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流社工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959|回复: 0

[交流] 督导知识之督导成效与尺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2-11 09: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粤清流社 于 2013-12-11 09:35 编辑 9 y; z; _. X9 U- f6 r! B* j
6 }$ l" i% A, G: A5 k
                   督导知识之督导成效与尺度
. k, {' J- C) n; k- l
0 K& g3 _8 ?6 P
5 ]+ C" i. y6 _6 G
     社会工作服务需要督导,这是行规。一线社工要承担家访、个案、小组、社区活动、社区专案等工作,每天面对的是有困难、有问题的弱势群体。这些弱势群体之所以贫困、弱势,有个人原因(生理、心理、人际)和社会原因(制度缺陷、政策限制、福利不足、人为因素)等等。调研评估、资源链接、心理辅导、解决困难、安置服务等等就是社工的主要工作模式,每天跟弱势群体打交道,跟困难、问题、负面环境打交道,跟人们的心理和情绪垃圾打交道,难免会耳濡目染,负面的情绪和心理,开展工作的困难与阻碍积累下来成了社工自己的问题,因此需要专业督导提供支持。
; T3 S; B* p' v
    专业督导则是实务经验丰富的资深者,具有相当的能力和水平才能够当此重任:
    第一是专业督导必须发挥行政性督导作用,这作用并不限于机构管理,督导必须熟悉我国政策法规和社情民意;熟悉国家、省、市、区、街具体的政策和正式资源,也熟悉非正式资源如亲友好友、志愿者、邻里互助、社会慈善资源等等,有能力、水平为一线社工做出资源分类、资源整合、资源调动的具体路径指引,协助一线社工快速了解资源分类、流向,指引一线社工做好正式资源与非正式资源的链接,提高服务成效。
   专业督导必须对于服务开展的场域的具体民情社情有专业的深刻理解,深谙宏观结构性取向对于拓展服务满足社区、院舍、学校、企业、医院等社会工作服务开展的场域的重要性,深刻理解不能照搬和抄袭外来的社会工作理论和模式,必须从本土与本色的角度去开展服务,才能尽量避免一线社工由于年轻和想当然带来的服务中对各方关系(基层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辖区机团单位、志愿者服务体系、媒体等)处理不当的摩擦和碰撞。
   一线社工的服务会不会出现摩擦和碰撞,与督导的具体指导存在必然联系。因此做调研的不仅仅是一线社工,如果督导不参与调研,不做社区漫步和社区探访,不深入督导辖区的正式资源与非正式资源的情况,不予合作方打交道,不参与三方沟通交流会议,不参与项目接受评估的过程,督导对社工有针对性的引导和成效就不可能有理想的状态。熟悉政策法规和本土本色,应该纳入行政性督导的能力与水平进行考量。
   第二是专业督导必须熟悉和了解督导对象才能发挥支持性和教育性功能:即必须了解社工的个人和专业的实际情况并作出有效督导。专业督导具有支持性的功能,对社工要做服务过程产生的负面心理情绪的疏导,还需要协助社工做职业生涯规划,这些固然是重要的,但还要与发挥教育性功能相结合,对社工的专业能力的提升也不能停留在微观层面。在评估中我发现有这样的情况:督导很用心,对每个个案都有具体的指导意见,但是员工的成长并不明显,而且有不断回到原点的状况,在完成评估任务后我有专门对这位负责任的、一直在聆听评委与社工交流的香港督导的交谈,提醒他要关注到内地社工的香港社工的区别:
   香港社工无需考证,但是门槛高——社会工作本科以上学历,服务一年之后在香港社会工作注册局注册为社工,这就决定了社工的理论素质和服务经验是有一定基础的,非社会工作专业没有经过几年专业浸泡的人不可能成为社工,对于具有几年专业训练和一年服务经验的社工,专业督导可以关注微观技巧;
   内地由于社会工作发展迅速,社工需求量极大,大量的非社会工作本科学历的年轻人通过考证成为一线社工,他们没有大学四年严格的专业训练(主干课程:社会学概论、社会工作概论、社会心理学、社会调查研究方法、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社会政策与社会行政、社会保障制度、社会福利思想;专业基础课程: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统计学、SPSS软件包运用、临床社会工作等;实务课程:老年、青少年、家庭、企业、残障社会工作等等),只是在考证时读过了融合几十门课程的两本书《社会工作综合能力》和《社会工作实务》,多为记忆的方式(客观选择题)就进了这个门槛,如果按照香港的模式去督导,就必然面临这样的情况:每次个案督导社工都有进步,但是第二个个案开启又回到了原点,这有点像普罗米修斯吧?督导非常劳累,社工进步不大,究其原因就是基础问题。
   对不了解什么是社会工作,没有专业基础的人来说,在督导指导下亦步亦趋做服务是可行的,但是对于专业视角的服务对象群的知识,生理心理和社会的分析评估,服务对象的分层和分类服务就有难度了,所以督导必须同时兼顾“土壤改造”,提升非社工专业毕业的一线社工的专业素质(理论、方法、技能的训练),才能达到比较理想的效果。关注服务的微观技术的同时必须给一线社工具体补课(不是大一统的培训,而是针对该社工服务的具体领域:例如老年板块要了解老年人生理、心理、社会老化的理论和分析的技巧;区分老年中的有能、半失能、失能老人的数量、结构;开展具有针对性的服务);项目化还是碎片化,需要督导给社工更多的指引。
    从评估反思督导成效,无论是香港督导还是内地督导,都有那种签名式的督导、开会式的督导、报到式晃悠型督导充斥其中,让我有忧虑。于是不断提醒社工,开个案必须有督导签名同意,如果没有督导同意,个案过程出现任何问题社工负责,如果有督导同意,个案过程有问题共同担责;督导不是每天都在也没有关系,电话、邮件都可以,然后补上说明,一个负责任的督导是不会以忙为理由拒绝专业责任的,因为你可以选择做还是不做督导。一线服务不需要所谓的学术型、学院派督导,那是做研究用的,可以做项目规划的顾问,不能做一线督导,这也是价值观的问题。
   试想想,一个从来不跟社工一起拓展和社区探访,从来不在实务中手把手教社工如何做直接辅导的督导,一个从来不参与服务场域三方沟通交流会和专业评估的督导,如何发挥专业督导的行政性功能,带领社工在领域里拓展?
   内地社工队伍年轻,专业门槛低,专业素养有差距,加上需求大导致业内浮躁和流动加剧,无法在社区很好地扎根;如果再碰上签名、会议、报到式督导,社会服务的质量如何保证?具有实务精神的香港督导,从深圳到东莞、中山、广州,为内地督导开了扎根和踏实的督导先河,伴随着内地对香港督导需求的加大,越来越多的香港督导加盟到这个行列,于是签名型、报到型香港督导也偶有出现,有些城市和某些站点也有督导出现的时间不足半小时,又匆匆赶场到下一站点。这种赶场式、会议晃悠式督导不值得让服务机构付出高昂的督导费用。机构规范、服务规范、社工规范,有必要增加一项:督导规范。无规矩不能成方圆,这是社会规则。
   评估过程中的督导成效与尺度,也成为我关注的问题。因此建议社工机构慎重选择督导,避免报到督导、签名督导、会议督导混迹其中,没有兴趣和能力领着社工在服务场域做实际开拓的督导的名不副实。督导在社会工作服务中被当做高级智囊,付出的薪酬是社工薪酬的多倍,必须物有所值。期望每个社工机构都有精明的选择,每个社工都明白善用督导资源对于提高服务质量和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 j+ L/ [9 I4 x4 ?( I' n+ A7 ~
! Q7 K& P4 q6 J' _' D0 x7 j3 Z6 E  B$ s; E' Z; n; A' _
原文链接:http://cncasw.blog.163.com/blog/static/16913796820131011115851457/
7 q% X  p% g" j2 a4 r9 `2 U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QQ|清流社工网 ( 苏ICP备19044186号-1 )

GMT+8, 2024-5-10 20:14 , Processed in 0.045993 second(s), 10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