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北京、无锡等地积极推进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者试点工作
' k+ v }3 R( z; t4 G3 q6 [编者按:1 e( K: h% U/ H6 ]* B+ S9 C0 u/ N, Z; D
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者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共青团中央和各有关部委高度重视,积极推动。团十六大工作报告指出,“要根据青少年工作的专业化特点和新的要求,培养一支专业化、职业化的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者队伍”,把他们的热情、精神和专长有机结合,通过社区团组织制度化和组织化的安排转化为长效服务机制。这些重要论述为下一阶段试点工作的深入开展进一步指明了方向。. d3 t$ V. J$ X! Q. K
自2008年4月确定13个城市(城区)为全国首批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者试点地区以来,各地依据《关于开展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者试点工作的意见》(中青联发〔2007〕41号),紧密结合自身实际,围绕成立机构、投入经费、购买服务、建设队伍、构建机制、形成特色等重要环节,积极探索,初步形成了“政府主导推动、社团自主运作、社会多方参与”的职业化、专业化、社会化模式、“政府管理、社会运作、综合参与”的职业化社工模式以及“政府支持、项目运作、志愿参与”的专业化志愿者模式等不同的工作模式。这些模式都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也可能还有这样那样的不足,但作为积极而有益的探索,为试点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 `- c1 d, K/ y S 一年来的试点工作证明,开展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者工作,把社会工作的理论与方法引入青少年工作中,用专业工作为青少年提供指导和帮助,是共青团协助政府管理青年事务,完善社会管理格局的重要探索,是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的有效手段,也有可能成为共青团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队伍建设的有效举措。; W, l# B J( u& a
我们同时也注意到,首批13个试点地区的工作进度也很不平衡,极个别地区工作仍处于停滞状态。希望各有关地区共青团组织切实发挥试点工作的“牵头作用”,积极行动起来,像无锡、上海浦东新区和北京海淀区等地的团组织一样,从巩固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切实增强对广大青年的吸引和凝聚的高度,进一步努力推动试点工作的有效开展。
+ `3 R. I. H5 O" M1 _. x, K; ^
% @& j9 r8 n% Q- O4 b 一、上海市浦东新区政府购买服务,积极探索青少年事务社工职业化、专业化、社会化建设
4 [+ _+ N$ D9 l6 Y4 K0 j (一)构建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体制机制
* `5 Z9 _ s; o; e 1.培育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机构
2 T+ J' ?, c- d- q4 X) w6 W 2007年5月,上海市浦东新区成立了民办非企业社团——中致社区服务社(其前身是上海市阳光社区青少年事务中心浦东工作站),以职业化、专业化的社会工作者为载体,以“助人自助”为宗旨,运用专业的社会工作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上海市16—25岁,没有固定工作、不再继续就学、缺少监管的社区青少年提供服务。
3 c$ H& A2 H9 P6 A7 x6 F9 _ 2.完善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机制
( n* P* v5 D# w1 N 一是经费保障机制。坚持“在每年财政预算中安排一定的工作经费,并做到逐年有所增加”,并鼓励建立长期的青少年事务发展基金。二是信息管理机制。及时将服务对象相关数据与各职能部门掌握的情况沟通,做到分类掌握,实行数据化管理。三是战略研究机制。以浦东新区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为主题,联合新区各类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专业研究机构、大学院校和大众传媒,加强发展战略的研究。四是社团管理机制。建立并完善相应的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及社会工作者有关的规章制度和激励机制,明确社会工作者考勤办法、考核制度。
! A0 K b. _! R/ |# | 3.形成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网络* B* P, n6 y+ V
浦东新区各相关职能部门均指定专门联络员协助处理涉及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的相关事务,团区委与相关单位还形成了信息交换机制;在街镇层面上,形成了以团(工)委为核心的团委、综治、社工、派出所干警和青保干部“五位一体”的青少年服务帮教机制,辅以劳动保障、民政救济、综合治理等职能部门的专业支援。
' C4 E2 y& p x* V/ k+ c3 f (二)推动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者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发展8 x0 ?+ i& m4 F- T; k; x
1.加强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者队伍的专业化发展8 n3 j- I- D$ x9 v) X
一是分层负责。建立4个分站,分别由党小组组长担任负责人分管日常行政管理,由四个业务骨干负责推进业务专业建设。二是加强培训。通过定期开展岗前培训、岗位提升、骨干培训、赴港培训和全员培训等学习交流方式,大力提升专业素质。浦东新区现有48名青少年事务社工,持证率达到95%以上。三是创新方法。定期对服务对象进行滚动排摸建档,并对其情况进行系统分析和诊断,分别开展个案、小组和社区的专业工作,不断总结提炼的专业工作方法。% l1 Y" q/ m0 b4 \- P# `
2.推进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者队伍的职业化进程# T9 ~7 R0 z4 n" a+ l: z* G
一是探索职业晋阶制度。开展社工考核,把考核的结果作为职业晋级和评定优秀社工的重要依据,并与职业晋阶制度挂钩。二是完善绩效考核制度。实行分季考核,按照查阅台帐反映工作实绩与检验实务反映专业水平相结合的方式,评定工作绩效并实施奖优惩劣。三是创新薪酬福利制度。不断完善社工薪酬福利制度,增加各项辅助津贴,兑现职业资质补贴。$ Y) L$ e' A }: x
3.提升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者队伍的社会影响& Z. B8 E w. }3 ^
一是加强理论研究。紧密结合浦东的工作实际,提炼总结本土化工作方法,先后编撰了《青少年社会工作—浦东的实践与探索课题研究》和《浦东新区来沪青少年调研报告》等丛书。二是扩大社会宣传。每年1月19日,开展“为您服务、与您同行——浦东新区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宣传日”活动,拟订了《浦东新区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者社区宣传纲要》文件等。三是提升服务力度。充分依托自身区域资源,不断拓展服务阵地,截至07年底,累计开展个案755个,小组158个,社区1466个,服务75972人次,共计协助青少年复学153人,推荐学历培训1752人次,推荐技能培训2492人次,推荐就业576人。
& {* u+ c4 U, h' o* ~8 e+ D$ d: y (三)探索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项目化、社会化发展. ?' e% W6 d8 ]# g
1.以服务为手段,努力打造品牌项目。
! l' m: U: V0 } 根据项目化运作思路,浦东新区尝试拓展了一系列特殊保护和针对特殊对象的工作,形成了针对涉罪青少年的“特殊司法保护工作”、针对夜不归宿和在校学生的“青少年外展工作”、针对非上海户籍青少年的“来沪青少年快速服务通道”等众多品牌项目。7 p/ G- @, l: w# D/ M
2.以项目为依托,积极构建服务平台。
& x2 N7 ~: `, f( P9 N: r 在项目运作的基础之上,针对浦东新区青少年的切实需求,开发了“青少年彩虹中心”、“青少年历奇基地”、“青少年救助保护中心”、“青少年职业适应综合能力培训基地”、“青少年公共服务平台”等一系列社会工作基地,有效满足了青少年的切实需求。
! p8 D4 v( b- O# i. \0 V+ n) Y 3.以市场为导向,探索社会化运作模式。
0 \9 E3 i" B; M l* f+ P 浦东新区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通过鼓励社会多方参与,规范招投标流程,加强志愿者管理,加大宣传力度等方式,有力推进合作方式、竞争机制、队伍建设和信息渠道的社会化建设,积极在政府、社团、社会之间寻求体制机制上的突破和尝试。
/ ~) n. e% i, B# t# r# ? 二、北京市海淀区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者试点工作立足自身,走专业化志愿者之路
4 G" `0 Z% P `% Z1 P1 | _ (一)争取政策支持
' O3 b7 f: [1 X1 p 海淀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试点工作,专门成立了以区委主管领导为组长、区相关单位为成员单位的领导机构——“探索建立社工队伍,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团区委,具体组织试点工作的实施,负责日常工作的组织、协调等事务,各街道、乡镇团组织分别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及办公室。海淀区并划拨了10万元专项试点工作经费。
+ A! | U* Q: Y& I# p5 h3 l (二)明确工作思路
( f1 Z4 D$ Q/ w% e- m 海淀区围绕“立足调研、源头控制、开展试点、逐步推广、强化服务、减少犯罪”的工作目标,坚持制度创新、观念创新、实践创新,抓住“以青少年为本,切实减少犯罪;以社工帮扶教育为主,服务和谐社会建设”的中心,以“心灵互动、携手成长”结对服务活动为载体,以项目化运作的方式,以专业志愿者为主体,积极探索有效途径,稳步推进试点工作。7 d5 j6 Z6 j" ^4 {( W/ Y2 B) @
(三)启动运作载体
7 o2 b7 `$ ?( D( G4 {! H 海淀团区委会同有关单位对全区22个街道的社区青少年进行了调查摸底,最终确定了各项设施比较齐全的紫竹院、甘家口、西三旗和属于城乡结合部的羊坊店和花园路作为第一批试点街道,从中选取了26名处于“失学、失业、失管”状态的社区青少年作为服务对象,组织28名社工志愿者与他们开展“心灵互动,携手成长”结对活动。
6 Z! d+ E; T2 ~* \& H 社工志愿者为每个帮扶对象建立了详细的个人档案,建立了互相信任、较为融洽的工作关系,积极开展心理咨询和思想教育,取得初步成效,如今26名社区青少年初步摆脱了失学、失业状况,有16人返校就读或找到了工作,10名社区青少年参加了计算机、插花、调酒等职业技能培训,并已经开始上岗实习。
% Y/ s+ a$ t9 a9 @ (四)加强队伍建设$ H ^6 j' \/ H7 u+ i
海淀区充分发挥自身区域人才优势,以招募高校社工专业志愿者为主体(78%具有大学本科学历,22%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以聘请社会工作领域专家教授为后台,通过规范社工手册的使用和管理、区分一线责任社工和二线辅助社工、建立社工督导、经验交流、周报制度等措施,完成了从招聘、培训、管理、督导到考核的完整部署,实现了社工团队向自主管理、自主运行的方向发展,保证了工作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和梯队建设。& B' J2 q0 f7 g( N/ e# A; f
(五)创新工作方法- Q5 `* J/ P5 q' u0 A; N/ R& x
海淀区积极探索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将社区作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重要平台,建立了社区与青少年、社区与社工志愿者双向服务的互动模式;引入个案工作方法,制定出一对一的工作方案,实现个性化服务;在借鉴国内外先进理论的同时,立足自身实际,摸索形成了《社工常见问题解答》、《社工工作案例选编》、《社工常用理论选编》等理论成果。! o& w9 B" {' S% s0 L
三、江苏省无锡市分类实施,推进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者职业化发展
3 q r. Q+ J( K; P (一)招聘专职社工服务重点群体
3 S8 R) F' s% N% x$ o$ g+ { 无锡市着眼于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立足于服务青少年重点群体,扎实开展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者试点工作。由政府出资,面向社会公开招募专职社工,主要针对辖区内7-25岁失学失管失业的“闲散青少年”,沉迷网吧、违法犯罪的“问题青少年”,孤儿、单亲家庭儿童、服刑人员子女、贫困家庭子女、有生理疾病的“弱势青少年”等特殊青少年群体开展帮扶工作,运用多种社会化管理模式来加强预防和管理,重点做好他们的思想道德教育、权益保护、就业就学等工作。
' g# \6 f/ t6 ]- |; ?- {& U( u (二)因地制宜分类实施' D6 K+ h4 y @
无锡团市委结合各地实际,采取因地制宜,分类实施的原则,有针对性地开展试点工作。其中江阴以澄江街道为试点,招募社工6名;宜兴以宜城街道为试点,招募社工10名;锡山以东亭街道为依托,确立1名专职社工;惠山以长安、堰桥两个街道为试点,聘请7名社工;滨湖以河埒街道水秀社区为依托,暂行“1+1+1”模式(即共青团条线上委派1位团支部书记、1位青年社区义工、综治委条线上再选派1位社区矫正人员);崇安以广益街道广益佳苑社区为依托成立了全市首家社区青少年事务工作站,暂行“1+5”模式(即1名青少年社工+5名青少年义工);南长以迎龙桥街道和南禅寺街道为依托,成立了社区青少年综合服务中心;北塘所有街道全面推广,4个社工继续用专业化的方式开展工作,上半年,新建立个案56个,小组活动7次,社区活动32次;新区出台了《关于开展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者工作的意见》规定按照1:150的比例配备社工(即150名社区特殊青少年配备1名青少年社工)。5 ~* v) x& T" r
(三)创新模式整合资源 s: V: h/ O$ ]! l
无锡市在以专职社工为主体的同时,不断创新工作模式,采取了“社工+义工”等工作模式,积极协调整合社会资源,引入志愿者队伍,在社区开展工作,搭建起了社会共同参与的“大预防”格局。如北大街街道与江南大学联手针对家庭条件差、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开展助学志愿服务活动,成立了青少年助学中心;黄巷街道联手网络志愿者成立了以扶助外来贫困青少年为主的“星心家园”帮扶中心,每周开展一次关爱活动。1 Q4 ~$ A& L& G3 u' h; _* m
目前,在无锡市,共有13个街道,40名青少年社工,从事对社区青少年的教育、引导和帮扶等工作,社区青少年违法犯罪现象显著减少,以北塘区为例,较前两年下降33%-36%,两个街道无案件发生,16个社区被评为首批“未成年人零违法犯罪社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