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流社工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1845|回复: 0

[华北] “社工荒”背后行业困局待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6-26 22: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天津市日前推出《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市社区建设服务和管理的意见》意见征求稿,其中提出:要切实解决好社区工作者的工资福利待遇和各项社会保险待遇,确保其年收入不低于当地上一年职工平均工资水平。  社工在国外被誉为“社会工程师”,在国内尚未被大众认识。即使在社工发展水平居全国前列的天津,“社工荒”问题依然严峻。专业社工储备不足和大量流失并存,专业社工组织发育不全,认同度低、待遇差、劳动强度大等问题困扰整个社工行业。" @# ]/ t) r, {$ M- B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家庭亲子沟通障碍等一系列复杂的社会问题凸显,社会对社会工作者(简称社工)的需求增多,尤其社工专业毕业大学生更是供不应求,呈现“社工荒”。
9 h. W5 D2 {- Z( e* S% i! G8 m  然而记者调查发现,与需求旺盛相对的是,社会认同度低,工资待遇差,劳动强度大等一系列问题正困扰着社工行业,亟待破解。' M4 l( ]# F( x+ H( M' D3 A0 ]
  职业热情遭遇“落地难”
2 `/ y& M( D+ `8 [5 d' F2 w4 D  尽管社工职业在国内尚未被大众认识,有些地方甚至与“居委会大妈”划等号。大学生社工却已成为目前社会急需。
# v3 R2 e7 ~* c$ E" Y/ L+ b  一些发达国家,社会组织可创造占社会总量10%的就业岗位。我国这一比例不到1%。无论数量还是质量,社工都难以满足实际需求。
& P7 W4 r0 O& S+ |7 G  “我曾以为,我的这个专业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张艳娜笑着说。她是天津师范大学社工专业首届毕业生,现任天津慧灵智障人士社区服务中心主任。7 c0 W6 j* m% o- E5 R
  张艳娜属于1999年入学的那届学生,她告诉记者,大学时除了书本,再无别的渠道获取对专业的了解。实习时没有一家单位能提供社工岗位,更不用说毕业时找到对口单位了。班里27名学生,现在只有她和另一个同学还在从事社会工作。! U$ {; O- r& [- r
  社工对许多人来说看似熟悉其实很陌生。很多人会把“社工”与“义工”混淆。其实社工全称是社会工作者,他们从事的工作是遵循专业伦理规范,坚持“助人自助”宗旨,在社会服务、社会管理领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技能和方法,帮助有需要的个人、家庭、群体、组织和社区,整合社会资源,协调社会关系,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和谐的职业活动。
4 o3 E# r2 Z% w5 k$ g  赵慧是南开大学社工专业2006届毕业生,目前在国企工作。当初毕业时,她也曾尝试找“对口”工作,但发现除了街道办和社区外,几乎没有给社工提供的岗位。最后,她无奈改行。
9 H4 Y, @3 f# A) R' `  @! x' _  而那些还在坚守自己社工理想的毕业生却一直苦于没“用武之地”。“去招聘会投简历,人家一看是社工专业都问‘这是学啥的?’然后就把简历扔回来。而像医院、福利机构等需要社工的单位,却根本就没有适合我们的岗位。”一位毕业快一年,却仍没有找到合适工作的毕业生告诉记者。/ `* z+ ^6 S+ V4 n, P. Z6 C
  天津外国语大学毕业的小杜现在是南开区某社区社工,每天的工作是和同事一起,了解辖区内居民的各类需求、建议并提供帮助。5 Z$ L4 K2 R# |7 b- f9 \2 B; @
  “参加今年南开区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招录应试者中,大学生占了近半数。”小杜表示,他身边很多同学对社工很有兴趣,但觉得工作繁杂辛苦且收入不高,所以不少人“望而却步”了。
8 P1 P2 R' C' J, O/ ?  按国际标准,一个城市社工人数应达总人口2%以上,才适应城市发展需要。按这一标准,天津1300万人口至少应有社工26000人,而实际上,天津市获得社会工作职业资格人数仅1363人,全市近1500个社区,平均每个社区持证社工不足一人。1 W% ?/ O  b) `
  专业价值难获认同
, _9 R1 K5 t6 S- y# E: U  其实,天津市不乏专业社工人才。南开大学、天津理工大学、天津农学院等高校都先后开设社会工作专业,目前该专业在读和已毕业学生已达数千人。但这些“科班出身”的大学生,如今多在政府机关、国有企业、新闻媒体等单位工作,从事专业社工工作的毕业生不足一成。7 n! z0 ^! J; O: t1 A/ R
  小乔学的是社会管理专业,毕业后,面对就业压力,她选择到天津市一社区做社工。她所在的社区共5名社工,服务1400多户居民。每天的工作繁杂而琐碎。8点半上班,经常加班。小乔说:“在书本上,社区工作者有固定职责。而实际工作中,常常是各种事情接踵而来,一个比一个紧急。”她坦言,收入不高,有时觉得很委屈。“当时每月工资只有1600元,付完房租就所剩无几,实在是理想与现实相差太大。”+ W8 ^. H) \5 J, v
  王帅三年前到澳大利亚学习时选择了“社会工作”专业,学习非常辛苦,内容包括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社会科学,哲学,国际关系学,法律,护理,教育等。帮助对象有残疾人,老人,儿童,妇女等。他们经常要去社区给老人读报,陪有犯罪行为的孩子游戏,给残疾人擦皮鞋等。王帅说:“因为学习过程很辛苦,很多人会中途转专业。”
0 _, f4 O1 M+ b* C% G" y; z& @  “能坚持下来靠的是对这个职业的热爱和家人的支持。”张艳娜说,“我们希望能提高待遇,这不仅是钱的问题,还是一种认可。”
' E1 N; r! F7 q) e  据天津师范大学应用社会学系老师介绍,社会工作专业学生毕业后从事本专业的不到三分之一。“他们一方面感觉找不到合适岗位,一方面对自己的工作价值感到迷惘。”
4 ]! E3 i' a7 W1 ~  天津鹤童老年福利协会社工站站长刘国亮分析认为,社会工作行业不发达,除了雇佣成本的原因,目前社会对这一职业认可度也不够。“其实,党、政、工、团、社区的很多工作都是社会工作,但人们还没有转变意识,用专业社会工作来代替原有的岗位,虽然缺口很大,但现在能提供的岗位却不够多。”
. i% t7 _! O+ r! h  z( `  《中国社会工作蓝皮书》指出,目前我国仍面临社会工作人才总量不足,专业素质不高的问题,同时对这项工作社会认知度低,也阻碍了我国社会工作的发展。  v0 G, ~2 w# S6 K5 D% i
  呼唤政策保障社工待遇
9 x2 y: g7 d  V8 p  我国推进社工战略,需要社工约200万人,但每年高校毕业本科社工人才大都流失,因此,导致社会上社工行业整体需求缺口大——这正是当下社工专业难以摆脱的“恶性循环”。# ]+ e' r; V( k" b. S4 z# x2 {
  业内人士指出,社工虽日益受社会重视,但却存在制度缺陷。“社工没有像医生老师那样,有清晰的上升通道。”
6 W( u! u; [4 n/ t% ]  此外,专业社工团体太少,社工组织发育有限等原因也导致很多社工专业毕业生流入政府部门。
7 M1 F) l- p; @5 S* V  由于社会工作者是诞生较晚的职业,此前一直缺乏足够的国家和地方财政支持,自身也不具盈利性,许多社会工作者做着繁重的工作,薪水却十分微薄。; c& @/ S& Y/ ]( ]& [) n2 k4 f% t
  为解社工行业困局,天津市推出“优惠政策”。. p+ Y  I4 L  o% l/ y9 A
  今年换届选举中,天津市民政局提出,取得社工专业资格证书的,如果应聘天津市社区党组织和社区居民委员会工作,将获得免于笔试的优待。; L. O4 R7 w! y  p! U  W; m
  天津市日前公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市社区建设服务和管理的意见》征求意见稿,提出:要切实解决好社区工作者的工资福利待遇和各项社会保险待遇,确保其年收入不低于当地上一年职工平均工资水平,并参照企业有关标准享受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待遇和住房公积金。
* o* D! o! G' v* Z) x: W" T  按天津市人社局公布数字,2010年天津市职工年平均工资超过37000元。如果意见稿通过实施,专职社区工作者每月收入将达3000元以上。到今年年底,天津市将在每个社区配备3到4名社工。
0 M- t5 w# A2 c7 c) b7 X  一位业内人士说,社工行业发展需要政策支持。“‘政府购买服务’是未来社工服务的发展方向,即逐步从政府直接‘养机构、养人、办事’转变为向民间组织购买服务。此种模式既可以提高政府效率,又可以为社会提供更好、更专业的公共服务。”/ b% F5 y: p2 k
  视点7 W) ]1 A  z( k5 \# o
  完善社工行业政策制度设计3 ?2 t. ^9 h& v9 b$ H. m
  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博士王灏晨
. h0 M  ^! m- O8 g5 G  问:社工行业缘何遭遇困局?3 u& T9 E. z2 g& h; c
  答:表面看是专业人才的大量流失,其实背后是制度和政策设计存在缺陷,致使社工行业没有形成类似医生、教师这种成熟职业那样的规范化晋升渠道。
) M1 j5 M; `7 j" L, D( f  另一方面,社会对于社工的认识观念滞后、专业社工组织发育不完全、政府财政支持不到位等诸多问题,造成当前专业社工成长成才的环境尚不具备。9 v6 n$ {! g8 C: b; k
  问:如何破解这一困局?1 t$ n) z. P( c  a4 w1 V
  答:总体来讲,要抓紧完善社工行业规范化的制度设计。
) X6 y/ b2 @/ u9 Y$ }" f6 g# `  M  此外还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首先要做好专业社工人才的培养,有关部门应尽快成立专门机构,构筑专业化社工人才成长的长效机制。9 i! `9 Z, d: Q' |9 q% |
  其次,应加大资金投入,切实解决社工人才培养的经费问题。我国社会工作者至今缺乏专业的职称评定机制,从业人员薪酬待遇没有标准,严重制约了行业发展。
% _: `; a" c7 @2 O  再次,社工师目前只是技术职称,不能等同于公务员或事业编制,具体执行标准还在细化完善中。, V; k7 C0 {$ Q7 S4 R. b7 @
  视点
! o' C* X4 M% I# p' b. \; _5 R  建立社工岗位专业技术标准
( t; u/ P% F1 s% Q9 e  贺寨平,天津师范大学应用社会学系主任
" G, y( ^1 t) |9 x. K$ W  t- C  问:社工专业学生的就业情况如何,存在哪些问题?
1 k; E4 @7 x& k& H6 b  答:据我们了解,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从事本专业的不到三分之一。他们的就业遭遇现实困境,一方面感觉找不到合适的岗位,一方面对自己的工作价值感到迷惘。' }( d" z& f0 i* V1 d9 F" B* h
  问:制约社工行业发展因素有哪些?& e/ V2 E0 H# K0 @7 x1 Q
  答:目前制约社会工作发展的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首先就是人们对社会工作缺乏认知,降低了社工的价值感和归属感,觉得这个工作没有前途。社会工作人员的待遇相对较低,培养、评价、使用、激励等相关机制不够完善,使得愿意投身社会工作的人才不多。二是从业人员数量不足,专业人才欠缺。现有在岗的大部分社会工作人员没有经过专业培训,还是习惯用老办法老经验办事,整体素质不能适应多样化社会需求。三是岗位设置缺乏规范性标准。什么样的社会工作岗位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什么样的人才适合什么样的社会工作岗位,没有一个准确的认定。8 F7 `, e& [8 t1 y

' x( |0 x( b5 Q来源:工人日报* o' Y+ ^; D& Z! p) V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QQ|李越老师直播间|清流社工网 ( 苏ICP备19044186号-1 )

GMT+8, 2025-11-15 00:34 , Processed in 0.052979 second(s), 10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