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社区服务
1 {5 O% |' h( z (1)社区服务的定义! C, r3 d# ^" b6 C+ U3 W
社区服务是在政府的福利政策和公共财政扶持下,在社会资源支持帮助下,依靠社区居民的组织参与,动员社区内的资源力量,向社区居民提供的各种服务活动。
$ T3 s2 U2 _; D3 z8 p/ h (2)社区服务的内容体系
: H1 }" z$ Y s: q' W0 K ①按照服务对象和服务性质的不同,可以把社区服务分成两类:一类是针对社区中的原来的民政福利对象,如孤老残幼、精神病人、烈军属等的福利性服务;另一类是针对社区中一般居民提供的满足日常生活需求的经营性服务。0 z7 p4 D6 Y* t* n+ P0 q$ i' Y4 x) I
②按照服务的提供手段,可以把社区服务分成三类:第一类是由社区和国家公共资金供应的福利性服务;第二类是根据市场交换原则实行的有偿收费的经营性服务;第三类是根据互惠互利原则,在居民之间以及社区组织和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之间发生的互助服务等。9 K% F) \( A j6 O0 n
③根据服务提供机制的正式程度,可以把社区服务分成三类:一类是非正式的服务,包括居民个人为社区提供的服务,人际间相互服务等;第二类是准正式的服务,包括社区和企业之间的相互服务,社区为居民提供的服务;第三类是正式的服务,包括政府为民政对象提供的服务,政府为社区提供的服务。1 |, c( [+ R+ z, |! w2 T
2.社区社会救助 (1)社区社会救助的概念& [( T& L$ _# u8 [0 [; m
①社会救助
1 i" m- M+ u( l. Z$ a 社会救助是指国家和社会对因各种原因无法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公民给予无偿救助的一项社会保障制度。社会救助是解决民众生活困难最古老的措施,也是现代社会保障体系中最基本的项目。社会救助的获得不以其贡献为基础,体现了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8 E) c' n7 d3 X9 x/ h( v/ s
②社区社会救助+ ^, O0 n/ k" K) e7 E2 b8 _
社区社会救助是指社区承担或实施的社会救助工作。社区社会救助是社区工作的传统领域,也是社会工作专业产生发展的源头。
2 b9 \$ r; V+ W' q- R( m6 } ③社区社会救助的对象& L& M$ n% N3 `# h2 y$ o; `
从社区社会救助对象的角度看,社区社会救助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贫困户和孤老病残人员生活救助、特殊人员生活救助和灾民生活救助。
G7 x( e9 T# b7 A (2)社区社会救助的特征
0 E. j4 i5 y6 j4 F/ N6 L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我国城市社区社会救助形成了以下几个特征:
: [* h0 {; h |# [& P ①救助对象是社区中极度弱势的群体,救助的目的是提供最基本的生活保障。! t; E* d; T: o0 x! F: `
②国家救助与社会互助相结合。国家是社会救助的主要责任主体,与此同时,社区组织和社区成员开展各种形式的扶贫济困送温暖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国家救助的不足。
) Y2 K1 J8 p" ^- b2 X, W" @+ {" ~3 E ③物质帮助和福利服务相结合。政府及社区组织在为救助对象提供生活救助款物的同时,动员组织社区成员为其提供各种服务,这正是社区社会工作功能发挥的空间。
, J" k2 ?/ A- } `/ n ④生活救助与扶持就业相结合。注重救助对象中的劳动资源,开展各种就业服务,鼓励居民自食其力,这也体现了社会工作的助人自助的价值原则。" g( m. r p1 r2 _' p! D
⑤城市街道办事处和居委会承担了社区社会救助大量的具体工作。街道、居委会是我国城市社区社会救助工作基本的落脚点,发挥着社会救助的基础性作用。0 S% W/ I2 \5 S5 c
(3)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 W! x2 \9 j; y& a
①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2 |+ u) F7 D- d7 N7 a( J' D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指以保障居民基本生活为目的,科学、合理地确定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对其家庭成员的人均收入低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给予差额补助的一项社会救助制度。; ^- O% R9 b8 r4 `9 j
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内容
6 e- Z! U9 Z$ J$ m a、保障对象。持有非农业户口的城市居民,凡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人均收入低于当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均有从当地人民政府获得基本生活物质帮助的权利。具体包括五类居民:一是“三无”人员;二是领取失业救济金期间或失业救济期满仍未能重新就业,家庭人均收入低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居民;三是从业人员在领取最低工资、下岗人员领取最低生活费、离退休人员领取最低离退休金后,其家庭人均收入低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居民;四是原民政部门管理的特殊救济对象;五是夫妻一方为本市非农业户口,另一方及子女为其他户口,具备特殊条件且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线的居民。
6 g, S* t4 z) b% r; E0 [ ~ b、保障标准及资金来源。按照当地维持城市居民基本生活所必需的衣食住费用,并适当考虑水、燃煤费用以及未成年人的义务教育费用确定。保障资金渠道有两个,即政府财政拨款和社会捐赠资助。
6 r _' k2 m2 m8 M3 o ~9 k+ `- C c、工作程序。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实施的步骤是:户主申请、居委会初审、街道办事处审核、民政局审批、张榜公布、发放物款。
2 J' D! u+ N% @- F; ]" j# N3 K8 H 3.社区卫生
q1 A9 X0 |2 Q# ]0 G; l9 ?' L6 T (1)社区卫生的定义
8 y/ ]% R* o o! A: N 社区卫生也即社区卫生服务,其界定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社区卫生,即为社区居民提供便捷、有效、价格适宜的医疗服务。广义的社区卫生是指在政府领导、社区参与、上级卫生机构指导下,以基层卫生机构为主体,全科医师为骨干,合理使用社区资源和适宜技术,以人的健康为中心、家庭为单位、社区为范围、需求为导向,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等为重点,以解决社区主要卫生问题、满足基本卫生服务需求为目的,融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指导等服务为一体的基层卫生服务。社区社会工作从广义的社区卫生来理解社区卫生服务。6 x/ Z2 D- {7 M! d$ v1 u+ o; m: K6 T. G
(2)社区卫生的内容
( [. I/ o' r2 R! d 从广义的社区卫生角度,社区卫生服务的内容主要包括:社区医疗、社区预防、社区保健、社区康复、社区健康教育、社区公共卫生及其他专项服务。* Y+ y6 e3 }) A
4、社区治安
# }' u! D$ U0 N+ {9 V: E2 H; c (1)社区治安的含义和内容, h# d( } n/ `) f0 f* n5 S) n) b
所谓社区治安,是指社区治理各行为主体(包括政府、非政府部门、机构),依靠社区力量,强化社区控制手段,促进社区环境的有序状态。
; s0 O, E6 I. r 社区治安的内容主要有:法制教育、人民调解、治安防范、社区矫正、维持秩序、事故预防。5 H9 o8 i$ O3 k/ n% m& X
(2)社区治安的测量指标' E g7 s Q# v) D( \
社区治安作为一种社会生活的秩序或状态,是可以用种种客观的和主观的指标加以测量的。+ f7 ?7 K: t( t3 y _$ y
①社区治安的客观性测理指标8 W- N9 n0 l& S' G* ?) Q
a、社区范围内犯罪案件的发生率# y7 g4 F: N* u; n# U# f
b、社区范围内违法行为的发生率
0 Z- s& k5 a0 B+ H9 ~ c、社区范围内刑满释放人员、缓刑假释人员、劳改劳教人员的矫正服务状况,以及重新违法犯罪率。! ~' I* M$ C, ^* e
d、社区范围内事故发生率1 w! @" X6 n4 u. U. _
e、社区范围内居民之间及居民与机构之间纠纷、投诉事件发生率9 C5 v3 o1 R: W- N4 l8 u
f、社区范围内青少年成长环境安全状况% J; c: f- ^0 y t
g、社区生活环境安全状况8 J9 s. ~9 j. E0 F+ e4 d
h、社区保安设施和人员的配备情况0 m. b, s/ V2 S& l
i、社区治安管理制度8 F% s; R0 ?( e# w- D
②社区治安的主观性测量指标。
: f* T5 ?. e& ?5 d5 E' g a、居民对社区治安的满意率和满意度- w: {% \# R, l; v
b、居民出行时,对家中财物安全的放心度
- v: i. t9 d( K+ R' 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