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H/ d {# j" [/ u7 w M0 T8 L/ w" a3 o" W C1 m; s. o
每年春节前后或学校假期的时候,你会在广州火车站看到这样的情景:火车要启动了,站台上的年轻父母的眼圈红红的,列车里隔着玻璃哭喊着不要离开的孩子看得外人都感觉难受,当然,更让人难受的是即将离开父母的孩子们脸上却毫无表情,仿佛窗外的人已不是他们的父母……这可能是除春运之外的另外一个最大的中国特色。不知道有关部门是否统计过:到底有多少对外出打工的父母不得不把孩子留在老家乡下?我估计至少应该是以千万来计算的。0 y5 C9 K& @9 Q6 {8 E$ J
4 r7 V7 r& _# [& K
火车站并不是唯一“妻离子散”的场所,如果你再来到机场,会有另外一番景象:父母冲着即将消失在海关隔栏后的出洋留学子女的背影依依不舍……所不同的是,火车站里的父母是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机场里的父母则是社会精英和最先富起来的一拨人。相同之处是,他们都为了下一代过得好一点而忍受别离……5 ~. ]. g. u% u
$ m6 o( k/ e5 b# _0 t |2 O
以上两段话是我刚刚在港大新闻与传媒研究中心与青年学子们交流时讲的。中国火车站与机场这样的情景可能也只有在中国大陆才会如此频繁地上演吧。处于剧变中的中国,国人为了寻求较好的生活,为了实现心中的理想,往往就得抛妻别子,离开年老的父母远走他乡——离开,还是留下?虽然没有哈姆雷特的问题那么攸关生死,但却也往往会改变一个人的命运。这也是我此次与港大80后青年对话时第一个要回答的问题。 0 H" Z' T. M9 b; g1 t* J( S, v# U' `! X0 b5 E
这个月10日,我在港大举行了一场讲座,题目是“民主小贩展望中国前途”(雷人吧,内容更雷人,所以暂不贴出)。当看到来会场的绝大部分是青年学子时,我有选择性的侧重到青年人的成长与中国前途这个主题上。虽然港大都是邀请专家学者为主的,没想到,我的讲座还挺吸引年轻人的,讲座后问题太多,回答不过来,而且很有意思的是,我展望的是“中国前途”,可青年学子们问的却是自己的未来。陈婉莹教授和钱钢老师建议另外搞一场小范围的座谈会,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过来近距离交流一下。 . m; @9 a$ a' p# ?- U7 [; J0 ? o$ n5 H
那天来了十几位港大交换生、本科生与研究生,几乎都是大陆来港大读书和交换的,从各方面来判断,他们都可称为80后中的天之骄子。我很高兴有这个机会听他们谈自己的看法,“好为人师”的我也发表了意见。当天和他们聚会时,我就说,我会写一组“与80后交流”的博文。' U* F' I y },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