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流社工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1414|回复: 0

[交流] 督导知识之社工督导案例:社工若发现儿童模仿性行为该如何应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2-19 10: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督导知识之社工督导案例:
6 h0 S1 v0 j' s0 _( L) y, t             社工若发现儿童模仿性行为该如何应对
9 M  m# Y, ~4 w6 ]
1 w  T2 q# X5 X: {) M0 {
( {- z; n5 S& A" z& V

" e% s# g# t" c4 Z1 }( e    问:社工发现,小学高低年级学生同寝室,同性之间有模仿性行为玩闹的现象,社工是否该介入?该如何介入?
   
$ A# ?2 L( H2 V$ H$ x   
答:这位同工提出的其实是儿童及青少年的朋辈影响问题。在社工的介入工作中,其中一项是必须考虑服务对象的成长周期,根据不同年龄对象的特质及发展需要,评估其问题的性质及严重性,同时设计合适的介入目标及策略。

: _/ v! Y7 k( K. h/ k7 |$ S    根据艾里克森的社会心理发展阶段理论,以个人“自我”(ego)的发展为中心,随着个人在成长中与社会环境的互动,一方面,自我在不同阶段的成长希望从环境中(特别是在人际关系上)获得满足;另一方面,个人亦必须承受社会的期望(遵守社会规范)与限制(禁止任意妄为)。不同成长阶段个人在社会适应方面产生不同的心理困难——成长阶段的发展性危机(developmental crisis),亦是个人在不同阶段的成长目标。个人通过面对这些成长挑战,超越成长危机,可以发展出更成熟的自我。$ m" B; O2 }: A4 i0 E# |  Z
    小学生一般是6~12岁的儿童及青少年,这个阶段的儿童开始了较系统的学习期及群体生活,会害怕受到同辈排挤。他们必须学习生活中的各种规范,尝试去适应和服从,以更有效地表现自己。他们身旁较年长的人,包括老师﹑父母及其他较年长的孩子,皆可能成为其模仿的对象。此阶段的儿童所面临的危机则是过度地感到能力不足和自卑。他们会因自觉“能力”不足,特别是在与同辈比较而自觉不如人时,或者得不到成年人的认同时,会产生自卑心态,形成退缩﹑孤立、偏执的个性。反之,若儿童自觉发展出了足够的能力﹑智力和技巧,则会初步培养出对工作的爱好,领悟与人分工合作的意义,为将来进入社会做良好的准备。3 t" V! ~6 k# ]& h) l
    12~20岁是青春期,青少年身体快速成长,性机能开始成熟,亦逐渐要承担面临的成人任务,这令这一阶段的青少年特别重视其他人对自己的看法,重视自己是否合乎社会期望的水平。他们追求自我身份的认定,在寻找自己应该扮演的角色的过程中,建立自信并寻找真正的自我,亦因此容易结党营群,排斥与攻击异己分子。一旦发现自己的能力与群体不合,其自我形象就会崩溃,没有自信,从而否定自我、反抗现实,不知道自己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因而消极、失望、对现实不满。" Y' B6 O6 @' T5 V# {8 P+ Y7 T
    如今,儿童的生理成熟期比以往提前了,我见到很多儿童在10岁时生理上就已经踏入青春期。而电视﹑电影、互联网络及社会风气的开放,使儿童很早便会接触到性方面的讯息及刺激。而在特殊的生活环境下,儿童亦会提前出现对性的好奇。例如,在香港,我接触过一些生活环境比较狭小的家庭,因为睡觉与父母同床,孩子在很年幼时便开始接触性行为。在汶川地震后,有的家庭一家人不得不生活在同一间房子里,而且板房间隔简单,我们也发现儿童会模仿成年人的性行为,或者相互之间谈论与性相关的话题。因此,儿童及青少年的青春期或者对性的好奇,会因为受到社会及家庭的特殊环境影响而有所不同。+ y, c; _: `/ n  k+ Q" `
    回到这位同工提到的问题,小学生包含儿童及青少年期,儿童期是建立道德观念很关键的时期,而少年期对性的探索亦是青少年成长的重要阶段。这两个阶段的儿童及青少年特别注重同辈间的关系,儿童会向较年长的人学习,而青少年会透过群体的共同性来认定自我。所以,儿童及青少年间的朋辈影响特别重要,而年长者对年幼者亦有着示范作用。因此,青少年以性作为玩笑,亦是他们对性好奇、对性开始有反应,或者通过讲性来证明自己成年的表现。而同辈间的学习﹑跟从行为都是儿童学习生活规范﹑青少年“扎堆”甚至避免被排斥等心理状态下的反应。3 D; Y1 ~# Z) B; X% q2 L0 }7 B5 G
    既然儿童及青少年对性好奇及模仿性行为都是很自然的事,那么社工是否需要介入,就要视这些行为产生的影响及后果而定了。例如,其行为有侵犯性﹑违反了社会的一般道德要求及期望、给个人/群体带来了不良的影响,这些情况都有需要介入。怎样介入呢?我们首先要理解不同的模仿心态,以对症下药。要补充或抵消朋辈影响的不足,社工﹑教师及家长的“身教”便显得很重要。但引导的方向不单是规条限制,更重要的是对问题处理的原则性的认知及应对的实际技巧。以体验性﹑开放式及鼓励性的方式来引导,会更容易被儿童及青少年接受,能更有效地协助他们自我成长。9 h+ q9 b5 ~1 ~' k; ]& n
    另外,我想这位同工提出的现象并不是偶然的。因此,在院舍或寄宿集体生活的环境下,我们在考虑如何善用年长者的能力及经验去协助年幼者时,必先要预防高低年级学生之间的欺凌行为,并为不同年龄段学生提供他们所需要的成长空间。同样,在回应青少年的发展需要时,我们必须主动、有系统地对儿童及青少年推行性教育。! v: A7 W; D; K$ K

3 w+ u# S6 G1 ]$ ?0 z3 n% h(答疑者:吴惠贞): w4 W! d1 L0 b7 v( o" w; Y
4 R; i8 d2 h0 g' a
. B# ?5 H1 T4 N. a
原文链接:
http://cncasw.blog.163.com/blog/static/169137968201211682520392/
/ m! w* m, o$ A: |5 N; m7 j/ `4 r3 P0 g% {7 R& y
# _5 i) ^4 \- b* z'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QQ|清流社工网 ( 苏ICP备19044186号-1 )

GMT+8, 2024-5-11 23:57 , Processed in 0.046773 second(s), 9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