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流社工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1000|回复: 0

[时评] 社工困局:有项目就能活,没项目就得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0-23 09: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社工困局:有项目就能活,没项目就得死

) _0 `* V4 J0 a& c" s& [4 V8 }
自从2008年第一家社工机构落户济南,6年间共有5家社工机构注册成立,仅有220多名专职社工,这个速度不能算快。除了民非机构注册难外,能否拿到政府购买项目已经成为社工机构能否生存下去的关键。社工组织“积成社”成立两年来,在今年8月终于拿到了第一个政府购买项目,该组织负责人感叹,“如果没有项目,就没有钱招聘社工。”“有项目就能活,没项目就得死”,这已经成为各个社工机构面临的共同难题。
  社工发展9 n5 z' j+ h4 D- h7 a
  资金和政策是关键
/ D- H8 g& f- u" ^
  济南社工的发展走过了6年的时间,已经走入了主要依靠政府购买阶段。据记者了解,包括七里山街道“快乐老家”、芙蓉街社区的“传统文化保育”等项目都是近两年来政府购买服务的代表。“这和6年前已经大不同了,那时,我们的项目主要依靠私人投入。”山东大学社会工作系副教授张洪英说。
, z* u! b$ Y8 Z& z5 Y" L  济南基爱社工协会(以下简称基爱)总干事孙成键说:“目前基爱有15个项目正在运行,在建的3个,全职社工35人,目前政府采购接近100万元。”" R# `8 ?$ N! H9 A+ L
  张洪英不单是老师,也是基爱副理事长、社工督导。她说:“目前,组织也采取了一些办法,加大对社工的培训和监管,招聘的社工要保证质量,以保证提供服务的专业性。”张老师说:“我们还会对相关项目进行督导和评估,以保证服务质量。”
  谈到社工发展遇到的困难,张洪英介绍,资金和政策是关键。“目前济南有5家社工组织,且呈现快速发展的势头,希望能够出台一些具体的规则,规范行业的健康发展,避免行业内部的无序竞争。”张洪英说,“由实习生、志愿者代替专业社工是万万不行的,那是自绝生路。”
- B& z3 \; k" n* H  “政府政策的稳定性和持续性,是社会组织健康发展的制度保障,项目对政府购买的依赖性太强了。”张洪英说。# B+ F  l, ]) V% p- V# d) h
  靠政府购买服务8 d2 s$ h% R: @) T% ]
  不确定性较大
2 W  g3 f) Z& W/ t3 d
  积成社也是在民政局注册的社工组织之一,2011年成立,目前有4名社工。据积成社负责人唐斌尧介绍,该机构今年8月份和槐荫区民政局签订了一个社区社会组织的项目,该项目总计5万元,为政府购买。目前在营市街的几个社区开展社会救助、兴趣爱好、环保等活动,这是该机构拿到的第一个政府购买项目。0 M1 Y. R# ?3 k" y
  唐斌尧透露,目前该机构正和市中区几个街道进行项目洽谈。“如果拿到新项目,我们准备招募更多的社工,现在不是缺社工,缺的是项目。”唐斌尧说。
2 F; G" R+ c; ~9 L" S6 ~  济南山泉社工社会工作服务站(以下简称山泉)则代表着另一种模式。山泉2008年成立,自2009年首次拿到政府的购买项目,目前共有59名专业社工。据山泉理事李通通介绍,山泉主要以“岗位购买”的形式,在救助站、福利院、社区居委会都有专业社工服务人员。
! f$ X$ O' F# Z. }' b3 p  “今年历下区民政局追加购买了社工,总计有28名社工在历下区各居委会服务。”李通通告诉记者,“我们的项目也是一年一签,政府会对项目进行评估,运作成熟会续签,这对我们的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想拿到政府项目不那么容易。”
5 D( @) X- l( m+ A2 Q  S- D7 G. M  李国青透露自己的担忧,社工是一年一签,如果没有项目或者项目中止,可能面临无事可做的情况。孙成键则认为,项目一年一签,不确定性较大,可能随着主管领导的变更而中止,而有些项目需要两三年或更长的时间才可以见成效。
* V# c! i. q' C- J7 b  济南社工协会会长苏福生表达了自己的看法:“政府的资金投入稳步增加,基本上每个机构都能拿到政府项目。”5 \" F) ^$ ~" c0 H
  “目前的社工组织主要依靠政府购买服务,不确定性和变动较大,可以尝试动员社会资金、慈善人士、国际NGO组织资金的支援,使得机构资金来源多样化。”张洪英则提出了自己的思考。
  _- x3 C, T. p# N0 E$ F  另据济南社工协会负责人陈莹介绍,目前济南共有5家社工机构,全部是在民政局注册的民非组织。“除了注册程序比较复杂,更重要的是项目包干,每个社工项目平均3.7万元,而且项目资金还包括在内。”陈莹说,“专职社工缺口很大,按照西方发达国家的标准,济南缺口达万人,发展空间依然很大。”
  服务样本>>
# b3 p5 V" E# j& F5 M( X0 W9 X  60多岁老人聊起了QQ
1 Z- E8 j3 _, Q0 U% d+ m
  在七里山街道办事处七东社区,走进二楼,一曲颇具岭南古风的乐曲传来,在二楼一间老年活动室,四五个白发斑斑的老人分别操着二胡、口琴、小提琴,没有指挥,但配合得相当默契。一曲奏完,一个背着二胡的老人正准备回家,老人姓钱,是社区“彩虹艺术团”的成员,今年85岁了,这个团最小的成员也有60多岁了,他们每周有两天聚在一起合练。
# c7 T* y* M- F7 @7 ~' \  这就是七东社区社工服务中心所组织的“快乐老家”项目,是众多老人服务项目中的一个,隔壁是一个电脑活动室,摆着两排电脑,十多个老人各自操作着手中的鼠标、键盘,有的在下棋,有的在打桥牌,还有的在QQ聊天,全然看不出他们都是60岁以上的老人了。
2 t+ f0 f. ~8 d) H$ {, J; p  这仅仅是该社区所组织的活动之一——“银发少年”电脑班。此外,粤韵社、快乐编辑部、博弈书画苑也开展得有声有色。
1 G! k  f0 |1 V& R  李国青是这个项目的负责人,也是基爱的专职社工。李国青介绍,项目开展两年多,服务的老年人达到4000多人次。“七里山街道所属的7个社区都有我们的社员,年龄最大的达93岁。”李国青说。
  社工现状>>3 ]2 v6 ?3 ~$ S5 B1 \. \
  本科社工月收入1500元
& E, v# `! U0 g( \
  整个社区有400多个长期会员、7个活动项目,只有一个社工,这就是李国青的工作现状。当记者问到待遇时,她说,一个月1500元,合同是3年一签,很多人做了一两年就走了,尤其是男生。记者询问了山东大学社工专业毕业的研究生王世翔,他显得一脸无奈,他说:“班上的同学大部分都没有做社工,没办法养家糊口。”
4 t7 h* C+ c0 Q. R  D0 f  谈到工作中遇到的困难,李国青说:“人员太少,忙不过来,整个项目都得一手操办,包括项目策划、实施、拉赞助等。资金也很紧张,七东‘快乐老家’项目一年总共是5万元,这还包括自己的工资。”此外,社会对于社工的认知、认可度很低,很多人不知道社工是做什么的。9 T3 `2 e, `( o2 {6 d( j) k6 W
  据李国青介绍,2011年自己应聘来到这个社区,负责这个老年人活动项目,见证了它的从小到大。谈到今后的打算,李国青说自己还想读研,今后可以更好地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
来源:齐鲁晚报
7 A6 {: @9 |6 R; U2 D0 W& y9 r8 `
% p) s- S( l5 z# w# {& z% U2 E# G5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QQ|清流社工网 ( 苏ICP备19044186号-1 )

GMT+8, 2025-5-2 07:27 , Processed in 0.043492 second(s), 10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