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K! q1 F2 l/ I( D
昨晚在QQ上经过一番讨论后,活动策划还是没有搞定,网上讨论效率太低,于是大家定于今天中午在新校区食堂继续讨论。吃完饭,很快就讨论好了后天的活动策划,还是面议的效率高。考虑到活动的一些细节问题,询问了福利院的社工G以后,决定还是去福利院走一趟,一来熟悉福利院的环境,二来也可以具体看下到那边要多长时间,以便合理安排好后天的形成安排。+ m! N: K- t1 ] W
我们很顺利也很快就到达福利院了,下车虽然下着雨,但大家都很开心,撑着伞走在苏州的乡间小路上,别有一种情调。我们四个人,两两成对(都是女生,呵呵),两个人撑一把伞,肩并肩走在路上,偶尔会有汽车压过的泥浆迸溅到脚上,但并不会影响我们的情绪,我们一路说笑,很快就到了福利院。0 J, Y! S' c) n1 z1 C
进入福利院,她们两个没有去过的,和我们当时去的时候反应一样,就一个劲的在那“哇,哇····”叫,因为苏州福利院的建筑和环境实在是太好,老人的居住条件和我们宿舍简直就不能比。走进社工G的办公室,里面的陈设很简单,一张办公桌,桌上摆着一台电脑,墙角还有一个书橱,里面摆放的全是社工类的书籍,有小组工作,个案工作,社会行政,社会心理学等等,好亲切,从来没有看到一个书橱里面只摆放社工类书籍的,除此之外,还有两张椅子一张小茶几,办公室的布置虽然很简单,但令人很舒心。我们四个人坐下来后,很快就和社工G聊了起来,虽然我们基本上算是第一次和他聊天,但他给人一种很亲近很坦诚的感觉,很有社工的气质。在聊的过程中,他谈到福利院在招聘社工方面的一些缺陷,我们才知道原来他们只是以社工的名义招人,但真正招进来并没有做专业的社会工作,有的社工可能会被分配去做文秘工作,福利院现在真正做社工工作的只有他一个人,他一个人要负责全院老年人的工作,还要负责外面老人的入住问题,到节日时他自己会组织活动,但全程只有他一个工作人员,真是不容易。在谈话过程中,他把其他社工比作是一个一个的茶杯,茶杯有好几个,但只有他一个茶杯盖,所以他根本就照顾不来所有的人。虽然他工作辛苦,但他仍然做的很用心,从我们上次来做活动的照片就可以看出,他把上次活动的照片一张张打印出来,配上文字介绍,贴在宣传板上,可能看的人不会很多,但足见他的用心。感觉他一个人做了全院社工应该做的事情,做的那么辛苦,但从不抱怨,而且一干就是6,7年,我想如果福利院把社工的工作安排到位,他就不用这么辛苦劳累,活动的效果也会更上一个台阶。, b) i: A+ O# X; B5 a' u
在与苏州自强服务总社和福利院的接触中发现,社工的发展真的是那么的曲折,以前各单位都不可能以社工的名义招人,现在社会进步了,肯以社工的名义招聘了,但实际招进来以后,却不是做社工的工作,正对现在的这种发展趋势,我实在是不知道社工真正的发展前途在哪里? , k. F( e' p3 ^: L ?" O7 H似乎现在大家看一个福利机构发展的怎么样,其中一个衡量标准就是它对社工的运用程度怎么样,所以现在很多福利机构都在自己的宣传册上说,自己招了多少社工,但实际上呢,或许他们真的招了这么多社工,但做真正意义上社会工作的又有几个? 2 ` ^: T' }1 Z9 s& z1 e在聊天过程中,我特地问他,以前大学所学的知识在平常的实务工作中用到吗?他很明确的回答我说,他觉得他从来没有运用过书本的知识,还开玩笑着说,书本上介绍了那么多成功的案例,为什么到他手上就没有一个成功的呢?这严重的打击了他的自信心。带我们参观福利院这一路走来,大家对他很热情,都亲切的称他“小高”,就老人们对他的态度来讲,他无疑是一个很成功的社工了,但他都说没有运用到专业的社工知识,我就更加怀疑专业知识的重要性了,当然他肯定也有自己的一套工作方法,这是在自己的实务中总结出来的,是不是说经验还是重于理论知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