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工”不等同“义工”
" I$ T T% N, R
9 ~: R! k6 T1 X! P, ^: x/ E 我国的社会工作专业是从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创办,目前,我国超过100所大学开设社工专业,主要培养一批通过掌握对现代社会的组织原理、人的心理和社会行为的知识,运用社会学、社会心理学、伦理学、社会保障学等理论与技术,协助个人、团体和社区发挥潜能,改进生活质量的专业人员。
0 K0 u Q( G( @* T; l
) g( I7 N* C: T 中大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蔡禾介绍,现在社会上认为“社工等同于义工”的看法是有偏颇的。从表面看,社工有酬劳,而义工一般是义务的。深一步看,“社工”是一门有系统专业知识背景的专业人士,是一种专业职业。在国外,社会工作者是需要通过合法注册,领取专业牌照才能上岗的。他们的职责是为社会的每一个公民争取他们应有的权利,他们所发挥的专业操守是有偿的。而“义工”,主要是面对社会上一部分有余力的,通过爱心与他人沟通,改善他人生活质量的人群。8 }9 t, Q/ y, {* r
4 \: j3 n$ C/ {, I3 n* s% X( I2 J% y
他认为,社工要在中国有所发展,首先要改变社会对社工的认识偏差,只有这样,才能根本上解决社工专业职业化的问题。目前,正因为社会对这个专业的误解,认为任何人都可以进入所有的公共服务机构,调解各种各样的社会、社区、家庭和个人的沟通问题,事实上,这样反而增大了社工专业人士“入行”的竞争力,使真正需要社工专业人士的机构却接收不了他们。例如,在国外有法律文件规定医院里的病人或中小学校里的青少年、儿童与社工人数上存在一定的比例,即多少个病人或儿童需配备多少个社工,由这些专业人士协助对弱势群体予以帮助。
% V0 A6 z* G' ^, m2 E; O$ t+ @ {, V4 w! J8 e7 p, D: U
据悉,今年上海将率先实施社工专业职业资质认定和岗位准入制度,年内将出台《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认证暂行办法》,把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矫治、心理疏导、婚姻介绍、殡葬服务等行业纳入社会工作专业化序列。" d O5 b( p& U6 @
9 I) V* u/ S$ C: Y; H8 | 这意味着2至3年内,内地将出现首批通过资格认定并获相应证书的专业社会工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