彼兰彻,观众们大概也灰了心,甚至失去了继续看这个片段的兴趣了吧。可是我们两位主角发现了一个很大的谜团:墙上的毕业照的确是和他们一起照的没错,只是照片中的兰彻人像被剪下来换成了眼前的这个兰彻!这可不可能是谋杀?看着两位主角惊恐的表情,我们也会想到如此:真正的兰彻被这个人杀害了,然后瞒天过海,取代了兰彻!甚至兰彻父亲的葬礼也是一个冤情?这时候,‘假兰彻’从柜子里架出了一把枪。而我们的两位主角不甘示弱,情急之下居然抢到了‘假兰彻’父亲的骨灰盒。他们扬言要将骨灰倒进马桶里,‘假兰彻’怕得要命。最要命的是莱具发现手上拿的骨灰盒是空的,真的那个还在桌上。这一段‘假兰彻’的情节又喜剧又紧张又悬疑,只是一个小插曲,虽然真相大白,离最终的答案遥遥无期。
  
  眼前的假兰彻才是真正的兰彻,他们所认识的兰彻才是一个冒名顶替的人。他们的朋友兰彻只是顶替真正的兰彻去上学读书,为了赚一张学位证而已。
  
  真兰彻是一个财主的儿子,他说自己有了一纸文凭,就不再受到别人的嘲笑了,这一小事说明教育和学识在印度人民心中的地位了吗?不。这更加批判了人们对于教育的肤浅认识!文凭代表什么,财主的儿子利用兰彻得到了它,于是就有文化有知识了,想一想这种现象不可笑吗?这不是财主儿子一个人的愚昧,也是广大群众对于文凭的迷信,对教育的扭曲!
  
  在‘沉默者’开车前去山区寻找兰彻的路上,法函心里述说着这样一段独白:“我突然对那个家伙(兰彻)肃然起敬。大多数人上大学只为混个学位,… …他上大学是为了学习的乐趣。”
  
  而现实生活呢。法函也想到了:“没有学位证,就没有工作,没有社会保险,……”什么都没有。兰彻的境况可想而知不会很荣光,这就是为什么这十年来杳无音讯的缘故吧,可是作为朋友,怎会嫌弃你,就因为贫穷么。两个朋友不离不弃,一定要找到兰彻。
  
  于是他们又去下一个目的地,拉达克,‘沉默者’一听就露出了笑容,因为那里是一个穷困山区吧。好吧,结局我们似乎都猜到了:兰彻很贫穷。如果物质的富裕就能让‘沉默者’觉得胜利,尽管让他胜利去吧。
  
  可是他们先去了碧雅的婚礼,带走了碧雅。经过一番艰难的抉择,碧雅最终选择了坐上法函的车,一起去见兰彻。
  
  我们见到了兰彻。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帅哥美女大团圆了,还有什么好争论的。爱情难道不是超越一切世俗的归宿么。
  
  他是一个乡村教师没错。清贫乐道没什么,人格的高尚不是用金钱能够衡量的。就像财主儿子的文凭。
  
  兰彻,无论你遭到世俗的如何奚落,你在我心中都是一个值得敬佩的人。
  
  看到这里,观众会产生极大地的精神共鸣。这和我们中国的清廉文化很是接近。
  
  关于兰彻的一切,似乎也本该就此完结。
  
  可是和朋友们一对话,所有人都发现,原来早在之前‘假兰彻’那一段,‘沉默者’提到的要前去拜访大科学家杜望是一个伏笔,——敏锐老练一点的观众或许早就猜到了,根本不是什么巧妙之处——既然观众在获得真相之后,为兰彻这一人物产生了共鸣,那么这一段‘杜望’的情节安排又有什么意义?何必让兰彻获得最终、绝对的胜利?
  
  这个结局简直让一部这么好的电影流于庸俗的讽刺和简单的歌颂了吧!这大抵是励志片的通病,容易将好好地理想毁灭成故作高深的煽情。
  
  其实不然。
  
  我们可以就电影所体现的价值观来分析,《三个傻瓜》的结局到底是不是一个败笔。
  
  
  
  Part 3:《三个傻瓜》折射的新一代价值观
  
  电影的两大思想观:
  
  人本的:(自由,人性,乐趣)
  发展的:(理想,价值,成功)
  
  假如男主人公最后是在一所乡村小学,过着清贫淡泊的生活,这个电影就不再有‘让文艺青年解恨’的嫌疑了。不和他比富裕,因为不是一个维度的东西。活着、拼搏,不是为了比。别耻笑个人天性,别轻视物质财富。
  
  我看完第一遍也是这么想的,觉得这个结局太理想太美好,是不是陷入了‘用功利来对抗功利’的局限了。我很希望男主角最后平平静静地做一个普通老师,然后任由老同学用金钱去衡量他,他一笑了之的表情该是多酷!
  
  抨击刻板教育制度的主旨思想在电影前半部分就已经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了的,喜欢发明创造的学生被逼上吊,被劝退学的学生难以承受家庭和学校压力而跳楼,院长为了打击学生,就故意出高难度的试卷好把学生弄挂科,公报私仇。后面的就是理想化了,有抬高正面人物,嘲笑反面人物的嫌疑。我也在想,如果后面兰彻没什么‘400项专利’没被‘日本专家抢着要’,默默无闻地当一个乡村教师,可能人格会更纯粹一些。那种过于风光的命运和结局,取价仍然是建立在‘名利’之上的。但是也可以从另一个角度去看:我们的主人公似乎并未拿自己的荣耀来自诩,以至于老同学不知道自己千方百计要拜访的伟大科学家就是他。  
      
  这个电影没那么简单,人物结局存在很大的争议。(很高兴有一个网友和我讨论关于结局的问题。)兰彻说过,他要成功。而且他还和病毒交谈过,谈到了什么才是成功,第一名只能是一个人,其他人应该被判死刑么,之类的话。
    
  那么,电影结局按照我刚开始的想法,写兰彻安贫乐道,那就不符合他的思想了。我,或者我们的同胞们,受到儒家的思想,似乎是更喜欢安贫乐道的人。  
  
  但是别忘了主人公有主人公自己的想法,他会成功的。他那么聪明。第一天来学校报道就用物理学教训了一下那些为非作歹的学长;花了几天工夫就做好了一个小直升机,还带摄像头的;考试第一就没什么,但是最后能活学活用,用自造的‘病毒’发电,帮助病毒的女儿剩下小孩,这难道不是他的才华,通往成功的才华?  
  
  当然,我更看重的是兰彻对于人性自由的理解。  
  
  其实另外两位主角并没有什么功成名就,只是说一个生活条件好了,另一个勇敢的做自己喜欢的工作,然后小有建树,发行了自己的作品。  
  
  不需要太多建树,我觉得他们做了自己想做的,那就是幸福!  
    
  Part 4:电影的艺术表现手法
  

  1,关于歌舞。
  
  这是印度鲜明的、旗帜性的文化特产,觉得欢喜觉得热闹也好,受不了歌舞剧的存在也罢,但当你看到女主角看到电视里的人都变成了兰彻,她美好的幻觉,反映了她心中对兰彻的爱恋,这是一种建立在精神上的爱恋,以至于虚实交替了。实线是男女主人公之间生活中愈来愈深刻的爱情,虚线是两人在女主人公的幻觉情景中的舞蹈,舞蹈最能表现人物内心欢喜的意向,这是最直接最奔放的热爱啊!可是迫于父亲与兰彻,两种价值观根本的对立和矛盾,碧雅也只能将这份爱情藏在幻觉中。后来,她明明两次看穿了未婚夫的丑恶嘴脸,为什么还会有一次婚礼?我们是不是忽略了,这十年来碧雅,一个追求真挚爱情的女人,她的寂寞和痛苦?而这一切又是谁造成的呢?碧雅的逃婚为什么那么艰难决定?朋友们,你们自己去体会一下吧。
  
  舞,能不说是导演的巧妙演绎方式么?
  
  
  2,关于画面的处理。
  
  这个细节出现在大家去莱具家里的场景。整个画面变成了五六十年代的黑白片的效果,甚至导演还加入了一些黑点浮动在画面中,‘古典味’十足!这个古典味,其实是在反映莱具的家庭环境,那种经济贫乏,文化认识落后的贫民阶层的生活!单看莱具的贫困的家庭,母亲穿了一件花布衣服就是个很大的事情,这种黑白的场景是在强调相对于彩色世界的贫乏与卑微。一个瘫痪在床的老父亲,一个待嫁的姐姐,一家几口等着自己将来当工程师养活,这样的生活能不让莱具感到灰暗么?只有除了这个家门,世界才回到了正常的色彩!我们完全可以通过导演对画面的处理感受到莱具这个人物内心的冲突和困苦。他之所以选择轻生,是这个黑白的旧世界让他不堪重负,院长勒令他退学,并要他背叛兰彻,是一个导火线。他无法承担家务,也没能完成学业,失去了未来,他不愿意背叛兰彻,种种压力之下他才选择了跳楼。从不愿背叛兰彻这个角度来看,莱具生性懦弱只是环境造成,但骨子里,是一条铮铮好汉。
  
  影片对于兰彻是直接描写,而对于碧雅、莱具、法函、‘病毒’,都是间接描写,可每一个人物都有自己特殊的喜怒哀乐,形象鲜明!
  
  Part 5:电影名称的不同翻译
  
  三傻大闹宝莱坞。这是一个十分庸俗的,带有迎合商业性质的翻译。除了版权所有,与电影没有任何关系。
  
  寻找兰彻。这是我最为认同的名字。十分符合电影的故事内容。
  
  三个傻瓜。这是我习惯用的称呼。代表世俗对天才的误解。
  
  三个白痴。‘白痴’这个说法很夸张,但是有额外的效果。
  
  
  Part 6:一些电影之外的问题

  
  有时候看到别人穿着名牌西装、开着豪华跑车、身边有漂亮女伴,心里很是羡慕。恨不得一夜暴富还一掷千金。但是我也知道,我有清醒的时候。
  
  我明显是偏向于电影中自由和淡泊那个单一方面的。但是清楚可见的是,我多么的喜爱这部电影。
  
  印度和中国相比,谁在教育上是优胜一点的呢?胜败并不是我们所要的答案,我们只是想对我们的民族做一个反思。
  
  在做实习老师的时候,我准备了四个问题给我的学生,打算在离开的时候问他们。也是没有一定的答案,但是帮助一下他们了解自己。
  
  1,你喜欢哪门课?
  
  2,你将来想做什么?
  
  3,你觉得什么才是成功?
  
  4,如果别人认为你那不是成功,你会为了别人的看法而改变自己的选择吗?
  
  电影的社会意义:你可以过怎么样的生活?
  
  男主角的年龄也很值得讨论一下,就像有人总结出来一共有25个明星长得像他。
  
  中国电影产业。宝莱坞不再是我眼中的山寨半好莱坞了,我感到了一种看电影的快乐,看人生的启发,同时,我也不由得担忧起中国电影的前途了。这也是大家担心的问题。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会员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QQ|清流社工网 ( 苏ICP备19044186号-1 )

GMT+8, 2024-5-2 18:09 , Processed in 0.062968 second(s), 8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